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完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培养严谨的观察态度三个方面谈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思考。旨在为强化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方法
提高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市使用的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初中生物教材特别注重生物实验活动的设计。生物教学中很多的问题探究和思考都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的,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实验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许多重大科学结论都是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异同,再进一步探究得到结论的。没有实验教学的生物教学是一潭死水,而没有足够观察能力作保障的实验教学又是徒有虚名。因此,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以下为本人就如何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总结的几点。
一、 明确观察目的
在实验之前,为了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提出观察目的或观察任务,同时列出观察计划,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行走在实验材料和我们的实验教学当中。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避免实验教学中的“放羊”现象,使小组活动没有目标,没有纪律,没有组织,没有思考,没有成果。
比如说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中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这个实验中,先要和学生申明实验的目的: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常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地面生的碎叶等作为食物。我们可以提出实验目的: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水中、地面上、空中的动物,都是按照从外形特征到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这三方面进行观察的,本节课也一样。外形特征分体色、体形和体表三部分探究观察。根据这样的实验目的和方案,实验就会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
二、 指导观察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必须依靠适当的观察方法来生成。因此,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时,要谨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着重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认真地观察,注意及时对比,准确统计数据。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贯穿实验的始终。总之,如果缺乏观察和思考,只能凭空想象地提出问题,没有科学观察的实验是不能得到科学实验结论的。生物实验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这个实验,教师先指导学生对蚯蚓的体色、体形这两方面的整体观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描述蚯蚓身体颜色,然后发现与土壤颜色接近,就能顺其自然地理解蚯蚓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形,说出它适于在土壤中运动的特点。得出蚯蚓从体色、体形这两个方面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刚才提到了对蚯蚓进行了整体观察后,指导学生从蚯蚓的体表的几个重点方面进行局部观察:环状体节(体壁内有肌肉)、环带、刚毛、黏液。并且用不同的观察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主要通过听、摸、看的方式进行观察探究。听:用听诊器听蚯蚓在白纸上爬行的声音,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蚯蚓爬行时会发出声音?从而分析得出是因为其体表有不光滑的结构与白纸摩擦,为观察刚毛伏笔。摸:用手指轻摸蚯蚓的体表得出有黏液,介绍黏液的作用:利于呼吸和润滑。再来回抚摸蚯蚓腹面,有粗糙的感觉,再次感觉“刚毛”。看:用放大镜验证粗糙的结构即刚毛。利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对蚯蚓体表的局部进行重点观察,得出其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2. 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为了得出蚯蚓刚毛的作用,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观察,得出刚毛协助运动的作用。由人们容易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类比,介绍摩擦力,由此制定实验计划。蚯蚓在表面光滑的玻璃板和表面粗糙的玻璃板上运动的快慢对比。为引导学生观察并准确记录蚯蚓在不同面上的运动速度以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刚毛在粗糙面上容易固定这一结论,实验用的玻璃板事先标好刻度并强调单一变量原则。最后通过对比观察得出蚯蚓能在土壤中穿梭离不开刚毛的协助作用。
3. 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所以教师平时指导学生教学实验时,要注意平行重复原则,排除偶然性。就像测定蚯蚓在表面光滑的玻璃板和表面粗糙的玻璃板上运动快慢的对比观察中,为了排除偶然性,我们应进行多次测定、多次观察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三、 严谨的观察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准确而全面的描述,不受教材限制,不受外界干扰,不为老师的神色左右。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得出蚯蚓在光滑面上运动速度更快的结果,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而不能鲁莽地灌输“正确结论”,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不能错失这样的良机!再次,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动作都要规范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和规范、准确意识。经过多次课堂实践,蚯蚓在平铺的玻璃板上,无论是光滑面还是粗糙面,运动得并不是很顺利,很容易偏离“轨道”,有不少同學得出的结论甚至是在光滑面上速度更快,给实验结果分析带来一定困难。后来,在多次试验之后,提出了这样的改进方法,效果不错:将玻璃板倾斜一定角度,让蚯蚓在克服重力、更依赖摩擦力的环境下爬行。当然,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忘记提醒学生:光滑面和粗糙面的倾斜角度要相同,并且教育学生在设计或进行每一个观察实验中都要谨记科学实验的原则,养成严谨的科学的观察习惯。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尤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项目很多,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学生观察与思维相互渗透,激活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作者简介:许铭,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方法
提高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市使用的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的初中生物教材特别注重生物实验活动的设计。生物教学中很多的问题探究和思考都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的,而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实验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许多重大科学结论都是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异同,再进一步探究得到结论的。没有实验教学的生物教学是一潭死水,而没有足够观察能力作保障的实验教学又是徒有虚名。因此,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以下为本人就如何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总结的几点。
一、 明确观察目的
在实验之前,为了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提出观察目的或观察任务,同时列出观察计划,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始终行走在实验材料和我们的实验教学当中。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避免实验教学中的“放羊”现象,使小组活动没有目标,没有纪律,没有组织,没有思考,没有成果。
比如说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节土壤里的小动物中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这个实验中,先要和学生申明实验的目的: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常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地面生的碎叶等作为食物。我们可以提出实验目的: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特征。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水中、地面上、空中的动物,都是按照从外形特征到内部结构、生理功能这三方面进行观察的,本节课也一样。外形特征分体色、体形和体表三部分探究观察。根据这样的实验目的和方案,实验就会朝着我们预定的方向发展。
二、 指导观察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必须依靠适当的观察方法来生成。因此,教师要进行实验教学时,要谨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着重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仔细认真地观察,注意及时对比,准确统计数据。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来贯穿实验的始终。总之,如果缺乏观察和思考,只能凭空想象地提出问题,没有科学观察的实验是不能得到科学实验结论的。生物实验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这个实验,教师先指导学生对蚯蚓的体色、体形这两方面的整体观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描述蚯蚓身体颜色,然后发现与土壤颜色接近,就能顺其自然地理解蚯蚓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让学生观察蚯蚓的体形,说出它适于在土壤中运动的特点。得出蚯蚓从体色、体形这两个方面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刚才提到了对蚯蚓进行了整体观察后,指导学生从蚯蚓的体表的几个重点方面进行局部观察:环状体节(体壁内有肌肉)、环带、刚毛、黏液。并且用不同的观察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主要通过听、摸、看的方式进行观察探究。听:用听诊器听蚯蚓在白纸上爬行的声音,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蚯蚓爬行时会发出声音?从而分析得出是因为其体表有不光滑的结构与白纸摩擦,为观察刚毛伏笔。摸:用手指轻摸蚯蚓的体表得出有黏液,介绍黏液的作用:利于呼吸和润滑。再来回抚摸蚯蚓腹面,有粗糙的感觉,再次感觉“刚毛”。看:用放大镜验证粗糙的结构即刚毛。利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对蚯蚓体表的局部进行重点观察,得出其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
2. 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为了得出蚯蚓刚毛的作用,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观察,得出刚毛协助运动的作用。由人们容易在结冰的路面上打滑类比,介绍摩擦力,由此制定实验计划。蚯蚓在表面光滑的玻璃板和表面粗糙的玻璃板上运动的快慢对比。为引导学生观察并准确记录蚯蚓在不同面上的运动速度以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刚毛在粗糙面上容易固定这一结论,实验用的玻璃板事先标好刻度并强调单一变量原则。最后通过对比观察得出蚯蚓能在土壤中穿梭离不开刚毛的协助作用。
3. 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所以教师平时指导学生教学实验时,要注意平行重复原则,排除偶然性。就像测定蚯蚓在表面光滑的玻璃板和表面粗糙的玻璃板上运动快慢的对比观察中,为了排除偶然性,我们应进行多次测定、多次观察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三、 严谨的观察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准确而全面的描述,不受教材限制,不受外界干扰,不为老师的神色左右。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得出蚯蚓在光滑面上运动速度更快的结果,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而不能鲁莽地灌输“正确结论”,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不能错失这样的良机!再次,要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动作都要规范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严谨意识和规范、准确意识。经过多次课堂实践,蚯蚓在平铺的玻璃板上,无论是光滑面还是粗糙面,运动得并不是很顺利,很容易偏离“轨道”,有不少同學得出的结论甚至是在光滑面上速度更快,给实验结果分析带来一定困难。后来,在多次试验之后,提出了这样的改进方法,效果不错:将玻璃板倾斜一定角度,让蚯蚓在克服重力、更依赖摩擦力的环境下爬行。当然,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忘记提醒学生:光滑面和粗糙面的倾斜角度要相同,并且教育学生在设计或进行每一个观察实验中都要谨记科学实验的原则,养成严谨的科学的观察习惯。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尤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项目很多,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学生观察与思维相互渗透,激活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作者简介:许铭,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