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绢墨香沁瓷苑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六年前,在市场老陈那间“简朴”的店铺里见到一只浅绛温酒杯(图1),器上写有“戊寅秋月(1878年,即光绪四年)少轩作”字样,尽管杯盖已有脱彩,一幅笔墨古拙浑厚的双鸟图憋住了我的呼吸。其雅致的面貌超乎寻常,细看,雀鸟栖歇石上,形准目炯,温良的心性自然流露,几片红叶点缀画面,在平面的实体上,透过“画”这扇窗户,可窥见到空间立体悠然灵动的生命环境。小小一片天地,竟能如此引发人的内在感觉,上手后便没敢放下。
  一日在青萝拂衣老师家玩瓷,阅过不少全器、名作,而少轩那只半截温酒杯(图2)叫人心悸。为何不安于一件残器?唯一的缘由还是画作撩起的心弦震荡不已。一只红鸟孤歇枝头,斜伸的树枝好像在承受了鸟儿的重量后于风中晃悠,小鸟似留欲飞,说镇定不似,惊恐不似,欢喜不似,忧郁不似,恰似一种心随物迁的自得状态。我惊叹于画者怎能将鸟儿择枝微停,却微显犹豫、彷徨,并心有所向又似乎琢磨不透的意识与情状表现出来,什么叫生动,看了这幅图画,我算是长见识了!
  去年春上,入苏州园外苑古玩城“雅雨堂”,主人将深藏的至宝予我等开眼。打开锦盒,见一对少轩花鸟帽筒闪现在眼前,在华滋的背景下,两只大鸟紧紧盯着我,那气场让我目瞪口呆,一时无言以对,还能说什么?找不着词语啊,因为所有欲描绘的言辞都不得体,唯有她自身那种安静的震撼和真实的存在最能说明一切。经主人同意后我小心上手,重!应当是其画意的光彩和质感透出的高雅与尊贵叫人惊艳,一时我懵了:由指尖神经传导出巨大能量,从脑子到全身有一股热力在扩张,在燃烧!真的,即便善于控制,理性于瓷,那种心跳加速的生理性冲动也是难以抚平的。那一刻,在羡慕嫉妒恨交织的轰鸣中,什么君子与小人,圣贤与凡夫,怕是谁也区分不明了的。
  少轩为浅绛早期画师,有器物落款“星江(在江西婺源)人氏”,堂名款有见“养心阁”、“云根(深山云起处)书屋”的。作品存世不多,资料信息甚为稀缺。他花鸟师法孰家不得而知,可笔下又些微透出五代、宋人的墨气,把物象的客观性感知作为第一取向,忠实眼中“有”的世界,我以为其深得五代、两宋花鸟精髓,用笔与宋人徐崇矩(徐熙之孙)、林椿近;或效元时任仁发、明代的王乾、吕纪,清代华之法,讲求传统笔墨功力,聚焦有历史民俗涵义题材,融通雅俗,不失自家面目,若誉其为晚清浅绛彩瓷苑一枝奇葩是不为言过的。
  有人说,藏者与藏品是要讲缘分的,我不相信,却又不得不信。去年末,在一个应当不去的时间去了古玩城,店家刚到一只少轩山水帽筒,见了不得了,不知怎么办,语无伦次,喜欢得毫无掩饰(据说行里最忌讳的表现之一)。没钱啊,与店家协商拿藏品交换,后经青师斡旋,最终请回了这幅少轩山水图。
  此前,我只在网上或图书中见过少轩山水画幅,每见之都心有所驰,神有所往,舒服于他色彩上的那种青蓝基调,将原色与混合色的兼用把握到极致,不知是什么板眼,它流露出的是全景观,整幅画面的雅观,形成自己的色调符号,以特有的颜色开启读者新的色彩天空,观之,不舒服都不行呢!
  少轩在山水的物象造型上与花鸟有同更有异。同在勾画眼中“有”的事物,从“实”入画;不同的是他山水似取法明代沈周、沈士充;近清代钱维城、黄慎笔意,亦现任预一路。山石林壑天地水行舟,皆笔致清逸,意境冲远,构筑了一个静谧幽深的世界;又墨彩虚实,放达情怀,在自然里抒发性灵,是一个若即若离于现实的浪漫主义画者,一个懂得“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的晋人玄妙哲学和审美观念的画者,更是一个善于在想象中热情抒发,具有丰富诗情的瓷画大师!
  这只帽筒(图3)作于壬午年,即光绪八年,诗书画印全,题句出自柳宗元诗《渔翁》的中间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要表达的
其他文献
近日,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浅绛画盘品鉴》一书与读者正式见面了。本书由河北资深浅绛彩瓷研究者陈树群历经五年编纂而成,书中详细介绍了晚清浅绛画盘的产生、衍变及消亡过程,并对六十余位浅绛画师创作的一百二十余块画盘进行了精彩点评,书后还附有作者历时八年编辑的《浅绛画师小词典》。目前国内对单一器型浅绛彩瓷进行介绍的书籍不多,本书既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入门学习晚清浅绛彩瓷器的一本工具书。(本刊:雨岚)
期刊
周庆明先生收藏的圣旨不仅题材丰富,而且品相佳、数量多。这些举世罕见、弥足珍贵的文物不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宝贵的资料,填补了我国皇牍文化的空白,在收藏界、文物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专程到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山两汉文化旅游区,拜访了徐州圣旨博物馆馆长周庆明先生。  圣旨收藏 不解之缘  走进徐州圣旨博物馆,周庆明热情地迎上前来把我们带到博物馆
期刊
西安高陵钱币博物馆2012年5月重装重启,面向社会开放,展品中有一枚最早使用错金工艺的钱币—战国错金星秦“半两”(见图)。是泉:直径32毫米,重12克;钱文大篆拙美可人,系合范浇铸而成的饼形“半两”。  多年以来均认为,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第一次货币制度改革时铸行的“一刀平五千”刀形钱币,其中“一刀”二字用黄金嵌错而成,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钱五千个,是我国最早使用错金工艺制成的
期刊
王安石的《梅花》中的这两句是我最爱的诗句之一,自从少年时第一次看到就再没有忘记过。成年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所有记忆中的气味甚至比情景带来的感觉更为强烈。有时候,我会忽然因为气味走神,比如经过“突突”作响的割草机旁,会被浓郁的青草味道击中——阳光下的青草清香,如同甘泉一般为久居城市的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于是会没缘由地对旁边的人说:下辈子咱割草去得了。还比如傍晚经过僻静的胡同,高墙内溢出的花香会让人驻足停
期刊
在上世纪初至60年代的北京画坛,陈半丁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以其丰富的生活实践、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执着的进取精神,高举民族传统绘画大旗,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写下了璀璨生动的一页。  陈半丁(1876-1970年),名年,字静山,号半丁,别号稽山半老、鉴湖钓徒、江南布衣等,浙江绍兴人。少时家境贫寒,父母双亡,15岁在钱庄当学徒,开始接触笔墨,对绘画产生兴
期刊
吴亚平
期刊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宝”。该币不为市人接受,随即停铸。直至宣统二年又颁“币
期刊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时,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县博物馆陈列室的几十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时光荏苒,一晃已是28个年头了,记得是1984年的-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节,在该县城向南约一公里的窑头村南头山(时为砖瓦窑厂)因工人取窑土时突然出土了一批青铜兵器,使得工地上-片哗然,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县城,县文物管理所同志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察看,并及时
期刊
“雅贿”一词源自汉代,唐代渐成风气,明清已臻极致。其意是受贿者将一般艺术品或高仿品放到拍卖行(古代放到典当行),送礼者一掷千金买下。美其名曰:“雅贿”。  近年,“雅贿”在国内艺术品市场频现,上个世纪末,中央有关部门下文,禁止拍卖行洗黑钱,可见“雅贿”的猖獗和危害。  千禧之年,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南方A市,成了中国二百多年经济发展的一片热土,我作为一名著名大学历史学系的研究生被分配到A市文化局当
期刊
郎世宁,一位意大利传教士,从27岁来到中国一直到78岁去世,五十多年间没传递天主的福音,而是把正统的西洋绘画带到了华夏大地。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西画与中国画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郎世宁风格”。在《清史稿》里,对郎世宁的生平记述有:“郎世宁,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赏异。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年轻的传教士  十七世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