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的大嫂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哥是二伯父的独苗苗,也是一棵苦苗苗。奶奶在世时常说他的命硬,很小时父亲便撇下他们孤儿寡母命归西天。时隔不久,母亲也耐不得寂寞,把他交给奶奶便改嫁当了他人之妇。大哥从此也就开始了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生活。
  二伯父和爸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大哥的年龄与爸爸和三伯父相仿,他们一起进过学堂,一起走南闯北,好得像是亲兄弟一般。他们还曾作为流亡学生,寄寓在国民政府当官的大伯父的家里,后来又和三伯父、伯母、大伯父家的二姐、三姐,一起参加了解放军的文工团,再后来就在地方上当了干部。
  说起以往的事情,祖上也曾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当时滕县虽然是敌战区,由于大伯父在南京方面的影响,他们几个很早就接触了进步思想。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大哥把自己的名字祥鹏改作小说《家》中的觉新,姐姐们也分别把家族中带鸟字旁的名字改为小说中主人翁的名字。
  我最早记忆中的大哥是个军人,他在农科所对面的农校里驻军,经常到我们家去玩。每逢家里人让我叫大哥时,我总是叫成叔叔,身后的那个漂亮的阿姨,便是我的大嫂了。
  大嫂的娘家在农村,是远近有名的漂亮姑娘,大哥大嫂的婚姻介绍人是我的姨妈。那年作为区长的姨父下乡偏巧住在了她家,姨妈见她人长得漂亮又温柔贤惠,便与已老大不小的大哥撮合成婚。大嫂能嫁给长相并不出众的大哥,实在是大哥的福份。
  要说大哥命苦,那么大嫂就是黄连树下的一个苦瓜了。
  说来话就长了,大嫂刚记事时母亲就离她而去,她几乎记不得母亲的面容。父亲不久为她娶了一个新的娘,这新的娘除了为她带来两个需要照顾的一弟一妹外,又接二连三地为她生了几个弟弟妹妹,还不等将他们带大,便又命归黄泉。家庭的重负便落在了尚且年幼的大嫂肩上,缝补浆洗,烧饭拾柴,供养着自家的和他家的姐妹们吃饭上学。父亲为了支撑这个家,又为她娶来了一个娘,和第二个娘一样,除了带来人家的孩子外,又嘀哩咕噜地生下几个。这样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不下于十几个兄弟姐妹,大嫂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了。她身为大姐,犹如母亲一般地照顾着弟弟妹妹们,还要忍受着继母和弟弟妹妹们的口舌。生性温柔贤惠,善良聪敏的大嫂,任劳任怨地操持着一家大小的生计,其中的苦楚是可想而知的。直到十九岁那年出阁,才算熬出了头。
  刚结婚的那几年,是大嫂最为幸福的时光了,她和大哥这两棵苦瓜相依为命,相亲相爱,特别是大哥比她大几岁,更是百般呵护知冷知热。两人的脸上整天挂着幸福的笑容,同心协力地操持属于他们的那个小家。可谁想,不幸只是打了一个盹,灾难从来就没打算放过他们。大哥在外奔波多年,落下的哮喘病又不失时机地复发了,这始终成了家庭的阴影。春夏秋三季还算可以,可每到冬天大哥的病就发作起来,每每发作总是上气不接下气,憋得浑身上下发青,让人非常害怕。当时大嫂夜以继日地前后侍候,端茶倒水,问寒问暖,病魔也并未怎么猖獗。
  由于大嫂没有文化,也没有参加工作,适逢城市人口下乡,便带着三个孩子客居娘家。四口人住在一间又矮又黑的小土屋里,房子矮的连头都抬不起来,小的除了放一张床,连吃饭的桌子都放不开,吃饭时,总有一个人背对着门坐在门坎上。大嫂除劳动养活三个孩子以外,冬天还要把两个大点的孩子寄养在娘家,带着小的住进城里,全力侍候着大哥。四十多岁时,大哥的哮喘病真切地厉害了,不得不办理了离休手续,闲居在家。由于大嫂的精心照料,病情也日渐轻微,有时竟能骑自行车进城或者到我家来玩玩,也许那段日子他们两个朝夕相处,还算是幸福舒心了。
  记得那是一九八一年,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一只大鹏鸟(大哥的名字叫鹏)飞到了我的跟前,两只眼睛红红的,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它脖子一梗便跌倒在地僵硬了。我给吓醒了,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几天以后从爸爸的来信中我才知道,就是我做梦的第二天的清晨,大哥起来突然觉得浑身不适,无论使用什么应急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大嫂赶忙找来一辆板车,推着他往医院跑,边跑边给他打气说,你可要坚持住,马上就到了,医生会有办法的。一路上大嫂边走边叫着他的名字,可没等走到医院,大哥已经没有声息了。
  那年大嫂只有三十多岁,哭得死去活来,叫天不灵,叫地不应。她想起自己多灾的命运,想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好不容易熬到与大哥结婚的年龄,两人相亲相爱发誓永不分离,可刚刚把孩子拉扯大,厄运便又向她袭来。几个孩子尽管在娘家人和族人们的竭力相帮下,解决了不少的困难,可大嫂和孩子们的精神创伤却谁也无法弥补。
  柔弱的大嫂擦干了眼泪,挑起了家庭的重任,精心地抚养着她未成年的孩子,无论什么人劝她改嫁她都不肯。大嫂日甚一日的身体越来越瘦弱,头发几乎全白了,皱纹过早地笼罩了她漂亮的面颊。在失去大哥的那些日子里,她学会了抽烟,而且抽得越来越凶。我明白,大嫂心里的苦已经无法再说了。
  好歹三个孩子还都争气,有了工作都已结婚生子,大嫂也心满意足地做了奶奶和外婆。大嫂仍然在拼命地抽烟,她的眼已过早的得了眼疾。虽然孩子们都很孝顺,可难免有在妈妈面前耍些小性的时候,大嫂在委屈的时候又去向谁诉说呢?苦命的大嫂。
  我一直想劝大嫂,走出来吧,去寻求你后半生的幸福岁月,找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可是看到大嫂那张饱经风霜的脸,那干瘦如柴的身体,每每到了嘴边的话就又强咽了回去,不忍心打破她生活的平静,和她为了大哥坚守的那份永远不泯的爱。
  我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说是从小没有娘,到老命不强。这种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没有证实过,可生活给予大嫂的磨难却给了我无法反驳的佐证。
其他文献
臧鸿去世当晚,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以及与老爷子渊源甚深的晚辈姜笑,决定按照“老礼儿”,为老爷子守一宿灵。那天夜里,爷儿几个围在灵前,互相絮叨着他的一辈子。  老爷子生前爱乐和,段子特别多。说着说着,几个人笑了。但大字不识又满肚子学问的老爷子没了,说着说着,几个人又哭了。  【种桃李·种春风】  创业一拍板 不收孩分文  臧鸿原本是铁路工人,但他对曲艺极其热爱,并认准了“曲艺要从娃娃抓起”的“死
期刊
饺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俗美食,象征着团圆、喜庆。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系列吃饺子的习俗,像除夕吃饺子、破五吃饺子、入伏吃饺子、冬至吃饺子,还有好吃不如饺子……在中国有关饺子的记载最早在汉代。60年代中国新疆的一座唐代墓葬中,曾挖掘出一只木碗,碗里盛着保存完整的饺子,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饺子。  如今,代代相传的饺子大放异彩,以拥有饺子品种最多的“天津百饺园”,打破世界纪录,荣获了“世界水饺品种
期刊
1.蛇:今年是俺的本命年,希望人们多多支持俺的工作,祝愿所有人都有一副像俺一样的好身材。  2.马:祝福人们都成为千里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多骑马不拍马,做事千万不要马马虎虎。  3.羊:愿大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多喝羊肉汤,多穿羊毛衫,俺将为人们提供春天般的温暖。  4.猴:新的一年,俺要多学点技能,像悟空那样名扬天下,决不再让人当猴耍了。  5.鸡:新年到来,俺要多产蛋,产好蛋,为人们提供优质
期刊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老年人就更应该勤奋学习,激活大脑细胞,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80岁的信念与坚持  “因为早上7点后就要出去干农活,我一般早上四五点的时候就起床开始看书,白天忙完农活收工后,就又接着看。”  “读书是一种信念和追求。”今年80岁的自考生张冰老人,从61岁开始参加自学考试,累计参加自学考试达60余次,到今年已经通过法律专业各项考试的15门课程,完成了四川大学法律专业的本
期刊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为了与同名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名著概要  一个出生在法国巴黎的美丽少女玛格丽特被诱成为交际花,人称茶花女。她由于环境而堕落得了肺病。她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终都失败而且离开了人世。  详介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
期刊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联,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正如这首“节气歌”中所唱,从春节前开始,一直到过了元宵,年才算过完。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这些“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春节传统习惯,人们还能习惯吗?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传统的习惯正在被一些新的过年方式所取代。专家认为,作为文化的载体,春节必然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节日,不断注入现代文明和时代
期刊
“此牛怎么犁”、“懂四则运寸”在梁士贻的笔记本中,像这样读不通的词句比比皆是。在外行人看来,这些词语就是“天书”,但对于梁士贻来说,它们就是自己的宝贝。每个词语放在猜灯谜的情景中,这些看似无理的词语其实有着独特的意思,就像上述两个灯谜的谜底分别是勒流的地名安利,还有会计。  梁士贻是勒流人,在他74年的人生里,灯谜陪伴了他大半辈子。10年前,他见证了勒流灯谜协会的成立,并出任协会会长,为勒流灯谜的
期刊
吉林天强,健康产业,依托青山。望制药厂房,鳞次栉比,草坪花坛,蔚为大观;药香飘逸,物畅人欢,众志成城谱新篇。小酒厂,相隔几重山,别墅一般。参鹿药材基地,花鹿美参果似红珊,多姿植物药,斗艳畦间,千亩药苑,潜能无边。山庄膳房,绿色食品,鹿肴佳酿待客餐。集团梦,成真勇登攀,笑迎春天!
期刊
心态平和无烦恼,体魄强健,疾病不侵扰。  诚交挚友情于道,汲取精髓逐品高。  人虽奔六不言老,老骥伏枥,奉献不减少。  夕阳晚霞余辉俏,自品人生向天笑。
期刊
有些事父亲从来不会提起,因为人世间的痛苦与劫难,有些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即便是父子之间。父爱如禅,不便问,不便说,只能悟。  十三岁时我有了继父。我的生父在我七岁那年触电身亡,母亲独自抚养我,吃了好多苦,可我还是想不到母亲会找这样的人,不但比母亲大十四岁,而且还是个半瞎,据说是细菌感染了眼角膜,视力微弱得几乎要贴上人的脸才看得到人。  那是我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因为下河里炸鱼不小心被炸去了右手掌,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