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文脉的塑造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雕塑的背面花岗岩石壁上镌刻着襟江书院创始人金以诚撰文、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泰兴襟江书院记”全文,不仅与正面青铜高浮雕形成图文呼应,而且具有显著的自述功能,莘莘学子在阅读中既能了解襟江书院的由来,又能欣赏精湛的书法艺术。通过这种美的艺术建构,把书院文脉、书院精神这种非物质文化物态化、艺术化,使学生们接受传统文脉的精神洗礼和现代艺术之美的熏陶,让莘莘学子既感受到来自历史的书院文脉、书院精神、书院氛围,又在这充满现代感的美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整个景观雕塑,立意深刻,结构雄浑,气势恢宏、艺术风格独特,其不仅很好地表达了传承和彰显襟江书院的文脉精神这一主旨,与10万平米的新校区建筑相得益彰,而且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魅力。
  这座融景观设计和雕塑艺术为一体的大型景观雕塑作品是艺术家融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与一体,即主题表达和创作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艺术家力求把精神上的古典主义、方法上的现实主义、形式上的现代主义,内化在作品之中,通过青铜、石材等的材料的質感表达与艺术的形式语言结合,不仅展现了主题内涵,而且建构了大型景观雕塑本身的整体形象,使其成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又具有独特的现代性和艺术张力,从而不仅成为历史的记程碑,同时更是一种对未来希冀的建构和指向,以致成为学校所有师生传承历史文脉、激励后学、奔向未来的意志表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形神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中国雕塑家在塑造城市雕塑人物形体时从“形似”向“神似”转变,用中国文化概括的“写意”手法表现高度的意象之美。无论是“以形塑神”还是“重意略形”均没有重神轻形之意,雕塑家的目的是让人物雕塑更好的融入城市空间,既能显现时代文化气息,又能引发公众的互动与共鸣。  关键词:以形塑神、重意略形、人物雕塑、城市空间  雕塑在城市空间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
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开启了中国雕塑发展的新世代。  全国各大美术学院通过高考, 年中招收了77.78两级近百名雕塑专业新生。这批入校年龄跨度15岁到30岁的雕塑新军,40年来,伴随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大潮,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事业的代中坚!  2017年在青岛的雕塑展上,与广美的吴雅琳教授等同道聊到18年是我们高考入校四十年,可以此契机筹办从雕塑角度呈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雕塑展。后
摘要: 本文从“养不教,父之过 ”引出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对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必然性和特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家庭教育父性教育必然性特点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无数的文化教育典籍,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农耕文化“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的重任完全落在了母性的肩上。南宋至今流传了700多年的《三字
摘 要:“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早期认识,随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关系”,超越了西方传统的人学思想,最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的人学理论体系。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必须综合考察《
第十二届“王子云艺术奖”于2020年11月25日在西安美术学院评选完成,并于近日举办线上获奖作品展览。本届“王子云艺术奖”面向全国高等艺术院校2020年雕塑艺术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参评项目为雕塑专业毕业创作及美术学雕塑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设立奖项为“王子云艺术奖”“王子云艺术奖”优秀奖与“王子云艺术奖”入围奖三个层面。采取专家推荐入围与评委会终评入选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作品组与论文组进行
在艺术家吕绍藩的雕塑作品中,我们能够通过他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岁月时光对作品形式无声无息的启发作用,其作品也深刻地表达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沉淀,他的这些题材和想法慢慢转变成为艺术理念,然后经过提炼而形成具体的作品形式,使得作品更雄伟壮观和富有神圣意味。  这件大型的雕塑作品,犹如健硕有力的结构根植于地面,而后拔地而起,冲向天空,向空中发出一道极亮的光芒。观赏者就像在攀登圣山一般。由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赤子之心——司徒乔、司徒杰艺术展”于2016年3月1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是“2016年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也是呈现司徒乔(1902-1958),司徒杰(1920-2005)两位先生人生追求与艺术成就的大型回顾展览。  展览分为司徒乔绘画艺术展和司徒杰雕塑艺术展两部分,以绘画的平面性和雕塑的立体性构成视觉的空间互补,构成兄弟问相同的生命、血缘和共同的文化理想下
摘要: 《马丁·伊登》与《觉醒》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部最具影响力的悲剧小说,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极其相似而充满悲剧性的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平凡人在与社会进行抗争时的渺小且具有超越生命悲剧的勇敢无惧。马丁与埃德娜在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勇敢地成就自我,做出生命的抉择,最终寻求到心灵中最无畏、最自由的那份净土。二人的命运结局并不是悲剧的独奏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对悲剧命运超越的勇敢者之歌,尽管这的确
摘要: 本文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为例,针对《申论》考试中概括题、分析命题出题原则和答题逻辑,提出了简便易行的“贴标签”应试方法。  关键词:《申论》 概括题 标签    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现今选拔公务员人才的一种基本方式,随着逐年公务员考试人数的增多,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申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作为《申论》的一道基本题型——概括题,则难倒无数考生。《申论》的考试材料一般在三千字左右,有
人们都说,2020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对第八届明天雕塑奖来说,尽管比往年要晚一些,但它还是来了。  当然,疫情的影响还是存在。明天雕塑奖主办单位之一,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向理先生作为五位终评评委之一,因“特殊原因”没有达到现场,但仍然通过网络,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作为明天雕塑奖的推手之一,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向理先生从第一届起就担任终评评委,一直到第八届;在所有终评评委中,他是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