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近代中日哲学的相关性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在十分接近的时刻相继开启了各自的近代史历程。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系统中独自创造发展起来的,除了汉唐以降因印度佛教的传播与刺激,没有受到外来哲学的认真挑战。在哲学方面,日本民族显示出与在其他方面同样的特别善于摄取外来文化的特点。虽然中江兆民曾经说过,“我们日本没有哲学”,但是中国的儒学很早即已传入日本,中国佛学各宗如天台、华严、禅、净土以及法相唯识之学也纷纷在日本广为传播,特别是禅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12世纪起,中国的朱子道
其他文献
一文化发展的曲折道路一八四О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大转变的时代,也是大动荡、大转折的时代。三百年前明清之际,有的思想家曾说当时是千古未有之变局。
“妈,我的火车票已买好了,腊月二十六到家,回来陪你们过春节。”莲儿忐忑地拿起手机给母亲电话,“还有就是,我,我,我男朋友说要一起到我们家。”  “好,好,你们也谈了几年了,早该带回家让妈妈看看了。如果你们俩合得来,就早点把婚事办了,你也老大不小了。”母亲话语中透着期待与兴奋,“不过,莲儿啦,这对象事关自己终身幸福,你自己要慎重考虑啊,咱不图人家有钱有势,但一定要踏实、本分,有上进心。小伙子咋样啊?
众所周知,“存在”问题是十分古老的哲学问题。在两千多年前的圣哲——亚里斯多德那里“存在”就已经作为最高的和最重要的哲学范畴被称为“第一哲学”最根本的对象。在亚里斯多德看来,“存在”问题是一个古往今来始终都让哲学家们头痛的难题。
陈彦兄的《说秦腔》即将出版,这部书以2006和2007两年间给《美文》杂志写的专栏文章为主体。这个专栏是这么出笼的,当时他任陜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还兼着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有一天我专门去找他,认真谈了一个想法:秦腔是西北地区的大戏,也是全国梆子戏的祖师爷,但这方面的文章太少,既可读,又是专业研究型的更少。国内谈戏曲的这类文章也不多,只有徐城北先生等一两家。平凹主编倡导“大散文”写作,你是他的乡党
孙盛字安国(约公元303—375年),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东北人),东晋著名的儒家学者和史学家。在保存下来的孙盛部分文章中,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他对当时流行的老庄道家思想、
凡天下文人墨士,大多都能安逸于个体的、独立的并可以冠以诗意情感的栖居;而这于吾人不然,越是诗意的、情感的,却往往越是让人感到险象环生、妖魔百态。如果你要问我何以如此
老游和小谢行走在王子山的石阶上。山顶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丛倾泻下来,白花花的灼人眼睛。两个人都背着分量不轻的摄影器材,衣服粘在身上,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突然,小谢大叫
军用物资采购局多分布于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大城市,这些地域突出的优势特点就是交通网络汇集、拥有辽阔的经济腹地。我军现行的军事物流体系采取了以专业为主线,自上而下
律师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程度乃是一国法治实现程度的标尺。律师具有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条件,对于化解纠纷应当发挥超越个案角色的重要作用。律师阶层作用的实现方式主要包
本文认为,在实践检验理论之真理性的过程中,实践观念模型是不容忽视的、必要的中介环节。对实践检验理论真理性过程的许多误解与实践观念模型这一范畴的缺位不无关系。波普哲学思想的基本论据——理论系统能够被证伪具有逻辑必然性——不符合理论被检验的实际过程。离开实践过程的实践观念模型,把理论检验中的逻辑辅助形式当成了根本内容是波普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