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高等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江西实际出发,大力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省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政府实施“民生工程”,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据统计,2008年全省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94.22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30.66亿元,占总收入的33%。我省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达到了30.54亿元。全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由2006年的2219.41元提高到3301.15元,增长49%。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从2007年起,省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全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拨款200元。到2011年,全省高校生均预算内拨款将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1000元。2008年,省财政还安排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补助生均拨款偏低高校。
千方百计做好化解高校债务工作。在省财政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置换和资源整合工作,以减轻高校贷款负债,降低高校还贷压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7月30日,我省公办高校计划实行老校区土地置换达10所,置换面积1421.81亩,预计可获得土地出让资金28.5亿元。同时,积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周期长的优点,对高校短期商业性贷款进行置换,在贷款期限上实行“短改长”,学校负责偿还利息和分年还本,帮助高校化解短期贷款的财务风险。
随着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高校新校区的初步建成,全省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08年底,全省高校占地面积6648万平方米(生均84.2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1337万平方米(生均16.77平方米),图书资料549万册(生均67册),教学仪器设备值44亿元(生均5349元),除了图书资料,其余各项办学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人才培养规模继续扩大。全省普通高校达到69所(其中本科高校20所),本专科招生数增至24.12万人,在校学生数预计可达到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4%。我省高等教育稳步走上了大众化发展轨道,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
高层次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到4个,按二级学科计算,博士点增到33个,硕士点增到563个。研究生招生数增至5819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数增至15734人,加上10种专业硕士学位在校研究生7936人,整个在校研究生数超过2万人。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7所本科院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6所高校被评为优秀,东华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被评为良好。一批高职院校通过了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三、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点建设取得突破。南昌大学“211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井冈山大学实现省部共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重点培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4所高校由此均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经过努力,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各2个,国家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实验室各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同时南昌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第38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高校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7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4个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入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江西财经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江西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工程建设,在南昌大学等10所高校设置了15个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已确定15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人员。选派一批高校学科带头人到国外或国内名牌大学进修学习。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遴选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评选省级教学名师,树立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目前,全省高校拥有专任教师4.75万人,拥有副高以上占33.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4.5%,有学科带头人51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917人,5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3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8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四、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南昌大学和井冈山大学实现了教育部与省政府共建。在江西财经大学等8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现部省共建以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争取更大的支持,省政府又先后与国防科工委、水利部签订了新的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南昌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协议。
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支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全省共有1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2所),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17万人。另外,吸纳社会资金在本科院校办了13个独立学院和8个软件学院。
在教学改革方面——省教育厅三年来共批准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00个,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高校普遍试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今年部分高校还在本科学生中试行了导师制试点,通过导师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发展甚至生活等多方面指导,帮助学生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学业。积极探索面向工作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机制。多年来实施的从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中选拔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制度,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全省所有高校均开设了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大学生读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教育学生。加强对大学生的省情教育,编写《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读本》,开展“热爱江西、建设江西”主题教育活动。联合16所高校共建了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映山红”网站,组建了一支由300多名师生组成的高校网上评论员队伍,积极有效地开展了网上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咨询师培训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为全省所有在校大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已占辅导员总数的63%,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203,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每年有600多人次赴境外访问和学术交流。成功组织10所高校参加俄罗斯中国年“中国高等教育展”活动。南昌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与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在鄱阳湖环境保护研究方面开展合作达成协议。在合作建好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基础上,加大了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设力度,并推进了九江学院柬埔寨孔子学院的筹建工作。全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40个。在我省高校学习的留华学生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600余人。
五、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增加
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批与我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得到优先发展,特别是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国家重点领域,以及我省确定的支柱产业领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据统计,全省高校为培养紧缺人才设置的相关专业点达到1335个(其中本科364个),占全省专业点总数的36%,每年可培养本专科学生6万人,为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高校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全省高校现有自然科学活动人员近2万人。2005年~2007年,全省高校科技经费(自然科学研究)达到15.87亿元,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万余项,发表论文3.17万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0项。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宜春学院乌索酸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标准样品。在省政府首批支持的11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高校获得7项,占全省总数的63.6%。南昌大学“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正在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利实施,将建成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生产企业。江西师范大学的石油添加剂系列产品、江西农业大学的猪种基因库和超级稻、江西中医学院的槐定碱等都成功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校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江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踊跃承揽各级政府部门的对策研究课题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全省高校承担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2000余项,出版著作1038部,发表论文31641篇。其中,全省高校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7项,获资助金额783万元;争取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67项。
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加快。省委、省政府作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后,省教育厅立即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意见》下发后,各高校迅速行动,纷纷出台有力措施,加快光伏人才培养。南昌大学光伏专业本科在校学生达到300名;江西蓝天学院从2009届毕业生中选拔本科生400名、高职生700名为光伏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新余高等专科学校选拔1400人在两个年级中分别组建“赛维班”。特别值得高兴的是,10月6日,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正式成立,吴新雄省长亲自揭牌,孙刚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是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在顺应世界能源和环境发展形势、满足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另外,我省高校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省33所高校7000名师生参与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村庄规划3600个,为实现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全省村庄规划编制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六、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们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工作,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各种问题,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大力推行“阳光招生”, 严格考试管理、评卷管理,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把握招生政策,严格录取标准,严格遵守招生纪律,严厉打击中介诈骗,使得高招工作不仅在一般环节上,而且在艺术、体育专业考试,高考文化考试,高考评卷环节,高招录取等重要环节,均实现了零违规。建立向民办高校派驻督导专员兼任党委书记制度,派出工作组驻民办高校监督指导招生工作,民办高校办学行为逐步规范。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8年实施助学贷款的高校达到45所,30917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15340.85万元。另外,2008年还推动全省23万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本科生就业率达到84.76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率达到82.2%。圆满完成奥运火炬在我省高校所负责的区域的传递活动,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督促学校排除一大批安全稳定隐患,确保了高校安全稳定局面。
特别是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以来,各高校认真查找在决策行为、校务公开、财务管理、收费行为、招生行为、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稳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很多很好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到“即时发现,即时整改,即时规范”。从近期对各高校的督查情况来看,通过开展这一活动,科学发展观在全省高等教育系统得到进一步落实,现代教育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我省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到181.55人,在全国排第7位。从数量上看,我省高等教育在全国是中等偏上的位置,这意味着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进入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将出现诸多新变化:从需求上看,人民群众不满足于有大学上,对优质、公平和多样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将成为主导;从发展目标看,主导性的发展目标转为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复合性发展目标;从发展方式看,将从注重数量型发展转为注重质量型提高,从注重外延型扩张转为内涵性增长;从评价方式看,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角度评价高等教育竞争力、贡献力将成为主导性的评价方式。新的发展阶段带来的这些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重新认识、重新思考、重新谋划。
面临历史的新起点、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
坚持把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最根本的是体现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地推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一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发展高等教育。要把发展高等教育列为重要工作,对高等教育优先安排、优先考核;切实承担起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职责,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二要科学制订全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规划要体现优先发展、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明确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这一目标核心上的具体内涵和指标体系,设计好新增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和工程项目。三是全省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发展步伐。要通过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充分挖掘办学潜力,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保持高等教育规模的适度增长,特别是要加快研究生培养,尽快改变研究生教育的落后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
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一字之差,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新的发展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今后,我们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强化高校内涵,增强办学实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在推进省部共建高校时,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积极扶持办学相对薄弱的高校;合理确定全省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规模与比例,引导高校立足本层次、本类型办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尤其是要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优先设置培养紧缺型人才的专业。二要坚持特色发展。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优势,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凝练特色,重点突破,努力积累、形成竞争优势。三要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采集并公布高校工作状态数据,健全学生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监督检查。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必须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题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大中小学全覆盖、德智体美全方位。全面推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改进课堂教学,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外教育作用,将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战略抓手;把辅导员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二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招生考试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教师要把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审美情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
第四,必须坚持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建设和谐高校的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稳定。一要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主要就是高校布局不均衡、招生计划分配体制不合理、教育成本分担和助学体系不完善,因此,应重点在这几方面加以改进、完善。要争取教育部对我省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省部共建力度,增加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逐渐缩小高等教育的区域差距。争取教育部下达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计划,争取重点大学、部属高校向我省投放更多的招生计划,使得我省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高等教育。要不断完善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补偿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获得国家代偿的助学贷款,吸引和扩大社会力量对贫困生的资助。二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是由于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所致。这样的问题一旦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破坏了教育公平,就会引起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因此,必须继续加大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力度,切实解决好高考招生、收费、就业、安全稳定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维护高等教育的公平。◆
一、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省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政府实施“民生工程”,对高等教育投入逐年提高。据统计,2008年全省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94.22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30.66亿元,占总收入的33%。我省高等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达到了30.54亿元。全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由2006年的2219.41元提高到3301.15元,增长49%。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从2007年起,省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安排全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拨款200元。到2011年,全省高校生均预算内拨款将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1000元。2008年,省财政还安排专项经费1亿元,用于补助生均拨款偏低高校。
千方百计做好化解高校债务工作。在省财政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置换和资源整合工作,以减轻高校贷款负债,降低高校还贷压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7月30日,我省公办高校计划实行老校区土地置换达10所,置换面积1421.81亩,预计可获得土地出让资金28.5亿元。同时,积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周期长的优点,对高校短期商业性贷款进行置换,在贷款期限上实行“短改长”,学校负责偿还利息和分年还本,帮助高校化解短期贷款的财务风险。
随着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高校新校区的初步建成,全省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08年底,全省高校占地面积6648万平方米(生均84.2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1337万平方米(生均16.77平方米),图书资料549万册(生均67册),教学仪器设备值44亿元(生均5349元),除了图书资料,其余各项办学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人才培养规模继续扩大。全省普通高校达到69所(其中本科高校20所),本专科招生数增至24.12万人,在校学生数预计可达到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4%。我省高等教育稳步走上了大众化发展轨道,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
高层次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到4个,按二级学科计算,博士点增到33个,硕士点增到563个。研究生招生数增至5819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数增至15734人,加上10种专业硕士学位在校研究生7936人,整个在校研究生数超过2万人。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7所本科院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6所高校被评为优秀,东华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被评为良好。一批高职院校通过了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三、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点建设取得突破。南昌大学“211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井冈山大学实现省部共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重点培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4所高校由此均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经过努力,我省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各2个,国家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实验室各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同时南昌大学科技园成为我国第38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实施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高校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27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4个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入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江西财经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启动江西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工程建设,在南昌大学等10所高校设置了15个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已确定15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人员。选派一批高校学科带头人到国外或国内名牌大学进修学习。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遴选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评选省级教学名师,树立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目前,全省高校拥有专任教师4.75万人,拥有副高以上占33.2%,具有博士学位的占4.5%,有学科带头人51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917人,5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3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8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四、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南昌大学和井冈山大学实现了教育部与省政府共建。在江西财经大学等8所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现部省共建以省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争取更大的支持,省政府又先后与国防科工委、水利部签订了新的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和南昌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协议。
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支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全省共有13所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2所),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17万人。另外,吸纳社会资金在本科院校办了13个独立学院和8个软件学院。
在教学改革方面——省教育厅三年来共批准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000个,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高校普遍试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今年部分高校还在本科学生中试行了导师制试点,通过导师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发展甚至生活等多方面指导,帮助学生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学业。积极探索面向工作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机制。多年来实施的从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中选拔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制度,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全省所有高校均开设了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大学生读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教育学生。加强对大学生的省情教育,编写《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读本》,开展“热爱江西、建设江西”主题教育活动。联合16所高校共建了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映山红”网站,组建了一支由300多名师生组成的高校网上评论员队伍,积极有效地开展了网上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咨询师培训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为全省所有在校大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已占辅导员总数的63%,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203,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每年有600多人次赴境外访问和学术交流。成功组织10所高校参加俄罗斯中国年“中国高等教育展”活动。南昌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与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在鄱阳湖环境保护研究方面开展合作达成协议。在合作建好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基础上,加大了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的建设力度,并推进了九江学院柬埔寨孔子学院的筹建工作。全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40个。在我省高校学习的留华学生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600余人。
五、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增加
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加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批与我省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得到优先发展,特别是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国家重点领域,以及我省确定的支柱产业领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据统计,全省高校为培养紧缺人才设置的相关专业点达到1335个(其中本科364个),占全省专业点总数的36%,每年可培养本专科学生6万人,为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高校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全省高校现有自然科学活动人员近2万人。2005年~2007年,全省高校科技经费(自然科学研究)达到15.87亿元,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万余项,发表论文3.17万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0项。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宜春学院乌索酸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标准样品。在省政府首批支持的11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高校获得7项,占全省总数的63.6%。南昌大学“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正在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利实施,将建成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生产企业。江西师范大学的石油添加剂系列产品、江西农业大学的猪种基因库和超级稻、江西中医学院的槐定碱等都成功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校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江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踊跃承揽各级政府部门的对策研究课题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全省高校承担各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2000余项,出版著作1038部,发表论文31641篇。其中,全省高校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7项,获资助金额783万元;争取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立项67项。
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加快。省委、省政府作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后,省教育厅立即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意见》下发后,各高校迅速行动,纷纷出台有力措施,加快光伏人才培养。南昌大学光伏专业本科在校学生达到300名;江西蓝天学院从2009届毕业生中选拔本科生400名、高职生700名为光伏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新余高等专科学校选拔1400人在两个年级中分别组建“赛维班”。特别值得高兴的是,10月6日,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正式成立,吴新雄省长亲自揭牌,孙刚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是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在顺应世界能源和环境发展形势、满足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道路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另外,我省高校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我省33所高校7000名师生参与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村庄规划3600个,为实现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全省村庄规划编制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六、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们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工作,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各种问题,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大力推行“阳光招生”, 严格考试管理、评卷管理,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把握招生政策,严格录取标准,严格遵守招生纪律,严厉打击中介诈骗,使得高招工作不仅在一般环节上,而且在艺术、体育专业考试,高考文化考试,高考评卷环节,高招录取等重要环节,均实现了零违规。建立向民办高校派驻督导专员兼任党委书记制度,派出工作组驻民办高校监督指导招生工作,民办高校办学行为逐步规范。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8年实施助学贷款的高校达到45所,30917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15340.85万元。另外,2008年还推动全省23万名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本科生就业率达到84.76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率达到82.2%。圆满完成奥运火炬在我省高校所负责的区域的传递活动,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督促学校排除一大批安全稳定隐患,确保了高校安全稳定局面。
特别是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以来,各高校认真查找在决策行为、校务公开、财务管理、收费行为、招生行为、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稳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很多很好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到“即时发现,即时整改,即时规范”。从近期对各高校的督查情况来看,通过开展这一活动,科学发展观在全省高等教育系统得到进一步落实,现代教育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近年来快速发展,我省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到181.55人,在全国排第7位。从数量上看,我省高等教育在全国是中等偏上的位置,这意味着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进入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将出现诸多新变化:从需求上看,人民群众不满足于有大学上,对优质、公平和多样化、个性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将成为主导;从发展目标看,主导性的发展目标转为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复合性发展目标;从发展方式看,将从注重数量型发展转为注重质量型提高,从注重外延型扩张转为内涵性增长;从评价方式看,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角度评价高等教育竞争力、贡献力将成为主导性的评价方式。新的发展阶段带来的这些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重新认识、重新思考、重新谋划。
面临历史的新起点、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要务
坚持把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最根本的是体现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地推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一要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发展高等教育。要把发展高等教育列为重要工作,对高等教育优先安排、优先考核;切实承担起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职责,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二要科学制订全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规划要体现优先发展、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明确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这一目标核心上的具体内涵和指标体系,设计好新增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和工程项目。三是全省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加快发展步伐。要通过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充分挖掘办学潜力,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保持高等教育规模的适度增长,特别是要加快研究生培养,尽快改变研究生教育的落后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
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一字之差,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新的发展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今后,我们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个核心,强化高校内涵,增强办学实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在推进省部共建高校时,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积极扶持办学相对薄弱的高校;合理确定全省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规模与比例,引导高校立足本层次、本类型办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尤其是要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优先设置培养紧缺型人才的专业。二要坚持特色发展。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优势,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凝练特色,重点突破,努力积累、形成竞争优势。三要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采集并公布高校工作状态数据,健全学生和用人单位对高校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监督检查。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必须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题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大中小学全覆盖、德智体美全方位。全面推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改进课堂教学,落实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外教育作用,将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战略抓手;把辅导员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二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招生考试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环境,教师要把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审美情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体育、艺术和卫生教育。
第四,必须坚持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建设和谐高校的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稳定。一要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原因,主要就是高校布局不均衡、招生计划分配体制不合理、教育成本分担和助学体系不完善,因此,应重点在这几方面加以改进、完善。要争取教育部对我省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大省部共建力度,增加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逐渐缩小高等教育的区域差距。争取教育部下达更多的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计划,争取重点大学、部属高校向我省投放更多的招生计划,使得我省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高等教育。要不断完善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补偿机制,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获得国家代偿的助学贷款,吸引和扩大社会力量对贫困生的资助。二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是由于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所致。这样的问题一旦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破坏了教育公平,就会引起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因此,必须继续加大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力度,切实解决好高考招生、收费、就业、安全稳定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维护高等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