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一片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N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蛙的种类
  中秋已至,又一个夏天离我们远去。虽然金秋的凉爽充满了诱惑,但是对于夏的记忆,却还是令人有所挂念的。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夏天的时光,不仅蝉鸣难寻,童年时那池塘和小河边的蛙声更是不得而闻了。蝉鸣在日间,蛙鸣在夜里,一昼一夜,形成了完整的接力和循环。这样的自然合奏曲,虽未必悦耳,却带给人们具有自然野趣的记忆,也是弥足珍贵的。
  蛙类是许多昆虫的天敌,属于两栖类动物,最原始的蛙类在三叠纪早期就已经开始进化。蛙类从广义上主要包括两类动物:蛙和蟾蜍。全世界目前已知的种类有4000多种,我国分布的蛙类有130多种。一般来说,蛙的体形比较苗条,多善于游泳和跳跃;蟾蜍多在陆地生活,因此皮肤多粗糙,行动相对迟缓。以下我们主要说说除蟾蜍以外的一些蛙类。由于蛙的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蛙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蛙类主要为水生,但有些种类陆栖于洞穴内或树上。它们通常每年在淡水中繁殖。不同种类的产卵数不同,产下的卵成团或成片地浮在水面上,有些种类的卵会附在水生植物的茎上,有些种类的卵则却沉于水底。短则一天,长则一周以上,蝌蚪便会孵出。蝌蚪变态成蛙一般需要两个月至3年的时间。但有研究发现,某些产自东方的蛙类,它们把卵产在陆地上,从卵中孵出的竟然是小型的蛙而非蝌蚪。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腮发育成肺,出现四肢,尾部被身体吸收,口部变成典型的蛙口。这对蛙类来说,可谓是非常奇特的演变过程,着实令人赞叹。
  这是个种类丰富的大家族,无论是体型差异、色彩差异,以及生活习性,都有着非常奇特的对比。大型的牛蛙与微型的姬娃相比,体重相差几百倍,小型蛙类是许多动物的美食,但大型蛙类却可以捕食小鼠和幼蛇。多数蛙类无毒,而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箭毒蛙,却是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之一。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中,它们的分泌物被当地印第安人用来制作箭毒,见血封喉。不仅如此,东南亚的婆罗洲雨林中还有一种飞蛙,在遇到危险时,可以利用脚上的大蹼在树枝间滑翔。真可谓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蛙类的拍摄
  谈到蛙类的拍摄,还是得先从它们的生活习性说起。通常,生活在各种水体中的蛙类相对容易被找到,它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会活动。但树蛙类白天大都躲在枝叶的缝隙中休息,基本只在夜间活动,想要找到它们并非易事,只有晚上出来才有更多的机会见到。而白天和夜间的拍摄手法和技巧应用,有很大的区别,这不仅仅是因为光线条件的不同。白天活动的蛙类,并不太容易接近,拍摄需要准备长焦镜头,常用的100毫米微距镜头有些鞭长莫及,甚至是180毫米镜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00毫米或者以上的焦段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并且最好是变焦镜头,这样可以更为方便地利用不同距离的透视关系,有利于控制景别,更利于一次性构图,例如一些具有近距拍摄能力的70~300毫米变焦镜头。虽然这类镜头的成像素质比起定焦镜头有所不足,光圈也往往偏小,但是对于很多摄影题材来讲,这种相对便捷的器材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更宝贵的拍摄机会。
  在池塘等的静水环境中,如果有浮萍和莲藕等水生植物,蛙类会更有安全感,也会放松警惕,摄影师更容易靠近。但和拍摄昆虫一样,要尽量让自己的衣着更融入周围环境,营造一定程度的“保护色”效果,这在自然摄影中,几乎是个通用的法则。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哇鸣的声音来判断距离目标的位置和远近,在接近到两三米的距离时,就要格外注意放慢自己的动作。稍作停歇,观察拍摄现场的位置选择,再近一步靠近。不要在接近到足够近的时候,才发现角度不理想,那个时候再调整位置很有可能会惊扰到它们,前功尽弃。一般蛙类主要以绿色和棕色系的体色为主,这些保护色使它们不容易被发现。摄影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视力,还要具有“大海捞针”般的细心和耐心。需要提醒的是,万一它们受到惊扰一跃入水,摄影师先不要急于撤退。往往我们稍等片刻,它们觉得没有什么动静,危险警报解除时,就会在入水处附近再次浮上水面,这时也是很好的拍摄时机。在静心守候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先对水面做测光和拍摄参数的设置,以便不错过好的抓拍机会。
  再来说说对晚间活动的蛙类的拍摄。它们选择在晚上活动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捕食各类活跃在夜间的昆虫。同时,晚间活动还可以躲避一些水鸟和蛇类等天敌。物种习性形成的演化过程是奇妙和漫长的,我们经常积累相关知识,方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夜间活动的蛙类有很多,但树蛙往往更容易成为摄影师的拍摄的对象。因为它们的样子小巧可爱,身形特别优美,相比池塘和溪流中的蛙类更具卡通感。树蛙喜欢在靠近水边的植物丛中活动,我们除了可以根据蛙鸣声来定位,配合手电搜寻也让它们难以遁形。除了树蛙,夜晚在溪边活动的蛙类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石头成了它们的舞台。
  在晚上拍摄需要准备的器材和白天有所不同,60毫米和100毫米的微距镜头也有了用武之地,和目标的距离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接近到用广角镜头的程度。在光源方面,闪光灯和手电是必备的,手电的用途不仅仅在于照亮道路和寻找目标,在拍摄时还可以作为人造光源进行创作补光。闪光灯最好选择可以离机闪光的型号,一般分为闪光触发和红外触发。因为TTL连接线的长度比较有限,所以最好配备一套引闪器。虽然一支闪光灯就能够应对多数情况,但我建议闪光灯最好能配备两支,一支作为主光对主体进行曝光,另一支用于补光或照亮背景,让画面中的光线变得更生动、更有层次。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闪光灯在被摄主体身上造成强烈的反光,配合柔光罩使用可以缓解这种情况。调整柔光罩的大小和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能改变反光的强度,除此以外,光源的入射角度也非常重要,离机闪光灯提供了光源角度的多种可能。
  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拍摄,如果现场的拍摄环境比较理想,既有足够的光线条件又便于改变拍摄位置的话,可以多尝试改变拍摄的视角。另外,前景和背景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对背景中环境元素的不同色彩和形状的利用,可以让画面呈现出不同的环境感;前景的利用和光线控制则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这些没有固定的规则可遁,但越是没有规则就越有发挥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说,不同的拍摄目标一定有它与众不同的特质,包括颜色、体形、质感等多种元素。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观察,拍摄目标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表现什么,这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意识,主动权始终在有心人的手里。
  蛙类和人类的关系是特殊的,其实它们还是人类“蛙泳”的老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几乎都流传着人与蛙的各种故事。其中《格林童话》中青蛙王子的故事最为经典,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以此为蓝本还产生了许多影视作品。然而,现实中的青蛙王子并不好过。虽然蛙类分布广泛,但目前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减少,主要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农药、重金属、酸雨、壶菌、外来物种的入侵,甚至是人类居住地的扩张等等,都是造成蛙类栖息环境缩小的原因。蛙类一般被视为是生态环境卫生的晴雨表或指示器,但现在这个指示器却在各处亮起了红灯。对于蛙类来说,目前的生存状况可谓四面楚歌,八面埋伏。
  虽然想要改变自然环境和改变一个物种的生存机会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但人们首先需要深入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人关注,也就会有层层的影响,使更多的人养成环保的意识,并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也许某一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在他们居所的附近,河流和池塘不再只是装饰,而是富有生机的自然剧场。当夏夜来临,月朗星稀,可以再度听取蛙声一片……
其他文献
厄瓜多尔,拉丁美洲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赤道横贯该国全境,而来源于西班牙语的国名Ecuador,意思就是“赤道”。风格各异的四个地域,孕育着这片富饶土地上的子民,也向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着她无与伦比的美丽。  摄影师帕特里西欧·埃斯特韦斯的作品,就带领我们来到地球中央这个遥远国度,领略其境内安第斯山脉、大洋海岸、亚马逊丛林和该国所辖的加拉帕戈斯岛的魅力。  太平洋海岸,有着广袤的沙滩、
期刊
王建民是新华社军分社的摄影记者,是一个生活在新华社大院里的军人记者。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军队同呼吸共命运,用镜头记录下了很多宝贵的历史瞬间。  面对战火,生死之间  1985年,中越边境战火升级,仗越打越大。正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的新华社军事记者王建民坐不住了,他决定利用暑假到前线去。  “子弹是能打死人的。”毛泽东的话言简意赅。走前的一个夜晚,王建民在暗房里用录音机记录了自己的遗嘱。  在老
期刊
8月中下旬,几乎在同一时间,两个大型iPhone摄影展分别在中国广州和美国洛杉矶举行。这虽然是一个巧合,但也从侧面证实了“手机摄影时代”的到来。由曾翰策划的“城市闪影”iPhone摄影展,虽然不是国内第一个iPhone摄影展,但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展出30多名摄影师的近200张iPhone摄影作品。而洛杉矶移动艺术节,是由美国的iPhoneArt.com网络社区组织,积累了大量著名和非著
期刊
9月6日,北京国贸展厅人头攒动。为期四天的佳能博览会2012北京站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作为佳能(中国)成立15周年的盛会,今年的博览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前国务委员、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井顿泉及佳能(中国)合作伙伴成龙,作为曾为佳能(中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代表,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与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御手洗士夫、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
期刊
在我看来,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是从摄影师的照片中获得灵感的。最近央视播出的一部关于新疆马兰基地的电视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实马兰基地只是一个代表,像它一样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地方还有很多:北有北大荒,西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它们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马兰基地如今已不再是什么“基地”了,而成为了一座宜居、宜发展的城市。在那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年代,好儿女志在四方,不计天涯海角。虽然现在时
期刊
编者按:第8期我们在专题中介绍了很多国内的“相机玩家”。而在邻邦日本,有一位名叫河野徹的先生也收藏了很多中国产的老相机。这些经典相机让他联想到了日本的工业发展史中的模仿阶段,他也认为中国制造胶片相机的历史,为后来的中国相机制造产业打下了基础。  在这里我要讲的不是现在席卷世界的数码相机,而是用胶卷摄影的传统“老式”相机。数码相机虽然非常方便,但是对我这样一直使用传统相机的“保守派”来说,那种玩意儿
期刊
编者按:不少摄影师都曾经或正在拍摄环境人像,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拍,环境人像有没有更多可能,怎样解读一套环境人像等等,却又未必明了。摄影师王晓涓自2009年初开始,在宁波走访了200多户人家,最终选出在138户人家拍摄的图片和写下的访谈文字,结集为《宁波人家》出版。同题摄影展暨新书发布活动今年在宁波举行时,照片中的被摄人物也受邀参加。王晓涓希望《宁波人家》这一“大家庭”的成员们能够实现互相沟通、互相
期刊
如果以机身材料作为时期分类的话,照相机大致经历了三个主流时期,分别是“木质”、“金属”和“高分子合成”。当然,事实上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期,一般认为:古董相机时期木质机体盛行,虽然有金属机体的相机存在,但木质相机是主流;1914年以后,尤其是1925年徕卡I型的批量上市,照相机小型化和金属材料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二战后恢复时期一直到1960年代,金属相机的工艺水平已发展到登峰造极;1970年代以后,
期刊
柴达木盆地,这片神奇的土地因矿产资源的富集而闻名于世。境内盐湖星罗、戈壁无限、雪山矗立、河流密集、草原广阔、山石嶙峋、雅丹壮美。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5000公尺以上,荒原草甸、高山谷底相间分布而形成的高原淡水湿地成为孕育野性生命的神奇之所,正是由于地形的复杂特征,这里的野生动物极具多样性。  据不完全统计,柴达木盆地内被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多达64种以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竟达16
期刊
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的传统工业较前有所衰落,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人也不再如以前富裕——现在不失业都算是走运的了。而所谓“再工业化”时代,至今也还只是停留在奥巴马演讲稿里的一个概念。自上个世纪末始,美国的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已陆续将非重要的生产工序转移他国生产,只剩少数高精尖企业及军工企业还能在国内维持一定的工厂规模。一家设在美国“腹地”宾夕法尼亚州的弹药工厂当属少数的“幸存者”之一。工厂始建于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