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数据下混合协作学习者情感投入分析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d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投入在混合协作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厘清其作用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合协作学习场景下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的支持为更加精准地分析学习者情感投入提供了可能.文章从情感数据的多模态融合、情感发生的情境解释、情感状态的动态变化、情感发展的层级建构和情感反馈的调节干预五个层面构建了混合协作学习者情感投入的研究框架,并从改善混合协作学习过程和探索混合协作学习规律出发,阐述了混合协作学习者情感投入的分析路径.一方面,融合多模态数据,输出可视化的情感状态识别结果;根据环境、认知、行为、动机及任务等因素,进行情感归因;预防情感危机,采取反馈与调节措施.另一方面,探索情感投入与人际互动、学习资源、认知发展的关系,以期揭示混合协作学习的内在规律.
其他文献
OBE理念背景下,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在阐明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建设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厘清高水平体育学院舞蹈专业建设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存在定位不清晰、未凸显学校专业特色等问题.以OBE理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进行改革,依靠专业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并密切关注行业需求和科学定位,有助于舞蹈专业人才培养.
福尔克尔?默滕斯的著作 《普契尼论:悦耳、 真实和情感》 将普契尼的十部歌剧置于意大利传统歌剧及歌剧运营的历史环境中,针对歌剧脚本的创作过程、歌剧作品的戏剧表现手法、歌唱家的舞台演绎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本文立足于背景探析、中景探寻、前景审视三个视角,从社会—历史维度、跨学科维度、歌唱演绎维度评述了这部著作的歌剧批评路径,并对作者的歌剧研究范式的建构进行了读解与评价.
期刊
期刊
19世纪社会的音乐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展, 作为一个承接古典引向20世纪的关键时期, 受到了当代音乐学者的关注.诺顿公司于2013年出版的“文化语境中的西方音乐”系列丛书之《19世纪的音乐》( Music for the 19th Cen-tury) , 由中央音乐学院刘小龙教授翻译, 中央音乐出版社2020年出版.区别于音乐风格发展史的写作范例,《19世纪的音乐》在以历史为背景的基础下, 通过观察当时的政治体制、消费方式等将音乐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融合.
期刊
“弗拉门戈”音乐是西班牙富有地域风味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它集歌、 舞、 乐于一体,在西班牙南部盛行.“法朵”源自葡萄牙,又名悲歌,它的歌声充满悲伤的情绪.同在伊比利亚半岛,却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他们虽各自区别,但若细心观察,却能发现它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本文就两种艺术形式,探讨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
满族戏曲中舞蹈占很大比重,所以,在挖掘整理传统的满族舞蹈、 满族秧歌基础上以现代审美意识和理念,创造出了满族新城戏特有的舞蹈组合动作.在诸多的满族戏曲剧目中曾反复使用,并吸纳了歌舞剧的精华,使之形成了满族新城戏自己的表演“程式”和艺术风格.满族新城戏的表演侧重于舞蹈化的表演身段,其动作张驰有致,刚柔结合,并能从人物出发,着重从刻画人物的性格入手,从而达到“角色个性化和完美化的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本文是通过满族的四种舞蹈类型来揭示新城戏的表演程式特征.
中国台湾作曲家陈泗治先生一生致力于音乐创作、 演奏、 教育.他一共创作了八部独奏钢琴作品,作品用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亲切深刻的乡土情怀.《幻想曲——淡水》作为陈泗治回归故土后创作的第一部钢琴曲,是他站在世界浪漫主义音乐视角重新探索乡土音乐的一次实践,不仅运用了大量台湾本土素材,体现出东方民族音乐特色与地方性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自由、抒情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幻想曲——淡水》音画式的旋律、风格交融的曲式、中西互融的和弦等音乐要素,探究乐曲在展现地方性的同时如何与世界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合流,通过这样的
职业教育“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职业教育深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但教学是个多要素的复杂系统,教学系统内部的矛盾性和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对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整体化认识.综合已有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混合教学具有七个要素,包括学生、教师两个主体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四个过程要素,教学环境一个环境要素.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同的是,这些要素的内涵在信息时代混合教学中向虚实融合方向拓展;不同的是,这些要素蕴含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
在共享调节学习的序列中,监控的目的在于确定团队尚未实现的内容,引导团队在需要的时候调整任务理解、目标计划和参与行为.对监控的测量、观察或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监控活动的基本过程.研究从监控的发生条件、内容维度、调节类型等方面梳理已有研究,据此构建共享调节监控的过程模型,探索监控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以上海市闵行区高中信息科技教研组的一次教研活动为解释案例,分析了协作中的监控过程,初步验证了模型的适切性.研究表明:“监控的产生”“识别与分析”“反思与评估”“调节与适应”四个阶段是按顺序进行的;监控活动主要由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