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拉格峰会看北约的发展变化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jia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约在布拉格举行峰会,定位该组织在新时期的性质,并为其未来发展钗画蓝图。反巩、“倒萨”、东扩、纳新和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此次峰会的主题。本文对峰会提出看法,结合峰会分析了冷战后北约在性质、组织、职能、目标、对手和战略等方面发生的系列变化,分析了北约现存的内外矛盾,北约的发展变化对国际安全格局的影响,并展望了北约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战略模糊”是美国处理台湾关系的主导政策。美国在对台安全承诺、对台军售和台湾未来走向等问题上采取一种非常模糊的立场,旨在以此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然而,战略模糊的每个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使美国对台政策陷入某种困境。遏制的困境、两岸军事竞赛、美国可能卷入两岸潜在的军事冲突,就是美国战略模糊政策在处理台湾问题时无法避免的三个主要困境。1995-1996年的台湾危机已经昭示了美国战略模糊政策的破产。对于美国来说,要维持台湾海峡的长期和平、安全与稳定,就必须重新评估其两岸政策,认真考虑并积极推动台湾问题的真正最终
现代世界体系正处于结构性危险之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变革时代”,即一个分岔和混乱时期。这是一个极不确定、不可能预知结局的时期。历史并不站在任何人一边,变革的前景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对反体系运动来说,它们面前的剖与19世纪和20世纪大部分时间非常不同。本文总结了历史上和现存社会运动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未来反体系运动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体系变革时期社会运动的基本战略,包括短期行动和中期过渡目标。作者指出,社会运动的长期目标应是建立一个相对民主和相对平等的世界,只有朝着这个目标进行坚持不懈和团结一致的努力,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质疑国际关系理论》一文虽然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问题,对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原创性的批评,但文章违背了学术批判的基本原则,在逻辑推断和事实运用上也存在问题,从而直接削弱了文章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使批判失去了本应具有的推动学术进步的功能。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国际战略理论,这些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在具体内容的发展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摈弃理想主义,准确定位中国与世界关系、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关系和近期斗争目标;反对冷战思维,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与西方政治家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国际战略思维;确立了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目标模式,有效避免了“应急式”、“撞击反射式”的被动应付的做法,确保我国外交工作按既定目标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