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理性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说明“工学互动”是高职院校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探讨了实施“工学互动”的具体举措,对深化“工学互动”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 工学互动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2-122-02
  
   工学结合是当前倍受我国职业教育界关注的一种培养模式,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都体现了国家对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关注。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工学结合的探索中,尝试构建“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陈解放认为: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以从三方面来宽泛理解:一从教学主体上看,工学结合的“学”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工”指的是工厂企业的工程师,即教书育人的任务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承担;二从学习主体看,工学结合意味着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指他们的第一身份是学校的学生,“工”指学生在企业期间又有企业员工的身份,从而学生能较早的熟悉职业岗位和迎接职业挑战;三从教学环境来看,“学”指在学校主要让学生接受理论学习,“工”指在企业或企业模拟环境中让学生接受实习和实训,“工”、“学”场地交替、学习过程交替。因此工学结合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纸上谈兵”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是实施工学结合教育的新型有效形式,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为基础,将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途径。其特征有:1、学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解决学校实践教学中的困难;学校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也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等。2、实践和教学过程互动,采用“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两个过程的优势互补、交替进行,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有实际的职业能力。3、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形成企业与学校的师资互动。企业在学校担任部分实践课的教学工作,学校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二、“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实现的具体举措
  
   “工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结合与互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基于工作过程整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特点体现在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
   (一)确定实施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依据社会、企业的需求,“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施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目标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能力。
   (二)调整课程体系
   由学校主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企业专家组成“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课程体系设计小组。课程体系的调整以培养目标为主线,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要求、企业的岗位设置、职业岗位标准、社会人才的评价标准等,可以实行“1.5+0.5+0.5+0.5+A+B”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由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职业拓展四大课程主模块。职业基础课程主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以及使学生掌握通用的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含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子模块。职业技术课程主模块是在学生获得基本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侧重某一专项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课程主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子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自主选择,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职业技能课程主模块的重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借助实验室、校内实训车间、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等教学环境通过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水平。职业拓展课程主模块主要设立本专业和跨专业的选修课、教授和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参与企业的项目等环节,旨在使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习的可延续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增加学生社会接触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更新教学方法
   建立仿真实验室、多功能教室、情景教室等,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教学中运用仿真技术、虚拟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仿真或模拟的环境中强化技能训练。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项目式实验、课程设计、实训课题,或将“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生的实践学习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5S管理方式,更接近企业技术发展的水平,更接近实际的职业环境。企业和学校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室,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加强校企互动,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由模拟职业环境转化为真实职业环境,学生在处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互动。
   (四)完善考核制度
   “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改变了原先只有学校对学生考核的单一性考核方式,改为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这也是为了统一学校和社会的人才标准,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岗位需求的衔接。
   考核要求首先是内容拓展化,考核不再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注重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品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考核方法的过程化,即考核不再只是一次性的,而是嵌入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实现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再次,考核的执行方多元化,考核把自评、互评、企业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后,考核形式的多变化,考核不再只是一张试卷的形式了,而采取岗位竞争、述职报告、圆桌讨论、主题答辩等多种方式。
  
   三、深化“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
  
   “工学互动”是一种新的培养途径,我校对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维度进行了改革,并尝试进行了“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施。在具体实现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使该培养途径长久有效的进行,笔者认为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现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在“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如同时同一岗位安排大量学生进行工作实践存在很大困难,加上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合作对象的数量严重不足。笔者认为“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实际上涉及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降低企业参与成本、企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等手段吸引企业的参与;同时,企业应该看到参与“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确实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力量不足,减少员工培训成本等现实问题,双方可以通过签署协议和合同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更期待政府出台一系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鼓励政策, 并通过政策法规强有力地保障培训者和受训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学校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这也是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
   (二)“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现需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队伍
   新的培养途径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出“实用型”而非“学术型”人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既有扎实而宽泛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既要能讲课、又要懂技术,特别是熟悉生产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即“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要求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建立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师团队,具体作法:一是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或直接担任企业兼职工程师,这样教师可以亲临现场和职场,发挥其“工学互动”的带动作用;二是把学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生产项目相结合,教师在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企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三是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聘任企业工程师、企业老员工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现需要编制一套实战特征的教材
   传统的教材缺乏与实际的直接联系,主要用于呈现和传授显性知识,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十分有限。“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作为一种新的培养形式,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所以需要有一套实战特征的教材。该教材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坚持“必需、够用和求新”的原则,鼓励由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或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编写讲义、工作页等形式多样的教材。实际工作需要运用哪些知识,教材内容就涉及哪些;教材应突出知识的应用,具有实用性,“取自于工,用之于学”,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教材内容的编写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式编写教材,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教材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及时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吸纳企业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保证学生学校学习的知识和岗位需求衔接一致。
   (四)“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的实现需要实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
   “工学互动”人才培养途径要求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因而产生了对学生管理方式的改变,由面对班级管理变为面对学生个体管理,由过去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所以急需寻找一种有效、规范的管理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三导师制”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管理。“三导师制”就是一名导师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主要负责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一名导师来自于企业,由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员担任,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训练与指导。另一名为职业规划导师,由学校的辅导员担任,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的成才发展。这样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监督和管理下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16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3]熊芊.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结合”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4]龚小勇,等.“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7(12)
   [5]杨延.改革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工学结合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6]王宇苓.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建设[J].天津职
其他文献
以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放空系统及中期导流洞工程爆破施工为对象,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测等方法,确定了地下洞室测点布置位置,现场实测到了6组三个方向爆破振动速度和主频,分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志愿者在单采血小板招募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统计2015年至2016年无偿献血志愿者通过在湖州市下属的县区招募,通过在街头献血点面对面招募,通过走进大学、组
神经外科手术感染现象的出现是神经外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一旦出现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控制,将会对患者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最为直接的是导致患者治疗后遗症的出现,影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毒蛇头部多呈三角形,颈细尾短,身上花纹色彩大多比较鲜明,其唇腭上有分泌毒液的腺体.被蛇咬伤时,毒液可侵入人体,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反应.毒蛇咬伤后现场急救很重要,应采取各
目的:研究分析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病毒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
作为中共党史专家兼领导者,胡乔木对中共党史学科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有太多的思考。这种思考,带来他治史理念的新变化。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党史学遭到的破坏,胡乔木科学论证了历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党史研究要坚持科学性、四面八方、历史主义、学术价值与阅读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晚年他还特别强调对中共党史研究要坚持以史实叙史,以及历史要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他的这些新思考,为中共党史学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发展。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
镁是体内第四位阳离子,在细胞内的阳离子中镁的含量仅次子钾。近20年由于镁离子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认为镁离子与心血管关系甚为密切。缺少镁离子可引起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