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角度论介词at、on、in的用法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隐喻不单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思维的方式。尽管隐喻的分类与定义都很多,但本质上它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将应用意象图式和隐喻的观点解析三种高频介词“at”、“on”、“in”的多义性形成过程,并揭示其各义项之间的联系,以期有助于学习者理解与掌握词汇的引申意义,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使其能自我体会出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本文借助考察语言背后的隐喻性思维,从而揭示人类的自身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关键词】介词at、on、 in 隐喻 意象图示
  一、引言
  每一类词有其固有的特点, 针对它们的特性来分析它们的用法, 对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运用有着重大意义。 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兰盖克就曾用几个章节专门讨论名词的用法。众所周知, 在英语中介词使用频率相当高,在用法上也千差万别,加上隐喻在介词中的运用,使学习者更难把握。认知语言学家的大量研究指出,利用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的观点可以对语言中错综复杂的语义现象进行很好解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于介词用法的研究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讨论“at”、“on”、“in”这三种常用介词的各种不同的用法,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有关隐喻的理论,分析它们的潜在的联系。
  二、理论背景
  (一)隐喻认知理论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方法,因而只从修辞学和文体学方面对隐喻进行研究。然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不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产物,是认识事物的需要,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Layoff和G.M.Johnson提出的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和规律,它充分表达了人们的抽象的思维模式,是人自我存在、世界秩序化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人的概念体系从本质上来讲都是隐喻的, 隐喻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Layoff,G.M.Johnson:1980)。这种认知隐喻观将隐喻研究进一步提升到了生命本体论的高度。
  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里把隐喻分成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方位隐喻是早起的、可以直接理解的一种概念。是人在自然环境中根据生存的经验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基本概念。满足人类对各种概念的建构,通过参照空间方位以组织另一系列的概念。所以也称为空间隐喻。方位隐喻与空间关系紧密关联, 空间关系又是由人与物质世界的互动发展而来, 莱考夫指出方位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观念。在表达较为抽象的、生疏的概念时,人们往往通过周围熟悉的工具、环境来表达出相对与清晰的、具体的概念。而介词表示空间关系的时候也是具体的、可以直接通过感知的。所以空间隐喻在人类对多种概念理解建构的时候,运用的也是最普遍的。
  (二)意象图式理论
  认知语义学认为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和基本概念,隐喻的两个域之间之所以能发生映射,主要是因为域与域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意象和意象图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经验不可避免地会使大脑中形成意象图式,获得基本概念范畴,这是形成隐喻的一个依据。莱考夫把意象图式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親身体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结构。例如,容器、途经、联系、外力、平衡、或某种空间方位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兰盖克(1987)认为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主要由动体(Trajector, TR)、陆标(Landmark, 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它体现的是TR与LM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其中TR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它的空间方位是有待确定的。LM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TR所经过的路径称为Path。意象图式可标示TR与LM之间的动态关系,也可标示二者之间的静态关系,当所标示关系为静态关系时,Path为零。
  (三)介词“at”、“on”、“in”的原型意义及其空间图式
  通常,英语中的空间方位概念都通过介词的意义表现。at、on、in这三个介词作为英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介词,一直以来都收到研究者的关注。根据 兰盖克(1987)的认知语法理论,我们将at、on、in句式的基本形式概括为:TR+at、on、in+LM。其中,TR 表示物体1,LM 表示物体2,at、on、in表示物体1 与物体2之间的空间关系。
  三者的意象图示如下:
  at 句式的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物体1 在物体2 的某一点上。如:
  1.She was at the hall.
  2.He is working at home.
  在例1中,TR为she,LM为hall,at表示he处在hall的某一点。在例2中,TR为he,LM为home,at表示he在home内的某一点。即,在at的简单句式中,意象图式表示TR 和LM 的空间关系是一种静态关系,因为动体 所经过的路径都为零。
  on: 句式的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物体1 处在物体2 的表层。是一维的概念。如:
  1.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2.Somebody is knocking on the door.
  “动体与界标”相接触可确定为on 的原型意义, 这也符合原型意义是各种不同具体空间场景的理想化的观点。在具体语言运用中, 它可以用以表达不同的具体空间场景。在例1中,TR 为a picture,LM 为the wall,on表示a picture处在the wall的表层。在例2中,TR 为Somebody,LM 为the door,at 表示Somebody 接触the door的表层。即,在例1基本句式中,意象图式表示TR 和LM 的空间关系是不变的,动体所经过的路径为零。牛津英语词典指出, 从很早时候起, on除了表示接触关系外, 还可表示朝向特定方向的运动。on 通常与动词一起表达一种动态接触关系, 如put/ knock/ touch on, on 被视为路径或方向介词, 动体沿着一定的路径向界标方向运动,界标为路径的尽头。此时在例2中的on 被认为具有动态意义的。   in: 句式的基本语义可以概括为:物体1 处在物体2 的内部。即处于某三维空间之中。如:
  1.The cat is in the box.( Tyler &Evans, 2003)
  2.The rocket landed in the desert.
  在例1中,TR 为the cat,LM 为the box,in 表示the cat处在the box的内部。在例2中,TR 为the rocket,LM 为the desert,in表示the rocket在the desert内。也就是说,在in的简单句式中,意象图式表示TR 和LM 的空间关系也为静态关系,动体所经过的路径为零。
  (四)介词“at”、“on”、“in”的隐喻义项及其变异性
  介词是用来表现两个或多个实体%( entities)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的( Langacker, 2004), 这其中, 当然也包括空间关系, 而对于介词“at”、“on”、“in”来说, 它们所表达的空间关系更是其最主要的用法之一。但是它们所表达的空间关系运用隐喻的手法应用到时间概念中,遵循“点面体”内在的思维规律。如:
  at 表示时间时,指时间的一定点或较短暂的时间;
  on 表示时间时,指更长的时间或限定的日子或特定情况,如某日;
  In 表示时间时,是、指在某段时间里或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非特指的上下午,或世纪、朝代。
  在很多的情况下,这三个介词也同样也隐喻性的运用到动作、抽象的概念领域。在运用到地点这个比较确切。具体的概念的时候,也适当的遵循“点面体”的规律,同时在抽象化的概念中,通过把抽象化的事物,运用介词进行空间化,想象成为一个空间的实体而进行概念隐喻。那么空间范畴里的点、面、体等概念就可以用来喻指这个范围的大小与宽广。
  根据“at”、“on”、“in”的空间意义,“at”是指精通某一特定的专业或技术方面;“on”指含义偏笼统的方面;而“in”指的范围更广。这三个介词就是把一种抽象的概念范围性的描述出來,也就是通过空间化引申出来。例如就“at”、“on”、“in”用在下列词句中,就表示为“在……方面”的意思。
  1.good/ bad at English
  2.a report/ comment/ on English
  3.major in music
  三、结语
  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人类的大多数隐喻概念都是参照方位概念而组建的。这一研究结论指出隐喻的这一现象决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以人类所持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同时,认知角度隐喻的研究也解释了人类的思维及语言的发展过程。从以上分析可知介词“at”、“on”、“in”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偶然或随意的,这三个英语介词的关系是通过隐喻从原模式发展而成的,并且它们之间的各种关联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概念域之间之所以能够发生投射就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意象或意象图示。所以,隐喻机制的理解与掌握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更容易的习得这三个介词的用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联想能力,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语言中其他词汇的多义现象。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84-94.
  [2]温格瑞尔(Ungerer,F.),施密德(Schmid,H.-J.).认知语言学入门= An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0,167-174.
  [3] 王寅.认知语言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6-97.
  [4] 鄢春燕.介词的认知语义结构: On 的个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6):25-28.
其他文献
房屋建筑结构经常出现耐久性与稳定性不良的问题,极大威胁到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更会威胁到居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施工人员不仅要使用积
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工程项目数量也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工程项目的质量,其中桩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采用旋挖钻孔
普通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方面、耐久性和路面抗滑性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特别是为达到良好的抗滑性能,而使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增大,容易造成路面早期受雨水损
根据基地地块呈圆形的实际情况,设计将超高层主楼,东、西辅楼,会展中心和会堂有机地布置在建设场地内,形成于政务文化新区主轴线相重合,以圆形为母题的政务文化中心建筑群。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标测是心脏电生理学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心脏电生理学的问世有两个重要的基石:一是腔内电图记录技术的问世,这是以1969年Scherlag经导管法成功记录到希氏束电图为标志;二是由Durrer提出,并由Wellens于1970年最后完善的心脏程序刺激技术;这两项技术的提出与完臻,标志着心脏电生理学正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现状来看,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工作还是以粗放型、大资源消耗量为主要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形式不仅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的基本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建设的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经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讨将直肠癌组织CD133表达分级应用于指导直肠癌个体化放疗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BALB/c雄性裸鼠30只,年龄6~8周,体质量20 ~24 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直肠癌组织直接来源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直肠癌手术切取的标本,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事先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CD133一抗为兔抗人单克隆抗体CD133(C24B9)Rab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