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倡导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方式,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蕴藏 人文 载体 资源 母语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关于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大搞形式主义的花样。
  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虽然发挥了传递人类文化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
  毫无疑问,教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如何开发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悼念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把握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此外,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还包括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设施和学习场所,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要让学生从小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通过调查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二、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布告栏、报郎、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次,“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来的资源。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学习相比较,学习母语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中国的儿童从小就处于汉语、汉文、汉字的包围之中,满耳皆汉语,满目皆汉字,这就使得学习语文,既有优越的条件——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的语言、文化资源。因而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儿童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倡导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讲授文本为主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改变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并且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2、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以往大家往往认为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专家特别是课程编写者的工作。其实专家们开发课程的优势往往体现在内在的学术价值上,但要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往往是无能为力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对于语文课程如何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和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变革教学行为方式:不能仅仅充当课程的实施者,也要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眼睛只看着课堂,看着书本,还要面对课堂以外,面对学生的全部生活;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作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其次,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各地区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努力发挥各地优势。教师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建构地方或学校的语文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如:北京可利用天安门、故宫、长城等人文资源,延安可围绕这一革命圣地的文件、景观,创设地方课程,海南岛则可利用海岛、大海、热带景色风光等自然资源开发课程。即使在同一地区,地处城市和农村的不同学校,可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城市学校可以更多地开发校外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工厂、街道等社会资源,而农村学校则可以现成地利用当地的山川、江河和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各自的角色,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级各类合格的人才。
  第三,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本次课改中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在动态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广大教师一是要加强学习,从理论上认识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种类和存在状态,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步骤与利用方式。还要加强实践的研究,并且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实践经验。
  第四,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课程的方式来呈现的。有此课程以开发人的智力,训练人的心智操作技能为主要任务;有些课程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有些课程则以训练人的动作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不同课程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是有区别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联系,又要体现出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开始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国家进行了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是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证明,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的道路都是由兴趣开始的。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情景引入、诱发兴趣  要想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就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每堂课的开始,便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这时要紧紧抓住孩子
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多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易造成幼儿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会使幼儿对数学感到枯燥和乏味。然而,通过教学我发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它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学习,从而取得最佳
近年来,社会问题频繁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障碍。如何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成为困扰党和政府的难题。为此,笔者以陕甘宁边区社会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展开文献资料研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
中国共青团至今已走过90年光辉岁月。文章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预测未来发展走向,提出新的发展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第三部门理论、优势互补理论、效
陶行知先生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也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因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个体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研修活动。将校本研修工作发展成为与教育教学并行的常态化工作,即,有教学就有研究,有教学就是校本研修时的常态化工作,使之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我结合我校开展的校本研修工作
2009年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市场的开放明显提高,系列文件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市场的途径很多,其中并购医院是主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