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不是民主与威权的对决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xf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在卡特中心和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对话会上发表了演讲。秦大使指出,当前,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误解、误判在加深,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美中关系定义为民主与威权的对决,挑动意识形态对立。这是当前中美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症结所在。
  的确,把中美关系定义为民主与威权的对决,是一个致命的“误区”。从历史上看,大国的博弈基本都很难用民主与威权(专制)的二元对立逻辑可以解释。比如说,20世纪40年代,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难道是因为它认定以党治国的国民党政权是民主政权?到了70年代,中美关系从破冰到建交,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恐怕也不是因为美国认定中国已经是它所定义的民主国家。
  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也正是所谓“民主改造”的失败。其实,这种失败在学者们的研究中早有印证。学者赵鼎新曾经提到,西方有的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个观点,认为我们的世界正在从一个观念上相互分割的“岛屿社会”转变为拥有同一个主宰性观念的“世界社会”。这个世界社会理论,和后来的现代文化到后现代文化的转型、“历史的终结”论等一样,都认为一些“先进”的观念和制度在世界上会造就一个不可逆转的同构趋势。而这里的“先进”和“歐美”几乎可以划等号。
  这些理论虽然也会举出一些事实来佐证自己,但背后其实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通病,就是把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呈现的一些同构现象,特别是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同构现象,看作是历史的使然。殊不知,这种同构会随着欧美国家的世界地位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所谓的“第三次民主浪潮”并没有产生同构效应,反而造就了一大批低质量民主国家、大量的族群冲突以及恐怖主义的泛滥。
  和“民主改造”带来的恶果类似,如果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简化为民主与威权的对立,对世界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前面之所以给误区这个词汇打引号,正是因为这种对立恐怕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刻意为之。如今美国在中美关系上理性声音和纠偏力量的被压制,才是让人深感忧虑的。无论哪个大国,都不能让极端主义的声音绑架自己的战略决策。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号称“民主国家”的大国滑向极端主义,后果更加可怕,因为挑动意识形态的对立,获得民粹主义“加持”之后,更加难以纠偏,理性的声音会更加边缘化。
  中国从来没有说不同的政治制度就没有共同价值的相处基础。就像秦刚发问的那样:难道中国不是在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吗?难道中国践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林肯总统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不都是为了人民吗?
  中国也从来没有说自己的政治制度就是尽善尽美的,不然也就不会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清晰的判断,正在着力破除阻碍束缚实现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桎梏和顽疾。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实施“双减”、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一种政治制度在有效地解决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比“民主”“威权”等标签更有说服力的事实。正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说的,评判一个执政党是否先进、合格,评判一种政治制度是否行得通、有效率、真管用,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
  并且,中国共产党对一党长期执政的风险保持极大的警惕,坚决防止在党内形成特权阶层。3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解体。中国的决策层多次提出,苏联的失败和解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苏共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也就说,苏共的失败是因为自己变成了和人民对立的特权组织,而不是没有搞“西式民主”。
  有意味的是,苏共党内特权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排斥理性声音和纠偏力量,甚至对具体政策有不同意见都被当作敌人看待,这一点倒是和今天那些操纵民主与威权对立的人们有点像。
其他文献
独活五年的嘉妮看不到生活的光  “哎呀,别叹气。”  在电话里,刘嘉妮安慰我,我都没有注意到自己听着听着怎么就轻轻叹了口气。  而这个刚结束了四小时透析、因为病情暴露差点被房东赶出去的19岁女孩,竟然反过来安慰一个倾听者。  她不希望自己的故事给他人带去负能量,她这两天在想,“我是不是抱怨太多了?”  刘嘉妮说话温声细语,不知道是因为她体虚气弱还是天生温柔,又或许,是因为已经习惯了替每一个“他人”
期刊
2021年9月5日,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被捕后,民众蜂拥到街头与几内亚武装部队成员一起庆祝  在政變9天后的9月14日,西非国家几内亚举行为期四天的全国各界协商会议。此前一天,联合国代表团抵达几内亚,与包括政变军官在内该国主要政治人物进行闭门会见,还会见了被扣押总统阿尔法·孔戴所在政党“几内亚人民联盟”的成员。  这次军事政变,推翻了自2010年起连续执政11年的总统阿尔法·孔戴,由特种部队“红
期刊
2021年8月18日,美国迈阿密,学生在暑假后戴着口罩返校  在有了疫苗保护的“后疫情时代”,病毒似乎不再是美国人最大的劲敌,反而生计上的困难,如物价飞涨、返岗迟缓、中小学开学难,成了全民“公敌”。  用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内的西班牙语老师塔米卡·莫拉莱斯的话说就是,你也许不会得新冠,但你一定会得疫情“后遗症”。开学难,家长更难  卡特·克里斯蒂安往常最爱做的事,就是每天早上在街边等校车。每当那个标
期刊
《噪声:人类判断的缺陷》  [以色列] 丹尼尔·卡尼曼 / [法] 奥利维耶·西博尼 / [美] 卡斯·R.桑斯坦 著李纾 / 汪祚军 / 魏子晗 译  出品方: 湛庐文化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1年9月  试想你早上站在浴室的秤上称体重,按照往常的经验,这个秤显示的读数会比实际的体重重一磅,所以你已经养成了减去一磅的习惯,这种共有的偏离就是偏差(bias)。  如果你在同一天早上,连续两次或
期刊
評《南风窗》2021年第20期《美国怎么了?》  近年舆论场上关于“美国怎么了”这样的质疑很多,尤其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美国出现的种种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层面的混乱状态,让外界产生了诸多思考,甚至知识界内外关于“美国正在走向衰落”的说法也不算新鲜了。当然,我们很难简单对当下形势作出盖棺论定式的判断,毕竟要给一个超级大国的现状贴上简单的标签,往往有失严谨性。但很多人无法忽视的事实是:相比上世纪90年
期刊
董可馨主笔  最近看到一则笑话:迪迦奥特曼和限电这两件事,应该统一来看,两件事都没有官方出来给个定论,至今还在猜测原因,那么合理猜测是发现了迪迦正在集中电力产生光源照射迪迦。  转发出去,无不“哈哈哈”。这个很荒诞的笑话,让我想起中学马哲课本里的一句话:“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也贴合一个近来越发深切的感受:对于普通人,现代生活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像一个黑箱,他要被自己完全不认识、够不
期刊
拜登对华政策告别“特朗普时代”  美 《新闻周刊》10月1日  在拜登入主白宫8个月后,美中关系仍处于最低点。此前,两国政府再次进行了沟通,但双方对于谈话似乎抱有不同的目的,分别都在对方面前强调了自己的基本原则。  当中国期待着特朗普时代的结束会带来对华政策的逆转之势时,拜登却在默默地承受着来自美国国内的力量。  由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和新冠病毒之争背后的冒犯之词可能已消失,但拜登用更平静的语气掩盖
期刊
李少威常务副主编  上一期谈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陈道明、巩俐要和“娱乐圈”划清界线,“耻与为伍”?解析角度是历史的、纵向的,即演员受人尊敬的地位来之不易,是几代人流血流汗挣来的,今天正在被“流量”败坏。  现在换一个当下的、横向的角度:真正的演员和流量艺人确实本质上不是同一物种。何以故?  我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在当代社会含义不清、大而无当地主张“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因为它已经沦为口号,更因为如果给所
期刊
美国海外基建“蓝点网络”计划的背后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毛维准;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戴菁菁  本文节选自《国际论坛》2021年第5期  “蓝点网络”计划是2019年后美国参与大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竞争的一种新举措,已经显著影响拜登政府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建构。美国试图立足该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争夺印太地区基建领域的主导权,鼓吹新型基建标准和规范,激励私人资本
期刊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2021年,一些民营企业家遇到了“麻烦”。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他们的名字成天在朋友圈刷屏,自己查就好。  “麻烦”主要还是内部原因导致。这些年,部分民营企业出现了盲目扩张现象,有的人拼命地做大资产盘子,冲击世界500强,并企图成为“大而不能倒”的巨头。比如,海航就已经遇到“麻烦”好几年,以海航集团创始人自己的话来说,除了避孕套企业没买之外,其他的企业都买了。显然,狂飙突进的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