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教育被赋予了新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学生课程的考试成绩,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90
化学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学科,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技术支持是促进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创新能力正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源泉,同时也是一项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软指标。高中生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思维能力尚未固定等特点,因此高中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及思维不严谨等问题。如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头脑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高中阶段正是高中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该时期内对高中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在课堂教学中慢慢地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先转变学生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以及课本上的知识深信不疑,缺乏自己的主见,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世界都在变化中发展,知识、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课本上的内容也存在着过时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学会质疑,对老师的观点与课本知识进行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发现自己讲错了知识点,可询问学生:“老师讲错了什么?错在哪里?”鼓励学生进行回答。该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加强动手实践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课本知识的间接获取不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在实验中甚至是自己身上发现更多问题。如在进行“浓硫酸与白糖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可先在实验前对学生说明部分实验注意事项,剩下的学生进行补充回答。通过学生补充回答的方式,教师可大致了解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并在操作中予以相应的指导,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安全实验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白糖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白糖的气味、颜色等做好记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可提出将白糖换成盐进行实验,让学生分析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并进行讨论,说明理由,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猜想、质疑及对比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化学课本上普遍存在脱离实际的实验,学生大多觉得用处不大,因而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教师可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小实验,真正让学生看到化学的实用性。如讲到铝离子的时候,可将其联系到生活中,介绍明矾对饮用水的净水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能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会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并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课本的文字层面上以及实验室里的小实验,对化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认识并不多。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造纸厂、水厂及农村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学生在考察结束后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该方法可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学生的交流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应该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主要方式,通过化学实验,在学生的认知中形成一个直观的物质世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课改对学生思想的解放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从“填鸭式”被迫接受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支持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验证,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则国家的创新水平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罗艳)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90
化学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学科,是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技术支持是促进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创新能力正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源泉,同时也是一项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软指标。高中生具有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思维能力尚未固定等特点,因此高中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一、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差、缺乏独立思考及思维不严谨等问题。如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头脑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高中阶段正是高中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该时期内对高中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在课堂教学中慢慢地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先转变学生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以及课本上的知识深信不疑,缺乏自己的主见,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世界都在变化中发展,知识、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课本上的内容也存在着过时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学会质疑,对老师的观点与课本知识进行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如发现自己讲错了知识点,可询问学生:“老师讲错了什么?错在哪里?”鼓励学生进行回答。该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加强动手实践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课本知识的间接获取不同,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在实验中甚至是自己身上发现更多问题。如在进行“浓硫酸与白糖的反应”实验时,教师可先在实验前对学生说明部分实验注意事项,剩下的学生进行补充回答。通过学生补充回答的方式,教师可大致了解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并在操作中予以相应的指导,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安全实验的良好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白糖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白糖的气味、颜色等做好记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可提出将白糖换成盐进行实验,让学生分析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并进行讨论,说明理由,最后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猜想、质疑及对比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化学课本上普遍存在脱离实际的实验,学生大多觉得用处不大,因而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为此,教师可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小实验,真正让学生看到化学的实用性。如讲到铝离子的时候,可将其联系到生活中,介绍明矾对饮用水的净水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能获得较大的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会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并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课本的文字层面上以及实验室里的小实验,对化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认识并不多。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造纸厂、水厂及农村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学生在考察结束后完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该方法可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学生的交流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应该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主要方式,通过化学实验,在学生的认知中形成一个直观的物质世界。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课改对学生思想的解放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从“填鸭式”被迫接受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支持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验证,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则国家的创新水平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