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影响,我国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出现不正当竞争,药品价格不合理,质量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药品流通流程长、涉及部门多,利益主体复杂,而且生产流通领域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相互的影响,本文将上述问题进行了相互结合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现状;主要问题;发展建议
一、中国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的体制现状
药品流通现状不仅与流通主体相关,还与流通体制、制度、机制等密切相关。我国药品流通现状与特点较为复杂,既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形式,也保留着许多传统体制下的特点。
1.1 我国药品流通渠道
我国两种主要的药品流通模式为:制药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消费者和制药企业-批发企业-药店-消费者。可以看出,我国药品主要通过药店和医疗卫生机构两个渠道到达最终消费者。其中医院医药销售占中国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70%左右,而药店等零售主体的销售额则只占了30%左右。“十三五”期间,药品销售整体规模有所增加,但零售药店及连锁药房的药品销售比例并没有出现较大升幅。
1.2 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使得集中度提升较快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通过兼并重组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了推进药品流通企业重组,我国各省市药品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政策协调力度,一些医药流通企业也将兼并重组作为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業通过并购、业务拓展,规模不断扩大。
1.3 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从2014年以来,流通行业增速放缓,流通企业面临新的政策、市场环境,如新版 GSP 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医保药店管理日趋规范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流通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流通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产业链中不断探索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积极转变盈利模式。如一些具有条件的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供应链客户提供业务服务,以缩短交易时间,降低成本,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经营的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0多家企业具有进行互联网交易的资格,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有53家,这些企业的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在50%以上。
二、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药品价格虚与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在近十几年政府采用集中招标采购、政府定价和强制降价等措施来促使药品价格降低,但却收效甚微。药品零售价与药品的出厂价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价,主要是因为以高额折扣、回扣为主要推销手段的药品购销机制和药品价格逆调节机制仍然存在。同时,医疗机构药品价格远远高于零售药店价格。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集中程度仍有很大差距,现代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尚未出现。我国前三位的药品流通企业,即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30%。
2.2 药品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健全,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型药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不足,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药品流通枢纽尚未合理布局。另外,药品企业信息管理理系统建设滞后,公共型信息服务平台缺失,使得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全程信息追溯。药品检验检测部门技术装备落后,一些地区的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场所简陋,设施老化,技术设备水平低、种类少、数量不足,难以保证日常监督检验工作的完成。
2.3 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在药品流通信用管理方面我国的法律几乎是一片空白,并没有规范药品流通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传播和使用,也没有界定失信行为并作出相关处罚的规定。另外,我国尚未建立药品流通链中各环节的信用档案,同时药品流通信用信息过于分散,各部门间缺乏相互公开和交流,使得使用服务企业无法得到完善的信用记录,阻碍了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各地相关部门在进行信用数据库建设时,信用级别评定的主体不明确,没有统一确定的信用评价指标和信用等级标准,对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4 药品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仍然是多部门共同管理:卫生部主管医院药品使用,商务部分管药品流通,发改委调控药价,药监局监管药品质量和安全。这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割裂了药品流通价值链,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另外,现有的药品注册管理系统、GMP认证管理系统、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管理系统等信息应用系统相互独立,信息的采集和输入渠道杂乱,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降低了监管效率。
三、中国药品流通体系的发展建议
3.1 提升医保内在药品采购中的议价、监督能力
医保机构要转变过去被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药品议价、招标工作中,可以通过服务补偿机制的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监管系统的健全等掌握药品价格谈判的话语权。医保机构应积极探索精细化的补偿机制,在全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服务补偿系统,并将绩效激励因素嵌入其中,从而既能反应医疗服务提供的真实成本,又能鼓励医疗效率的提高,保证临床服务质量,使医保资金的分配在各个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公平。
3.2 做好药品区域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规划
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药品制造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物流资源,依据合理的服务半径,统筹规划布局一批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公共型药品(药材)物流中心和药品配送中心。选择部分具有科学的物流规划、完善的物流政策措施、有力的组织保障的城市作为药品物流示范城市;选择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和较强辐射能力的公共型药品物流中心作为物流示范中心,并在全国推广经验。
3.3 建立药品流通的政府监管体系
政府要做好药品流通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药品流通行业在整个大卫生体系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区域发展,实现药品流通行业与药品生产行业和药品流通终端的系统衔接。加强区域、省域药品流通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同时,要加快建立药品流通行业各类技术标准,尤其是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
统一并完善药品流通法律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相应监管责任,明确监管对象及其法定义务,避免出现责任真空或责任交叉现象;加大监管主体以及监管对象违法违规成本,严厉打击药品流通过程中的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将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政策文件,督促药品经营企业严格落实相应规定,要求其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由计划流通体制向市场化管理体制转变,药品行业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由于各种制度和制度缺陷,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不仅制约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影响了基本药物的有效保护居民健康权。因此,必须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切实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权利。
参考文献:
[1] 冯谦.两票制下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国外药品流通特点[J].天津经济,2019(03):25-29.
[2] 黄薇薇,华佳.深化药品供应链模式创新可行性研究[J].中国药事,2019,33(02):126-130.
关键词:中国;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现状;主要问题;发展建议
一、中国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的体制现状
药品流通现状不仅与流通主体相关,还与流通体制、制度、机制等密切相关。我国药品流通现状与特点较为复杂,既包括与国际接轨的先进形式,也保留着许多传统体制下的特点。
1.1 我国药品流通渠道
我国两种主要的药品流通模式为:制药企业-批发企业-医疗机构-消费者和制药企业-批发企业-药店-消费者。可以看出,我国药品主要通过药店和医疗卫生机构两个渠道到达最终消费者。其中医院医药销售占中国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70%左右,而药店等零售主体的销售额则只占了30%左右。“十三五”期间,药品销售整体规模有所增加,但零售药店及连锁药房的药品销售比例并没有出现较大升幅。
1.2 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使得集中度提升较快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通过兼并重组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为了推进药品流通企业重组,我国各省市药品流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政策协调力度,一些医药流通企业也将兼并重组作为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業通过并购、业务拓展,规模不断扩大。
1.3 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从2014年以来,流通行业增速放缓,流通企业面临新的政策、市场环境,如新版 GSP 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医保药店管理日趋规范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流通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流通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产业链中不断探索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积极转变盈利模式。如一些具有条件的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供应链客户提供业务服务,以缩短交易时间,降低成本,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经营的共同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0多家企业具有进行互联网交易的资格,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有53家,这些企业的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在50%以上。
二、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药品价格虚与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在近十几年政府采用集中招标采购、政府定价和强制降价等措施来促使药品价格降低,但却收效甚微。药品零售价与药品的出厂价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价,主要是因为以高额折扣、回扣为主要推销手段的药品购销机制和药品价格逆调节机制仍然存在。同时,医疗机构药品价格远远高于零售药店价格。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集中程度仍有很大差距,现代化的市场流通主体尚未出现。我国前三位的药品流通企业,即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额仅占全行业的30%。
2.2 药品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健全,全国性和区域性公共型药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不足,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药品流通枢纽尚未合理布局。另外,药品企业信息管理理系统建设滞后,公共型信息服务平台缺失,使得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无法实现全程信息追溯。药品检验检测部门技术装备落后,一些地区的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场所简陋,设施老化,技术设备水平低、种类少、数量不足,难以保证日常监督检验工作的完成。
2.3 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在药品流通信用管理方面我国的法律几乎是一片空白,并没有规范药品流通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传播和使用,也没有界定失信行为并作出相关处罚的规定。另外,我国尚未建立药品流通链中各环节的信用档案,同时药品流通信用信息过于分散,各部门间缺乏相互公开和交流,使得使用服务企业无法得到完善的信用记录,阻碍了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各地相关部门在进行信用数据库建设时,信用级别评定的主体不明确,没有统一确定的信用评价指标和信用等级标准,对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4 药品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药品流通仍然是多部门共同管理:卫生部主管医院药品使用,商务部分管药品流通,发改委调控药价,药监局监管药品质量和安全。这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割裂了药品流通价值链,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另外,现有的药品注册管理系统、GMP认证管理系统、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管理系统等信息应用系统相互独立,信息的采集和输入渠道杂乱,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降低了监管效率。
三、中国药品流通体系的发展建议
3.1 提升医保内在药品采购中的议价、监督能力
医保机构要转变过去被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药品议价、招标工作中,可以通过服务补偿机制的完善、人员素质的提高、监管系统的健全等掌握药品价格谈判的话语权。医保机构应积极探索精细化的补偿机制,在全成本核算体系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服务补偿系统,并将绩效激励因素嵌入其中,从而既能反应医疗服务提供的真实成本,又能鼓励医疗效率的提高,保证临床服务质量,使医保资金的分配在各个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公平。
3.2 做好药品区域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规划
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药品制造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物流资源,依据合理的服务半径,统筹规划布局一批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公共型药品(药材)物流中心和药品配送中心。选择部分具有科学的物流规划、完善的物流政策措施、有力的组织保障的城市作为药品物流示范城市;选择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和较强辐射能力的公共型药品物流中心作为物流示范中心,并在全国推广经验。
3.3 建立药品流通的政府监管体系
政府要做好药品流通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药品流通行业在整个大卫生体系中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统筹区域发展,实现药品流通行业与药品生产行业和药品流通终端的系统衔接。加强区域、省域药品流通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同时,要加快建立药品流通行业各类技术标准,尤其是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
统一并完善药品流通法律体系,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相应监管责任,明确监管对象及其法定义务,避免出现责任真空或责任交叉现象;加大监管主体以及监管对象违法违规成本,严厉打击药品流通过程中的挂靠经营等违法行为,将行政处罚与刑事责任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配套政策文件,督促药品经营企业严格落实相应规定,要求其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行为。
四、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流通由计划流通体制向市场化管理体制转变,药品行业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由于各种制度和制度缺陷,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不仅制约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影响了基本药物的有效保护居民健康权。因此,必须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药品流通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切实保障居民的基本健康权利。
参考文献:
[1] 冯谦.两票制下我国药品流通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国外药品流通特点[J].天津经济,2019(03):25-29.
[2] 黄薇薇,华佳.深化药品供应链模式创新可行性研究[J].中国药事,2019,33(02):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