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如缺少地理思维和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关键词:地理案例;地理思维;培养;实用性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地理是为了用地理,但是学生被困在了理论的氛围中,并没有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难学,从初中就没有打好基础,尤其直接过渡到必修一,内容深了,规律多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进而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找不到学习方法,越不会就越不想学,以致失去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不好必修一的内容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学生缺乏地理思维的构建,不会和实际相联系的结果。
一、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质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看到这两种特性,就知道地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和各个学科都有很多联系,但又有其独特性。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地理学科实用性的體现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是很强的,它能让人们把生活的这个地球和世界看得更清楚,分析得更透彻。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地理关注人们生存的地球、环境、人口、资源等,但是学生往往只是在单纯学习知识,忽略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案例不能融入生活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到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多,比较广泛,往往对某一门学科不能深入了解,致使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复杂化,没有思路。
(二)地理思维能力不强,结合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以至于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静下心来体会揣摩某一学科的作用,只是为了升学考试的压力,机械地死记硬背一些地理规律,没有在记忆的基础上强化思维,没有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不会用,久而久之,地理思维越来越缺乏。
(三)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从小学就在心中牢牢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科的地位,到了初中高中怎么排地理都是居于后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知道哪些是考试要求的需要掌握的。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但是学生分析问题往往是片面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这一特点,所以,在学生的认知中就形成了学习地理只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使用这一认识,并且又有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很难,就会造成不喜欢学习地理,对地理缺乏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地理就成了学生心中永远的“副科”。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回归生活的地理思维
在地理学习中,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理论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不足,并且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格魅力,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这个教师并且喜欢学习地理,喜欢地理课堂。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不要认为学生的能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们有兴趣,愿意去做,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就一定能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作为引导者,创设好情景,加强启发诱导,完善知识结构,适用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其中。
例如,平时上课的时候经常给学生渗透,调动学生一切可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一步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让他们注意观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变化,自己生活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晴朗的夜晚比白天的温度高还是低?阴天的时候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等。不光教师向学生发问,学生平时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互相探讨,或者向教师提问,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这么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想方设法把生活中的实例都搬进课堂中去,通过抢答或者讨论,使学生对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与生活相联系,渐渐学会思考地理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学习地理的要诀在于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就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乐学,难也变易了。
关键词:地理案例;地理思维;培养;实用性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地理是为了用地理,但是学生被困在了理论的氛围中,并没有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部分学生认为地理难学,从初中就没有打好基础,尤其直接过渡到必修一,内容深了,规律多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进而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找不到学习方法,越不会就越不想学,以致失去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不好必修一的内容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学生缺乏地理思维的构建,不会和实际相联系的结果。
一、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质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看到这两种特性,就知道地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和各个学科都有很多联系,但又有其独特性。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地理学科实用性的體现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是很强的,它能让人们把生活的这个地球和世界看得更清楚,分析得更透彻。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地理关注人们生存的地球、环境、人口、资源等,但是学生往往只是在单纯学习知识,忽略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案例不能融入生活
地理是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到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多,比较广泛,往往对某一门学科不能深入了解,致使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复杂化,没有思路。
(二)地理思维能力不强,结合知识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以至于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静下心来体会揣摩某一学科的作用,只是为了升学考试的压力,机械地死记硬背一些地理规律,没有在记忆的基础上强化思维,没有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不会用,久而久之,地理思维越来越缺乏。
(三)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从小学就在心中牢牢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主科的地位,到了初中高中怎么排地理都是居于后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只是知道哪些是考试要求的需要掌握的。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但是学生分析问题往往是片面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实用性这一特点,所以,在学生的认知中就形成了学习地理只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使用这一认识,并且又有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很难,就会造成不喜欢学习地理,对地理缺乏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地理就成了学生心中永远的“副科”。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回归生活的地理思维
在地理学习中,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理论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不足,并且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格魅力,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这个教师并且喜欢学习地理,喜欢地理课堂。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不要认为学生的能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们有兴趣,愿意去做,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就一定能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作为引导者,创设好情景,加强启发诱导,完善知识结构,适用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其中。
例如,平时上课的时候经常给学生渗透,调动学生一切可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角度,一步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让他们注意观察身边点点滴滴的小变化,自己生活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晴朗的夜晚比白天的温度高还是低?阴天的时候又会出现怎样的状况等。不光教师向学生发问,学生平时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互相探讨,或者向教师提问,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这么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想方设法把生活中的实例都搬进课堂中去,通过抢答或者讨论,使学生对这些地理现象的成因与生活相联系,渐渐学会思考地理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学习地理的要诀在于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就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有利于降低问题的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乐学,难也变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