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材促学生认知发展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没有实施新课标以前,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完全是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成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在实施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一步一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编成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促学生认知发展
  数学的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把红、黄、蓝、白、橙、灰六种颜色的太阳帽按顺序发给全校学生。”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报出第几个学生,老师就马上告诉你,他发到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将信将疑,跃跃欲试,学生所报的号数,我都次次猜中,学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告诉大家:“你们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以后,就会明白的”,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了这节课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促学生认知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活化”教材,把教材转化为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不是把“底乘以高除以2等于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复习旧知识,了解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然后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学具,能否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这样,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想一想,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联系,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通过“活化”教材,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不仅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学生认知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新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作为培养其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的同学问:“为什么2+2等于2×2,而3+3就不等于3×3呢?”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但我没有马上回答她,而是把问题交给大家去思考,让同学们小组讨论。通过他们的合作交流,使他们知道2+2与2×2都表示2个2相加,而3+3和3×3表示的意思不一样,3+3表示2个3相加,3×3则表示3个3相加,所以“2+2等于2×2,而3+3就不等于3×3”。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活化”教材,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活动成功的喜悦,让创新伴随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其他文献
学生在品德教育中是思想行为实践的主体,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是他们道德思想形成的根本内在因素。然而“一切动机虽皆由内欲而生,却不能不为外物所系”,所以,教育虽然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但对他们个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的特殊环境,是冶炼学生个性情操的熔炉,也是学生思想成熟的温床。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首先应了解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期刊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人们的共识。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从古典诗歌的教学来看,现今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当然造成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执教者自身的因素来考虑,语文教师古典文学素质欠缺是致使古诗文教学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要想做好古诗文的教学工作,最低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一、良好的古代汉语解释能力  高度的
期刊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当今社会,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侵蚀越来越厉害,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面临严重挑战。在冷战时期,文化的消亡就是国家的消亡,所以文化现象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警觉和重视。随后,相继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文化体制改革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其中,如何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摆上了各级部门的议事日程。今年开园初,县教育局、县文化部门也专门来理县机关幼儿园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为此,本
期刊
有一段话说得好:“种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好的行为习惯会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路标,会成为孩子一生快乐的源泉。“养成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说明小的时候把教育训练都内化成为一些好的习惯,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种素质是多么重要,同时也说明在幼儿教育阶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中指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其中习作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是看写作。写作不仅可以反映写作能力,也能反映识字能力、反映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大体知晓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然而在现实中,学生最
期刊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是美育的传承者,更是美育的传播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是构建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中职教育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自律能力参差不齐,而他们必须用在学校的两年时间和一年的定岗实习完成从懵懂少
期刊
当看到学生伏案苦读而收效甚微;当看到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而愁眉不展时,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特意写这篇文章来帮助那些正在苦苦挣扎的学生们。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昨天记的单词,今天又忘了。”“我上课记了笔记,也认真听了讲,可做作业时又不会了。”我通过观察,找学生谈话等方法,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盲”“懒”“拙”的毛病。“盲”即学习无计
期刊
2013年10~11月,我们一行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  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一方面老师可以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根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发生的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  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
期刊
很多高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会抱怨:花了很多时间记历史,背历史,但成绩老提不上去。这是我们学校高三文科班学生在历史备考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怎样提高备考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我校学生实际,要提高备考效率,首先得给她们减负,减轻学业负担,减轻心理负担。如何减负?减轻学业负担,就得让她们把知识“学活”,全面的提升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减轻心理负担,就得让她们快乐起来,把学习历史当乐趣。下面我谈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了近10年,教师们在不断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果及其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