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间隔》教学设计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目标定位
  1 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思想方法。
  2 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运用建模策略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1 谈话引入:“找规律”的“找”是什么意思?到哪里去“找”?
  指出:我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数学中的规律。
  2 呈现情境:河岸边的桃树和柳树以及路边的电线杆和广告牌。
  提问:每幅图上各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图上没有画出来的都是什么?
  3 提炼问题:用数学的眼光看,每幅图中的两种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点?
  说明:两种物体交替出现数学上称之为“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
  4 聚焦问题:你觉得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从具体情境中提炼问题是建模的第一个环节。本环节由观察河岸边的桃树和柳树以及路边的电线杆和广告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每幅图中两种物体的排列特征,旨在让学生经历提炼问题的过程,找到规律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将问题进行聚焦,抛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提炼问题、聚焦问题的时侯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情境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要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提炼”奠定基础;二是情境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提炼”创造必要的前提;三是最终要形成清晰的核心问题,便于学生研究。
  二、大胆猜测。提出假设模型
  1 细化问题:以河岸边的桃树和柳树为例,一一间隔排列的这两种物体,它们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2 学生猜想:通常学生会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两种物体的个数同样多;另一种是其中一种物体比另一种物体多1个。
  3 合作研究:可以用具体符号表示排列中间隔出现的两种物体,举例验证。教师提示并巡视指导。
  4 交流汇报:指名展示自己的验证,并进行说明。
  5 完善假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首尾相同,那么两端的物体就比间隔物体要多1个;如果首尾不同,那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提出假设是建模的第二个环节,也是形成模型的关键环节。要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一般要经历猜测——验证——反思——提出假设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有根据地猜测。猜测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现实,难免出错。此时,重要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统一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反思是对猜测、验证活动的回顾与审视,是对猜测进行纠正、改进或完善的重要环节,是提出合理假设的保障环节。猜测往往只是假设的雏形,是有待完善的假设,唯有经过验证、反思等环节,猜测才能“升格”为假设模型。
  三、拓展实例,建立成熟模型
  1 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情境图(图略),并提问:图中有一一间隔的排列吗?
  2 数量判断:上图中每组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哪一种多?多几个?你是怎么判断的?
  3 渗透思想:如果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不知道具体数量,你还能判断两种物体的数量吗?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关系验证规律。
  4 小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板书:头尾相同时,两端物体比间隔物体多1个
  头尾不同时,两种物体个数相等
  确立模型是建模的第三个环节。这一环节是应用建模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既是对规律的应用与验证,也是对规律的进一步提炼与抽象。同时,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准确性。
  四、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 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中间夹着一块广告牌,共要多少块?
  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每两根电线杆中间夹着一个广告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确在这里,第一个是电线杆,最后一个还是电线杆,也就是说广告牌数要比电线杆数少1。
  2 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几段?要锯成6段,要锯几次?把这根木头锯成3段要4分钟,锯成6段要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应用模型是建模的第四个环节,是体现建模价值的环节。让学生应用抽象出的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电线杆、广告牌以及锯木头等问题的练习,既能促进学生掌握应用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结构特点的认识,促进模型的内化。
  五、拓展模型,深化认识
  1 游戏:按规则排队。
  (1)6名男生在讲台前站成一排,每两名男生中间站一名女生。
  (2)把这些学生按原来的顺序围成一个圆形,每两名男生中间还是有一名女生吗?怎样办?
  (3)增加1名男生或减少1名女生完成排列后,讨论这是什么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围成一圈”与“头尾不同”这两种情况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相互转化;“头尾相同”与“头尾不同”也可通过头尾增、减一个的方法实现相互转换。
  2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4 抢答:字母A和B一一间隔排列,已知有A有5个,B有几个?
  拓展模型环节是对模型的深度应用环节。本环节借助“按规则排队”、“抢答游戏”等方式沟通一一间隔排列中“头尾相同”、“头尾不同”、“围成一圈”(也就是封闭图形)这三种情况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线性间隔排列与封闭间隔排列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关于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数学模型。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及食管、胃连接部腺癌惟一已知的癌前病变。目前认为,食管下端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以定
课堂教学中难免有失误,面对失误如何处理,是回避还是直面?其实"失误"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巧用失误,反其道而行之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让我们看到课堂生成的精彩。细细品味前不久听
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快速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至关重要.血培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分析本地区血培养中各种细菌的分布趋势,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70例MM患者中初治组40例,复发组15例,缓解组15例,并设正常健康人对照组20例.采用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关注石油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科学化的技术手段与管理工具,HSE绩效管理体系将会对我国石油企业安全与环保水平的提升产
当前,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然而在具体实施的研究上还有待提升。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实现还需要进行不断地努力,要真正实现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的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嫄油田延长组长4+5岩心、岩屑薄片等资料分析,结合扫描电镜、物性等研究,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得出姬嫄油田延长组长4+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
能源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油品作为目前最主要的能源形式,其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总体而言,与域外发达国家相比,我
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以肺泡炎及间质性肺炎、肺泡上皮受损及胶原异常聚集为特征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紊系统(RAS)中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