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茶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小桃,女,云南人,媒体记者。在都市时报、昆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开有专栏。文字诙谐生动,著有洋洋近百万字云南游记。
  喝茶,不一定非得茶好,如果茶友好,那壶茶再苦再涩,想必也是暗香浮动,令人心情愉悦。
  20年前,重庆有很多简陋的大茶馆,有的简陋到只是个草棚子,烧水的炉子支在露天空地上,一旦下雨炉火都要被淋熄。茶馆只卖茉莉花茶,一元一杯的盖碗,如果自带茶叶和杯子,才五角钱。长年泡在茶馆的人,以退休老头居多。我那时还小,小到只能专职做跑腿的工作。每到吃饭时间,就要奉母命辗转寻爷爷。茶馆多,一条长街有十来家,挨个找去,总能把我爷爷找出来。我喝过我爷爷的盖碗茶,推开杯盖,把茉莉花朵吹开,撅起嘴巴喝一口,随即被烫得龇牙咧嘴。感觉不好喝,浓了苦,淡了寡。我爷爷跟茶友聊天,内容无所不包,大到世界大战,小到小城旧事,鸡毛蒜皮是不聊的,那是女人家的扯淡,老爷们不屑一聊。我趴在四四方方的茶桌上,玩弄浮在杯面的茉莉花,捞出一朵,丢进嘴里嚼嚼,“呸”一声吐掉,然后拖着我爷爷回家吃饭。后来我家搬到昆明,无论爸妈如何劝说,我爷爷死活不离开重庆。他说昆明没有大茶馆,离开那些老茶友,他活得没劲。
  我在昆明,经常出门喝茶。周末无事,几个朋友约齐了,找一间装潢得附庸风雅的茶室,叫一壶果茶,有时也喝滇红和普洱茶,我们或闲聊或打牌,一眨眼周末就过去了。没人在乎茶好茶坏,只是高谈阔论。心情好,谈谈人生聊聊理想,快乐地回忆一下过去,健康地展望一下未来。心情不好,就含恨带愤地臭骂无情无义的贼老天,痛骂改良版的周扒皮老板。茶友都是一丘之貉,若聊得兴起,个个意气风发,若某人郁结难消,则一齐默默悲恸。我们差点效仿古人义结金兰,撮土为香盟誓曰: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喜,亦求同年同月同日忧。
  由于工作关系,我去广州也受邀喝了几次茶。广州人不说喝茶叫“饮”茶,比“喝”文雅多了。不过所饮之茶不一定是茶叶的汤汁,多数是指吃点心。如“饮早茶”,其实就是吃早餐。在广州饮早茶,我通常和其他食客一样,慢慢悠悠拿一份虾饺,一份排骨,一小盘蚝油青菜,吃一口望一眼外面的天空,闲适得很。广州人除了饮早茶,还饮下午茶。商人谈生意最喜欢选择下午茶,边吃边聊,往往一顿茶“饮”完,生意也谈成了,告别时各得所需,遂皆大欢喜。这种早餐式或午餐式的喝茶,茶友通常是家人同事或生意伙伴,只为吃饱肚子或做笔生意,算不得真正的茶友。
  最令我难以忘记的茶友,是一位福建朋友。有次他来到昆明,带来一罐极品岩茶。他要求在昆明附近找一座清幽之处喝这罐茶。我想了想,只有西山勉强达到他的要求。登顶西山,寻僻静之处,他开始烧水,我只能垂眉含笑静看。他穿一身蓝色衣衫,面如冠玉,姿态风流,一手握扇轻摇慢舞,一手加炭翻飞如蝶,他的身后,是青翠如油的丛林和汨汨流淌的溪泉,那情那景,看过去他简直就是一位清绝出尘的公子,令我目眩了很久。很快,水壶有了轻微响动,揭开壶看已有小泡,他说那是“鱼眼”威“蟹沫”,是为初滚。待到水面也起泡,叫二滚。到三滚时,壶水已经沸透。提起茶壶,把紫砂壶浇一遍,将茶投入壶内。茶香迅速蔓延整个山谷,令人垂涎,一杯杯品饮,不觉一壶水已经用完,再灌入泉水烧煮,以供第二泡之用。山风缓缓吹过来,又缓缓吹过去,像做梦一样,梦幻得很。
  于高山之巅自泡自饮一壶好茶,于我是生平第一次。后来也曾尝试过其他地方,譬如曲栏荷亭边、竹林小院里、小桥画舫中……茶是好茶,景是好景,可惜茶友不对,始终感觉不如“西山饮茶”那般愉悦。
其他文献
由于黑茶独有的保健功效,在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两公斤装湖南茯砖茶市场上卖价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的一万多元。而在国内,老黑茶虽然没有达到那样的价格,但与往年相比,价格也是节节翻升。  2007年,益阳茶厂80岁的老厂长陈先敬看到一支50年前的千两茶放在玻璃柜中展出,感叹说:“10多年前,厂里想处理1958年从安化搬迁带来的一批千两茶,没人要。我们就锯成一个个饼,2元钱一个饼,卖给职工,留着小孩拉肚子时
期刊
茶艺如今已列入国家职业技能系列,各地都有一批获得职业资格的茶艺师和茶艺技师。他们是经过考核有专业身份的。于是有一群热爱茶艺、业余玩茶、无意取得茶艺师职业资格的,戏称自己是“玩票”。  近日,应邀参加了两位“玩票”族的一次岩茶会。一位是广告公司的老总汪君。茶会就在他公司的办公室里。另一位也是广告公司的老总董君。那天喝的岩茶就是他亲自上武夷山,从茶农家里选来的,有五款名丛:状元红、铁罗汉、步步娇、水金
期刊
接到快递公司打来的电话时,已经在下班路上,于是吩咐将包裹放在门房,以便第二天上班再取。谁知第二天开会,直到下午快下班时才拿到包裹,原来是曼芊从香港邮寄过来的茶叶。  这是她第二次寄茶叶来了,我劝她不要寄,因为上次寄来的茶叶还没有喝完,再说我这里茶叶也很多,谁知她又寄过来了。  打开包装,里面约有五六种茶品:台湾高冷茶、文山包种茶、婺源绿茶、凤凰单枞冬片等。曼芊是个很细心的女子,每一种茶叶包装外她都
期刊
我的家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水中山的影子如同碧玉,满山的茶树,浑如翡翠雕琢。这茶树上的茶制出来就是本地有名的天竺毛尖;当地人又给取了个很韵致的名字,叫“眼儿媚”。  “眼儿媚”出产于陕西省山阳县著名旅游景点天竺山下。天竺山得名的缘由,传说唐朝慧圆禅师杖锡于此,见此山很有些像印度天竺,故命名为天竺。天竺山里雨量充足,土地丰茂,很适合茶树栽植,因此山里人家,户户门前屋后,沟边地畔,都会郁郁葱葱一团,
期刊
以往,一些根深蒂固的健康观念总是难以寻求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现如今,科学的发展,更多健康报告的出炉,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喝茶加糖反而变瘦    喝茶让人瘦,吃糖太多让你胖,这个毋庸置疑。那么喝茶加糖会形成什么结果?估计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最近丹麦科学家完成的一项研究更是给糖“平反”。哥本哈根比斯帕杰根医院金特尔贝医生对5200名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喝茶时加糖的人,
期刊
饮茶十余载来,听过太多和茶有关的故事,闲扯也好,胡侃也罢,千百年来流传在茶客谈资里的也不乏一些耐人寻味的典故。一次在成都茶馆听一花白胡子老者说书,把其中的一则摘录如下,引出今天商界中流传的谚语——“永久的品牌,才是生存的根本。”    民国年间,广州有一人凉茶世家,姓雄名宽,此人师承父辈,把祖传的凉茶铺子经营得有声有色,雄老板晚年事业得意,唯一遗憾是有个不成器的儿子雄阿满,此人终日游手好闲,不踏实
期刊
祁县古街那座色彩斑斓的“昭馀古城”牌坊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天空还有一轮明月未落,一眼望去,古街被阳光照得半明半暗。人还不多,买一张通票,就能把晋商文化博物馆、晋商茶庄博物馆、晋商镖局博物馆、晋商明清家具博物馆等古街上设在晋商大宅里的名堂逛遍。而这些大宅,过去基本上都属于渠家。渠家兴办的长裕川茶庄名气很大,过去将茶叶卖到了蒙古与俄国。谁能想得到,在百多年前,这里可是银子如流水、茶商如鱼齐来聚居的闹市呢
期刊
从审评室到独自经营梅林雅居,看似简单的身份转变,却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人生经历。相对审评室的简单有序,开个小店就显得热闹有余,接触到的茶客可谓“众生百态”。有时店中无客,驻足门前,望着静静流淌着的晋安河水和公益路上熙来攘往的人流车阵,一年来开店的酸甜苦辣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其中闪现最多的是那些来喝茶购茶的各位茶客。如果可以把茶界比作江湖,那各类茶客就是各类大侠了。他们或正义耿直,或力求完美,或舞枪弄棍
期刊
多年以后,当爷爷用微颤的双手重新摊开那张由陈大童老先生赠予的题名为《梅竹双清》的国画时,一定会想起他离开政和茶厂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闽北最大的茶厂——政和茶厂几乎占据了这个县城西区一半的面积。一间问厂房一字排开,向着山城边界蔓延。一筐筐采好的新茶在厂中的坪地上铺陈开来,透着新鲜稚嫩的气息。  顺着西边望去,是成片成片的茉莉花基地。初夏时节,花蕾松开了洁白饱满的花瓣,绽成一个个圆润的小球,金色稻
期刊
中国茶叶学会正在组织编写一套《茶艺师教材》。教材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分为初级茶艺师、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高级茶艺技师五个分册。今年4月初,18位书稿编写者都已交了稿,嘱我为全书通稿。因手头杂事较多。通稿工作断断续续地做了3个月多,总算完成了。  通读全书有个发现,茶艺教学的内容随着茶艺师等级的提高,“茶外”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呈现出由“茶内”不断向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