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书店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座小城里有一家书店,唯一的家。
   这是家新华书店,位于小城的正中心。四周是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为这平静的小城添上一抹热闹气氛。书店位于十字路口的一栋老房子里,我不知道它已在这儿度过了多少岁月,仅仅是新华书店几个大字,便给人一种无言的敬畏。
   总会以为那本厚厚的《新华字典》与这肃静的新华书店有什么特别的关系,我甚至单纯地觉得《新华字典》是由新华书店编写而成的。新华书店里看书的总比买书的人要多,一大清早就聚集了一大群人,特别是小孩子居多。几个刚刚识字的孩子抱着注拼音的故事书看得津津有味,家长们守在一旁,也静静地看着手中的书,互不打扰。
   我不得不承认,我并不属于很爱书的人。小时候和新华书店扯上关系,不是为了看书或是买书,而是为了和小伙伴出去玩找的借口,说和小伙伴去新华书店看书,家长肯定会同意,而且不会一直打电话询问你的状况。
   说来惭愧,我至今去新华书店的次数不超过十次,之前为了买当时流行的校园读物,拉着爸爸去了两次,而因为时间匆忙,只是挑了几本封面顺眼的书就离开了。第一次真正想坐在新华书店好好享受读书氛围的时候,已经是繁忙的高年级了。
   在那次读书后不久,我听到了新华书店要装修的消息,我以为会将一二楼全部摆满书籍,谁知,却是将书店移到了二楼,而偌大的二楼被一分为二,一半是书店,另一半,卖电子产品,我突然开始怀念起一楼的书店,那时的一楼,满满的都是书香,有时候举办的四驱赛车比赛或是悠悠球比赛,也为这宁静的书店增添欢乐气息。
   只是后来,书与比赛都一页页地翻了过去,就这样消失在新华书店的輾转中。
   《岛上书店》中曾说过:“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而这座小城里许许多多的书店也早已在时间浪潮中消失得无踪,唯有这老旧的新华书店孤独地经历着城市的风霜。
   我已经很久没去过书店了,我想,没时间真的只是个借口吧,纸质阅读好像已经逐渐远离我们,人们都开始追逐碎片阅读。印象中新华书店总有密密麻的书藉,而那时的我,总是喜欢从那高高一摞书里,抽出一本我认为最新的,只是如今,各式各样的电器已经光明正大地夺走了新华书店的地位。偶尔想起曾经门口摩肩撞踵的年代,也许会不禁感叹一句:一座城市里连新华书店都没了。
其他文献
摘 要:《猫城记》和《动物庄园》同为动物寓言题材,他们都是作家让动物替自己发言,表达他们被隐藏起的政治思想的小说。所以本文把二者进行并论,通过对两部小说的表层形象和深层思想进行分析,挖掘了“猫的意象”“恶托邦主题”两大相似内涵,并探寻出动物表层故事之下作家深藏的政治思想。  关键词:《猫城记》 《动物庄园》 恶托邦 猫  动物寓言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精彩纷呈,不可胜数。从最早的让·德·拉方婷的《伊索
摘要:山东作家留待的中篇小说《摊牌》在《啄木鸟》杂志2018年第3期发表,后经《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选刊》的转载,获得了一定的关注。留待的写作带有鲜明的个性,善于探索人性及人的内在需求,并将其合理地与时代接轨。这篇《摊牌》深入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当代社会中的复仇与反思进行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留待 《摊牌》 复仇 反思  留待的《摊牌》是打上作家鲜明创作个性烙印的作品。小说并未采用传统的现
摘 要:“现场”作为社会学批评方法曾风靡一时,将其复杂语境放入诗歌研究中表现为外在的社会背景和内在的日常生活场景的还原。在孔令剑《阿基米德之点》中具有“现场感”的场域主要表现为三个部分:日常生活、都市印象、个体内心世界,每部分都将诗意指向了哲学层面,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体现了诗人的诗学观。然而诗歌背后的封闭自我意识也令人深思。  关键词:孔令剑 《阿基米德之点》 现场感 现代 后现代  “现场
摘 要: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改编自张国华的同名小说,是抗战题材小说成功改编为电视剧的经典案例。通过对电视剧《二十四道拐》的视角接受与影视剖析,认为该小说改编成影视后更能体现出特殊的抗战文化内涵,折射出新的审美价值形态,具有当代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二十四道拐》 媒介传播 抗战文化  21世紀电视剧成为阐释和传播抗战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并以多元化的艺术手法和感知方式书写着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精神,
摘 要:尼采曾经说:“现代艺术乃是制造残暴的艺术,使用的是粗糙的和鲜明的线条逻辑,就连色彩、质料、渴望都显出凶残之相。现代主义艺术正是禀赋着强力意志的主体对自然对象所实行的凶残的暴力肢解的具体实践。”{1}文学作品的创作亦是如此,在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里,我们再也不能发现一个完整的人,她小说中的人物要么是在身体上存在某种缺陷,要么是在精神上有些变态畸形,通过艺术创作,卡森·麦卡勒斯把对人的拆解进行
摘 要:对王旭东长篇小说《复调婚姻》中“我的母亲”于巧珍形象的简析。她既不同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贤妻良母”,又不同于人性本恶的“泼妇悍母”;既不同于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又不同于投机取巧的骑墙分子;既不同于胸襟宽广、“大爱无疆”的达士,又不同于“小肚鸡肠”的村妇。作为主人公的于巧珍,她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矛盾,而作为一个文学典型的于巧珍,恰恰达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关键词:《复调婚姻》 “我的母亲”
摘 要:通过陶渊明的诗歌,本文以为陶渊明从来都在“与造物游”。他从悠然的田园生活到不为世俗左右、看淡世事,直至忘却世情无不表现出他的自由精神——“游”的心境。本文从入世、出世、忘世三个角度结合陶渊明的诗句解读了贯穿于陶渊明一生的“游世”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诗歌 “游”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争鸣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往往通过文学的形式来
摘 要:拟声词是语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传达着文化意象。《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共收录了诗歌三百零五篇,含拟声词的诗歌有五十三篇之多,拟声词共計有一百二十多处,而其中动物拟声词又占多数。本文选取《关雎》及《葛覃》中鸟类叫声的拟声词来探讨其日译本中的翻译及意象传达,来说明文化的意象传达在典籍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
摘 要:《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巨著。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幸福观、爱情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两个人的人生历程却殊途同归。本文将对比艾玛和玛格丽特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形象,简单探讨差异中共同存在的女性问题。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 《茶花女》 女性 反抗  《包法利夫人》和《茶花女》均取材自法国七月王朝时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两对法国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摘要:何立伟《永远的幽会》以神似女性的笔法,诗意的语言,与现实微妙的关系成为小小说经典读物,作者用简短的语言率先从梦境入手,细腻温柔的笔触像初恋时娇羞的姑娘,梦中的白纱裙姑娘成为男人毕生的幻想甚至是死的寄托。梦中的女人表现微妙,细节之处却可见作者对男女个体及关系的思想二重性,对女人“绝对他者”的肯定,同时透露出对女性特有的偏爱。男人追求女人的过程是“双性同体”微妙变化的过程。《永远的幽会》中关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