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路径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sa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质的教育内容、适度的社会实践、积极的校园文化及自身对成长成才的渴望是促进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关键因素;高校在对农村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要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注意体认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运用;为保证教育实效,高校要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拓展教育资源,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专兼结合的用人体系及理念与实践交融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不同群体人才培养的力量根源。大学生是“中国梦”伟大社会理想的推动者和见证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践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而农村籍在校大学生更是这一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籍大学生特定的生活背景、学习经历和心理因素等原因,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认知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了一些冲击,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有的开始出现迷茫、自卑、不知所措等现象,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自闭等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农村籍大学生的思想,加强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农村籍大学生有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因素
  农村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剖析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掌握农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思维方式独特,生活环境特殊,价值观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特殊性。具体而言,对农村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助推作用的因素总结如下:
  首先是农村籍大学生自身对成长成才的渴望。一种价值观如果不能与选择者的利益需求契合,就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农村籍大学生的很多选择,包括对大学的选择,都以促进自身成长为目标。尤其是出身农村的学生,强烈希望能通过大学学到真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大学生成才必须的价值导航,与农村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旦农村籍大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对成才的渴望就会成为他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其次是优质的教育内容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相比城市而言,农村教育相对存在设施落后、教师配置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在学习能力方面,农村籍大学生与处在全面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城镇学生存在很大差距。但是这些学生受到的思想干扰和价值冲击相比城镇学生而言较小,教师的权威性较高。因而面对大学的综合素质发展导向及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较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高校能在农村籍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把握主动。
  最后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和适度的社会实践。农村籍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和他们的独立意识一样强烈,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避免被边缘化,他们会不自觉地认同大家都认可的理念和文化,而这也就决定了校园文化对其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因此在选择校园文化建设时,高校既要注意“整体性”和“全面性”,也要注意农村籍大学生的特殊性和重点性。此外,适度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活化和润色,农村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需要以一定的实践验证为基础。
  2.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点
  (1)突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内容简约,具有高度的宏观指导价值。要利用核心价值观教育农村籍大学生如何为人处世,首先要实现价值观内容与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将宏观的指导具体化,突出其针对性和现实感。只有站在他们利益需求的角度去诠释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价值观本身的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不晦涩,处处体现出与他们命运的内在关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农村籍大学生获得生存保障和发展空间的前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是农村籍大学生人身自由和生活尊严的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是农村籍大学生立足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行为规范。
  (2)注意体认教育与感悟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以感悟教育为主,比较看重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性认知。但农村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突出体认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从行动上认可所学的内容。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他们深入理解和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途径。适度的实践能够帮助农村籍大学生脱离价值观的边缘化倾向,感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精神满足,并同时培养出对不同价值观的甄别和选择能力。
  (3)看重隐性教育和显示教育的交互使用。显、隐性教育方式的结合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策略之一。常见的显性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宣传教育:课堂是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魅力、积累教学效果的主战场,强化课堂教学有利于显性教育成效的保持;宣传教育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和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坚持宣传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推广和普及。另外,针对农村籍大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方法,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嵌入式”的教育模式。
  3.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路径
  (1)深化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农村籍大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要略高于城镇大学生。教师在对农村籍大学生的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核心价值观正确、深入的理解是相关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好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进课堂、进头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教学方法。强化对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是开展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先行步骤。高校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职前、职后培训中,以其为标准引导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们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在身體力行的示范中激励学生,影响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备开阔的教学视角、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和过硬的理论知识素养,能够兼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权威性与趣味性,保证思想感染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要深入联系农村籍大学生的生活教育经历、学习实际和群体特点,由他们关心的话题入手,运用生动的事例和他们熟悉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同时,教师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载体,强调常规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互渗,突出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以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积极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发展。针对农村籍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整个学生群体的融合感。这种归属感来自于学校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尊重与包容,一旦他们对学校产生了依恋与认同,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去对待作为校园主流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本校的特色,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校特色的连接点;将舍风、班风、学风建设落到实处,促进其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要以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活动为校园文化培育的载体。活动是学生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的设置应当充分考虑农村籍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教育、职业技能的结合。
  高校应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积极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久度。第一,要充分利用贴吧、论坛、网络课堂等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魅力,提升它在农村籍学生群体中渗透性。第二,要主动运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观察学生的生活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提升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3)整合育人资源,完善制度保障,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多处于认知能力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青年时期,在这个对信息高度敏感的人生阶段,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同龄人的一次行为示范,甚至他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他们价值观发展的推动力。故面对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村籍大学生,高校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教育的全程性,同时加紧完善制度。
  (4)构建专职与兼职结合的用人体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当下,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部分院校甚至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化为单纯的理论教育,过度依赖理论课教师,忽视了对其他类型德育工作者的吸纳和培养。同时,受用人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双重制约,高校思政工作效率和队伍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培养效果。为保证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实成效,高校要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思想作风优良、理论素养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另外,面对农村籍大学生,更应在队伍建设中拓展教育队伍的知识结构,要了解农村籍大学生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以及现今的“三农”现状,更能回答和解决农村籍大学生来到城市后思想上的一些问题和难题。这就突出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作用。高校需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的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予以组织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要保证农村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实效果,就必须既要尊重全体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注意农村籍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正视以往教育中的弊端与不足。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制度的保障作用,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和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方法和新型教育模式渗透融合。
  参考文献:
  [1]汪立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黄天芳.孝德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單位: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做孤寡老人的孝顺儿子虽苦心安”是田头镇民政所长廖长春的口头禅。廖长春,江西省宁都县田头镇民政所长,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基层民政干部,二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
这个世界留给巴西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世界杯的工期一拖再拖,赛事的筹备工作远远落后于计划,距离开幕不到100天了,12座体育场中还有4座尚未完工,机场、公交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工
摘 要:为更好地培养从事临床服务的高级护理人员,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医学护理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护理实训教学课程的优化程度。本文结合医学护理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对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护理实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
为了研究汉江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粉粘粒分布的影响,使用统计学及地统计学方法对3个土层的粉粘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土层的粉粘粒含量表现为0~20cm(A1)〈20~40cm(A2
你可能觉得Facebook是一个社区,甚至是一股改变社会的力量,但简单点说,它只是一个照片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3.5亿张照片,这甚至超过了柯达和宝丽来的处理量。南此照片也带动了Facebo
本文针对场景分类中存在的目标物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图像的拍摄角度、光照强度不同,造成的场景内容难以辨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上下文关联信息进行自适应判别的分类算法。通过检测图像中目标物及其相互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利用该信息对图像的细节纹理特征进行增强,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训练和测试,从而实现场景分类。在三个公共标准图像集上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都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摘 要:当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存在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合理、贫困生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不到位、贫困生的跟踪管理工作不细致、贫困生的动态关注和人文关怀不明显等问题。文章引入“互联网+”的理念,在分析问题和新时期资助工作新要求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当代高校贫困生特征的资助育人工作路径,让资助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好地促进高校贫困生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资助工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建设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保障好困难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五保老人是困难群体中最困难的部分,如何保障好他们的生存发展权?上高县大力实施敬老工程,提升五保
据巴西摩托车、自行车及相关产品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巴西摩托车产量为169万辆,较2011年的213万辆下降20.9%,12月产量为6.62万辆,同比下降34.9%。2012年摩托车产量下降的主要
近日,许多摩托车制造商开始研发使用电能的摩托车,其中Zero Motorcycles也参与其中。该公司在2013年整个Zero系列均加入了蓝牙功能,再结合全新的免费智能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