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建设改革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结合各高校具体情况和各专业特点建设,进行课程建设改革。
  关键词:高校教学 中国文化 概论 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a)-0078-01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作为高校一门跨学科、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人文类核心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了解到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特点、民族精神,使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来增强自觉性以及认同感。对于专业的学习来说,有利于重新整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科融通,从而使学生在相关专业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更好地赋予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各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我校为例,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粗浅谈一下对于本课程的改革设想,围绕于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将师资队伍加强。我分院本课程的师资力量十分匮乏,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可能只是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在此一言以蔽之,具体的设想就是老教师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年轻教师作为后续力量,使主讲教师要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化,要形成学术梯队。
  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本课程是作为各个专业共同基础课开设的,大多高校的授课教师配备不是专业的“国学大师”或专家,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借鉴一些有经验的国学专家,将当下的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成果运用到现代的思维方式中,掌握学术的前瞻性问题,学会内修外援。这样,教师才能保证授课思路清晰,思想深邃,视野广博,体例独特,才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第二,完善教学内容建设,对《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先按照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然后再有规律等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也要让学生更清晰、更明确知识重点。这一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整本教材都在密切的关注这中国文化的进程与发展,这也是展现了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的形成,这门课程是渗透民族文化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让我们学生更好的了解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将物质的东西精神话,让学生心领神会,提高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的整合也很重要,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它直接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六大部门,这也是证明教材的脉络所在,这六大部门分别是:发生机制、发展历程、表现形式、文化结构、整体特征以及文化精神。在这六大部门中发生机制有由三个方面组成,他们分别是历史地理坏境、经济基础以及社会政治结构;而发展历程也是经过了四个时期,分别是萌芽、奠定、繁荣以及转向;而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都是有所不同的;分为外在以及内在结构,而外在结构分别表现在文字、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宗教以及伦理道德等。内在结构有两分说,三层次说,四层次说,六大子系统说这几个说法,两分说是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三层次说是由物质、制度、精神构成;四层次说是有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构成;六大子系统说是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所构成。可以说,本课程内容体系庞大而丰富,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可能的。那就要根据课时的安排和各专业的特点,注意内容的整合,取舍要得当。教学内容既要系统全面,又要突出重难点,以文化特征、民族精神为统帅,跨文越理,史论结合,与专业关联不大的内容就要舍弃,关联大的,要尽量展开,并结合实践教学进行巩固,转化成一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现行本科教学中,应当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通创新。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要求概念清楚、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以教师为知识传授主体,力求语言精准生动,另外,还要求寓启发于讲授之中。讨论法是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要求。往往应该选取一些可操作的选题,例如对广告专业的学生,布置一些中国文学、各种艺术、美学思想、民族精神等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与传承等问题;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材料,认真准备讨论内容,在课堂上既要给予话语权,允许学生“百家争鸣”,肯定学生的参与态度,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要加强引导,掌控讨论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能够及时总结,并提升学生评判水平和创作能力,抓住时效性和后续性,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并记下学习心得,扩大学生的自学空间。比较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古今中外、不同学科之间的多向比较,同中取异,异中悟同,架构起新的知识结构,并达到新旧知识体系的融通。
  在教学手段上,应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文字、影视图片等材料制作PPT,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授课。把现场演示的情境教学法,穿插在其它的教学方法中。最后还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各种参观、考察、见习活动,开展校园学术文化节,举办专题系列讲座等。还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专长,尝试专题讲座等其它教学方式。
  统而括之,《中国文化概论》的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要结合专业特点,设置知识板块,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基本需求和专业需求。
  第四,重视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配套教材建设。一方面是要结合学科专家的权威教材;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行业组织和学生专业,主讲教师自行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材内容才能更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一些科技新内容、新工艺和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建立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力图使所有教学资源电子信息化,方便学生学习研究。
  第五,为了确保课程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还应建立起完备的监控机制。一方面,为保证课程的建设质量,要建立健全一套较完整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实行课程检查评估制度,要不定期进行所有教学资源检查,重点关注课程内容的更新程度和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及时掌握课程建设信息。通过检查评估,保证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把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并建设网络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知识点、案例库、习题库、教学课件、参考文献及资料、前沿问题及相关知识的图片和视频材料等。有鉴于此,我们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网络链接。
其他文献
医院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凭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档案管理科学化有利于医院的综合发展。了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简析其
对于初学会计的人来说,《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应该是既抽象枯燥又不易弄懂的学科,那么应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轻松接受这门课程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案例教学在《
随着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出现,实验课教学在医学生物学整个课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我们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此,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
一、要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强化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档案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
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它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高校学籍档案作为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凭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档案,是非常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实验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根据当前教学硬件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落后的特点,提出了扩充实验教学资源的措施和方法。介绍了一种可以提高学生
课堂评价活动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语文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也直接关系到儿童对语文的兴趣、激情和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
为了增强种子和农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学校开设了《作物种子与育种学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通过在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