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语言学论坛征文通知

来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e15807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语言学论坛将于2016年12月3-4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由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第二语言研究",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二语习得理论;2)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3)外语及对外汉语教学;4)话语分析理论与研究;5)语言测试;6)语用学;7)社会语言学。
其他文献
1.引言 吕叔湘先生(1942/1982:上卷初版例言)曾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因此进行跨语言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展示汉语分析对其他语言句法现象研究的贡献,也可以展示其他语言研究对认识汉语句法结构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语法,为理论语言学做出贡献。《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句法学》正是出于此目的,试图拓宽对比探索的领域,把汉语研究与其他语言的研究在理论上结合起来。本书编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李艳慧(AudreyLi)教授、Andrew Simpon教授和台湾清华大学
本文使用历时复合语料库考察一百年来汉语翻译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首次将历时的类比语料用于汉语语言变化研究,侧重从宏观层面探索和分析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翻译语言所起的作用。对词汇、词串和句段长度的分析表明,结构助词(如“所、的”)、数量短语、名物化,以及时态助词(如“着、过”)等是探索现代汉语演化过程的关键切入点。研究指出,汉语句段长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长度增长的主要因素不仅是修饰成分增多,还有结构内部构成的变化。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翻译语言推动现代汉语在多个层面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汉语结构的张力扩
在全球学术日益交融、学术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外语教学与研究》迎来创刊60周年。1957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前身《西方语文》创刊,这是我国外语界创办的首家学术期刊,在我国外语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俄语中数词修饰名词时,有“数+名”和“名+数”这两种语序,其中“数+名”表示确量,而“名+数”这一倒装语序表示约量。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倒装这一特定的句法手段可以表示约量?我们否定了前人提出的“情态说”和“话题说”,提出“约量倒装”的本质是焦点化。从备选语义学来看,焦点化可以触发有关数量的备选集合,这是数量倒装结构可以表示约量的语义基础。
《陈平语言学文选》三卷本2017年7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陈平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座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和洛杉矶加州大学语言学系,分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语义学、语用学、功能语法、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等。
2017年11月1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第二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颁奖典礼暨新时代外语一流学科建设高端论坛”,第二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获奖成果揭晓,王克非教授等的《国外外语教育研究》、钱冠连教授的《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哲学与语用学研究》、潘文国教授和谭慧敏博士的《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荣获二等奖,刘丹青研究员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荣获提名奖。
自上世纪40.50年代美国结构语法理论提出“变换分析”至今,与这种分析方法相关的句法理论和分析技术已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如提出“成分移位分析”“提升并入分析”“拷贝删除分析”等,同时也涉及运用这种方法对其他语法现象的分析。这些分析方法在汉语句法和语义研究中也有大量成功例子。本文简要介绍这些句法分析的成果及最新进展(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希望引起学界重视,并就教于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