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毒副反应种类较多,因人而异,近年来大力推广合理的短程化疗方案,即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链霉素)为基础的6个月抗结核化学药物的治疗。该短程化疗方案的应用,使毒副反应的出现频率相应减少,但药物热反应有所增加,约占发热病人的1%~2%。据临床报道,最易引起药物热的抗结核药首属对氨基水杨酸钠,次为链霉素和利福平,其余如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等也可能诱发药物热,但发生率很低[1]。我科于2014年11月收治1例因服用吡嗪酰胺而发生药物热反应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完成了在医院的治疗,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