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9月劳动保障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江苏黑牡丹集团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邓建军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这既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纺织工人的重视和关怀,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技术工人在纺织行业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不能拥有一批掌握精湛技艺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已日益成为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对此,国家早有深刻的认识。早在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办发[2003]16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单独对人才工作作出的决定,第一次把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四种人才之一。200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这对于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很强的指导性。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
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工业协会的领导下,组织编写并已经国家劳动保障部批准颁布的26个纺织行业特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现已经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职业标准是我们对技能人才进行培训、鉴定的主要依据。
何为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要求,工作要求是分等级编写的,各等级要按照职业活动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工作难度的高低依次递进。具体分为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一)职业功能是指一个职业所要实现的活动目标或是一个职业活动的主要方面(活动项目),其特点有:
1、是一个从业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
2、在工作的全部时间中占相当一部分。
3、在工作周期中定期出现。
此外,根据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可按工作程序、工作领域、工作项目、工作对象或工作成果来划分。一般来说,职业功能(模块)在各等级是一致的,在技师和高级技师中应加上组织管理、培训指导模块,每个职业一般有4~12个职业功能。
(二)工作内容:是指完成职业功能所应做的工作,可以按种类划分,也可以按照程序划分。
工作内容特点:
1、每一项工作内容都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完成,有清楚的开始与结尾。
2、每一项工作内容是能观察到的具体工作单元。
3、每一项工作内容都会产生一种结果、一种产品或完成一项服务。
每项职业功能一般包含2个以上的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要根据不同职业各等级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进行划分。
(三)技能要求:是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和应具备的技能,换句话说,是指一项工作内容或任务进一步细划为若干最狭小、最具体的工作单元。
技能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要对每一条技能有具体的描述、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技能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应掌握的技能、工作难度要求来进行描述。一般不用“了解”、“熟悉”、“掌握”等词语描述同一工作内容,或仅用程度副词来区分不同的等级。
(四)相关知识:指完成每项操作技能应必备的知识,主要指与技能要求相对应的技术要求,有关法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理论知识等。要求低等级掌握的知识,高等级必须掌握,在标准中不再重复提出。
国家职业标准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区别:
从2003年以来,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陆续制定了织布工、细纱工等二十六个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主要区别有以下方面:
一是名称不同。原来叫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现在叫国家职业标准。原来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挡车工的标准是一岗制,不分等级,现在的职业标准是根据不同情况把原来的岗位标准划分为三到五个等级。原来的标准是分专业的,现在的标准是不分专业的,比如织布挡车工,原来有棉纺织布挡车工、毛纺、麻纺织布挡车工,现在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规定都叫织布工。
其次,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主要是:初级工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中级工达到熟练掌握本工种的技术业务水平;高级工达到精通本工种的技术业务,掌握相关工种(岗位)的基本技术业务,及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生产技术或经营的能力。
现在的职业标准对各等级的要求是:初级工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中级工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在特殊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高级工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和培训初、中级人员。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高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此外,结构上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由“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工作实例”以及“名称”、“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和“培训时间”等几项内容组成。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比重表四部分组成。
五十年的历史演变
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发展演变而来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原苏联移植过来的。工956年我国进行工资改革,全国按产业生产技术特点规定工人工资标准。即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特点,建立不同的工资等级制度。在工业企业中,工人一般实行八级工资制度。由此,我国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相应地沿用了八级制。
我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经历了三次修订:1963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和调整工人工资的需要,对工业、建设、交通等七个部门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修订,这是我国第一次修订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文革”结束后,为了加强工人 技术培训和进行工人考核工作,原国家劳动总局从1979年开始,组织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恢复性修订,这是我国第二次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修订。这次修订的标准涉及行业多、工种比较齐全(纺织各行业当时共有工种4700多个),标准要求的技术水平在1963年原有标准基础上也有所提高。纺织各行业当时共有工种4700多个但由于没有进行行业间的综合平衡,因此普遍存在工种划分过细,工种重复交叉严重,等级线随意拔高等问题。经过两次修订,我国形成了一个涵盖近万个工种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体系,对于提高工人队伍素质,加强劳动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劳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适应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原劳动部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国务院46个行业主管部门着手进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第三次修订工作。这次修标将纺织各行业工种归并到2700个,减少了2000多个。
从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应运而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的政策,这对我国社会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199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劳动法》,奠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及其机构的法律基础。
宣传推广,势在必行
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到“十一五”末,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3600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左右;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60%以上;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纲要关键在人,所以纲要提出要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
最近几年,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广国家职业标准,一方面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和鉴定,对技能人才进行评价,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技能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他们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和相关行业协会一起组织了一系列职业技能大赛,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同时我们也注意发现,积极推荐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技能人才。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000多万人。纺织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结构,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邓建军那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各级鉴定机构注重鉴定工作的质量,努力为行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要继续在纺织行业掀起技术练兵岗位成材的高潮,为产业工人岗位成材提供道路,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不能拥有一批掌握精湛技艺的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已日益成为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对此,国家早有深刻的认识。早在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办发[2003]16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单独对人才工作作出的决定,第一次把高技能人才列为国家四种人才之一。200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这对于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很强的指导性。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
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工业协会的领导下,组织编写并已经国家劳动保障部批准颁布的26个纺织行业特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现已经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国家职业标准是我们对技能人才进行培训、鉴定的主要依据。
何为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要求,工作要求是分等级编写的,各等级要按照职业活动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工作难度的高低依次递进。具体分为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一)职业功能是指一个职业所要实现的活动目标或是一个职业活动的主要方面(活动项目),其特点有:
1、是一个从业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
2、在工作的全部时间中占相当一部分。
3、在工作周期中定期出现。
此外,根据不同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可按工作程序、工作领域、工作项目、工作对象或工作成果来划分。一般来说,职业功能(模块)在各等级是一致的,在技师和高级技师中应加上组织管理、培训指导模块,每个职业一般有4~12个职业功能。
(二)工作内容:是指完成职业功能所应做的工作,可以按种类划分,也可以按照程序划分。
工作内容特点:
1、每一项工作内容都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完成,有清楚的开始与结尾。
2、每一项工作内容是能观察到的具体工作单元。
3、每一项工作内容都会产生一种结果、一种产品或完成一项服务。
每项职业功能一般包含2个以上的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要根据不同职业各等级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进行划分。
(三)技能要求:是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和应具备的技能,换句话说,是指一项工作内容或任务进一步细划为若干最狭小、最具体的工作单元。
技能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要对每一条技能有具体的描述、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技能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应掌握的技能、工作难度要求来进行描述。一般不用“了解”、“熟悉”、“掌握”等词语描述同一工作内容,或仅用程度副词来区分不同的等级。
(四)相关知识:指完成每项操作技能应必备的知识,主要指与技能要求相对应的技术要求,有关法规、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理论知识等。要求低等级掌握的知识,高等级必须掌握,在标准中不再重复提出。
国家职业标准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区别:
从2003年以来,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陆续制定了织布工、细纱工等二十六个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主要区别有以下方面:
一是名称不同。原来叫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现在叫国家职业标准。原来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挡车工的标准是一岗制,不分等级,现在的职业标准是根据不同情况把原来的岗位标准划分为三到五个等级。原来的标准是分专业的,现在的标准是不分专业的,比如织布挡车工,原来有棉纺织布挡车工、毛纺、麻纺织布挡车工,现在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规定都叫织布工。
其次,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主要是:初级工达到独立上岗操作的水平;中级工达到熟练掌握本工种的技术业务水平;高级工达到精通本工种的技术业务,掌握相关工种(岗位)的基本技术业务,及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生产技术或经营的能力。
现在的职业标准对各等级的要求是:初级工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中级工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在特殊情况下,能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高级工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和培训初、中级人员。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高级技师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问题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术管理能力。
此外,结构上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由“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工作实例”以及“名称”、“定义”、“适用范围”、“等级线”和“培训时间”等几项内容组成。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比重表四部分组成。
五十年的历史演变
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发展演变而来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原苏联移植过来的。工956年我国进行工资改革,全国按产业生产技术特点规定工人工资标准。即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特点,建立不同的工资等级制度。在工业企业中,工人一般实行八级工资制度。由此,我国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相应地沿用了八级制。
我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经历了三次修订:1963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和调整工人工资的需要,对工业、建设、交通等七个部门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修订,这是我国第一次修订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文革”结束后,为了加强工人 技术培训和进行工人考核工作,原国家劳动总局从1979年开始,组织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恢复性修订,这是我国第二次对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修订。这次修订的标准涉及行业多、工种比较齐全(纺织各行业当时共有工种4700多个),标准要求的技术水平在1963年原有标准基础上也有所提高。纺织各行业当时共有工种4700多个但由于没有进行行业间的综合平衡,因此普遍存在工种划分过细,工种重复交叉严重,等级线随意拔高等问题。经过两次修订,我国形成了一个涵盖近万个工种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体系,对于提高工人队伍素质,加强劳动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劳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适应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原劳动部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国务院46个行业主管部门着手进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第三次修订工作。这次修标将纺织各行业工种归并到2700个,减少了2000多个。
从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需要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应运而生。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首次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的政策,这对我国社会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199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劳动法》,奠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及其机构的法律基础。
宣传推广,势在必行
纺织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到“十一五”末,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3600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左右;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60%以上;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纲要关键在人,所以纲要提出要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行业人力资源素质。
最近几年,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推广国家职业标准,一方面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和鉴定,对技能人才进行评价,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立技能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他们得到社会的承认。并且和相关行业协会一起组织了一系列职业技能大赛,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同时我们也注意发现,积极推荐在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技能人才。纺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000多万人。纺织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产业结构,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邓建军那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各级鉴定机构注重鉴定工作的质量,努力为行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要继续在纺织行业掀起技术练兵岗位成材的高潮,为产业工人岗位成材提供道路,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