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年开始,一些同学进入了高中。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后,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特别是个别初中数学成绩优良的学生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致使有的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如何产生的呢?本人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调查了解,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高中教材在衔接上存在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每一问题的提出都较实际,教材文字简练,而且贴近生活的事例较多,且公式、概念的推导,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一认知规律。教材编写上注意难度的平缓,深入浅出,通过直观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公式、定理,学生容易掌握和记忆,稍有难度的内容,则降低要求及标准。例如:初中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内容已把难度降到最低限度,只要求简单的记忆,一元一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内容在初中只介绍基本原理和方法。从整体上看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显得较为直观,而与初中内容有衔接的集合、映射及函数定义这些知识,学生从未接触过,属于近世代数的初步知识。抽象的函数定义、难以理解的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还有难度较大的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指数方程、对数方程这两类超越方程,同时又有难建立空间概念的《立体几何》,过多的字母、符号、性质、定理、定义、公式、公理等,很容易混淆,再加之学生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适应性训练等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高中内容难以理解,望而生畏。
  
  二、初高中学生在学法、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是靠记忆,不太注重理解。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一般靠形象思维,通过具体的特例、实例,直观地理解、记忆学习内容,解决问题也仅通过记忆中的知识。初中的公式定理一般情况下只要求能背熟结论,很少要求学生掌握定理公式的推导及来龙去脉。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记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牢,造成“消化不良”,难以灵活运用的主要原因。初中学生只限于教师的讲解和書本知识,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由记忆向理解转变,由依赖、被动接受向独立、主动方面转变。初中生完全按教师讲述的方法进行练习复习,教师举例以及课内外练习,都是重复地讲(时间充足),不提倡举一反三。学生只按教师讲的思路就能很好地完成一堂课,课下大部分学生都是按要求照教师讲的例题方法往上套,很少或根本不去钻研教材,形成了“听课→训练→课外练习→听课”这种固定的学习模式,一旦碰到稍难的、复杂的试题,只能依赖教师讲解。高中阶段,老师的引导较多,讲的较少,主要靠学生主动学。学生主要是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互相探讨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来说还很不适应,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吃力。
  
  三、初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就本地区而言,大部分高中是独立高中,初中教师对高中教学了解不深,高中教师对初中内容、教法所知甚微,高中教师长期与高中的学生、教材接触,对初中生的思维方法感到生疏,完全按高中的思路,以高考的要求为目的教学。高中数学教师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能力的培养。这种教法对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初中数学教师精讲多练,且对重点、难点反复讲解,高中数学教材则开始很抽象的授课。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会在眼神、姿态、表情及课堂气氛中反映出来。所以教师应该一边认真上课,一边仔细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和神情变化,以控制和调节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的国度,阅读鉴赏诗歌不仅能让我们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高中课本第三册节选了从《诗经》到唐宋时期的一些优秀诗篇作为范文让学生阅读和欣赏。那么,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    一、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诗的情感,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对于诗歌,尤应如此,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对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材)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小组合作 学习 有效性   
期刊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如何在音乐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是我们当今研究的主题。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 提供 参与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课堂教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
期刊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表现一个民族的某种民族精神,表现全人类的某种普遍文化心理。引导学生超越性、深层次地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期刊
我校是江苏省农村示范初级中学,地处武进区东北角,多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学校的学科竞赛、教学质量评估成绩近年来一直名列全区前茅。为了贯彻中央政治局2007年4月23日加强青少年体质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上午10时——11时启动“阳光体育活动”,号召全国亿万学生集中锻炼一小时;2008年教育部下
期刊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树立德育新理念,创新机制,改革德育内容和方法,构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 德育 实效性    高校的德育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高校的智育、体育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总教育目标。德育的实效性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一致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门富含情感的艺术,由此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新课改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情感体验注重与否直接关系着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关系着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成败。本文从情感体验的独特性及其过程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注重情感体验。  關键词:音乐 实践教学 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富含情感的艺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我们的音
期刊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创设自主、和谐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1.自主内化式    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尾通过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归纳概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与旧知相联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资源来源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为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习语文。    一、到生活中识字    小学生需要大量的识字,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儿童学习汉字,受到教师、教材
期刊
摘要: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低年级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直接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基础。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刚入学的孩子,一方面积累的字词不多,生活经验贫乏;另一方面,却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因此,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迈出写作的第一步,逐渐将学生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