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患者58例唇腺IgG4的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以往确诊为干燥综合征(SS)的患者其临床特点及唇腺病理中IgG4抗体的分析,探讨米库利奇病(MD)与SS的差异及其早期诊治的关键.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8例SS患者唇腺标本中的IgG4水平及病理情况,分析其临床资料,揭示IgG4阳性与阴性患者各指标问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gG4阳性组患者共9例,男女比例1∶2;阴性组49例,男女比例1∶5.IgG4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淋巴细胞[分别为(2.4±0.8)×109/L和(1.4±0.7)×109/L]、C反应蛋白[分别为(52±60)和(15±17) mg/L]、IgM[分别为(1.2±0.7)和(1.8±0.8)g/L]、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6%和87%)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和5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既往对MD认识局限,且两病临床表现相似,未行IgG4血清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致使该地区有部分可能为MD的患者被认为是SS.行血清及唇腺IgG4抗体检查加以鉴别,有利于明确诊断,采取适宜治疗。

其他文献
患者女,23岁.因反复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5年于2005年8月22日入院.5年前因发热、口腔溃疡、面部红斑、指端疼痛、紫绀就诊于外院,因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及抗n-RNA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予泼尼松45 mg/d加磷酸氯喹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至20 mg/d时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反复,后
期刊
2005年首次定义辅助l性T细胞17(Th17细胞)是一种完全不同于Th1和Th2的CD4+T细胞^[1],并证实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期刊
2010年1月北美风湿病研究协会(CORRONA)在AnnRheum Dis发表了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肝损害发生情况的临床研究结果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1953例类风湿关节炎和151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接受MTX和(或)来氟米特治疗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肝损害的定义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高于正常卜限的1或2倍.根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用MTX、单用来氟米特、M
期刊
目的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CTD-I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患者肺组织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总m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法检测TNF-α mRNA,TGF-β mRNA相对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的TNF-α、TGF-β含量及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
目的 了解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09例RA患者,2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19名健康对照血清中抗MCV抗体、GPI和抗CCP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RA组抗MCV抗体和GPI阳性率及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
说明:(1)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汉字的拼音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部(字母)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期刊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清内皮素(ET)水平以及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前后血清中ET的变化,并与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ET与PBC疾病进展的关系.通过ET作用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引起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探讨ET在PBC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量PBC患者外周血
选择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同时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对2535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BA)患者进行长达10年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说明其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胞膜窖(caveolae)是细胞质膜表面特异性的内陷囊状结构,而窖蛋白(caveolin)是构成caveolae的标志性结构分子.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caveolae和caveolin的细胞生理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细胞内物质转运,稳定胆固醇,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衰老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肌肉退行性病变等)的发病过程中作为一个衰老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得到
期刊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川崎病住院患儿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川崎病,降低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儿童医院杜忠东教授提供的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温州地区经住院治疗的全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数为827例,其中完全川崎病占74.12%,不完全川崎病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