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文化课程,承担了对职校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导、培养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思维 培养 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文化课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加强职校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化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目标决定了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但在目前,职校偏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语文基础课的学习,笔者以为这会极大地阻碍职校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创新就是突破现有的固定模式,创造出新颖的、不同于以往的产品、思想或方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苦思冥想就能实现的,它必须在一定思维模式的引导下才能实现,这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一种有别于以往或者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它是指打破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思维定势、惯性的约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认识活动。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对于即将走进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职校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为,语文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培养其想象思维能力,它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最后是要培养其情境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智慧的提高都是在对情境的理解中实现的。
二、发散思维的引导
创新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思维发散,不固定于一个“点”,而是呈扇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探究不同的解答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用“逆向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文体改写,还可特意设计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培养发散思维。例如《谈骨气》一文,文章开头便开门见山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下来按照常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课文作者的举例来说明、论证这一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相对比较轻松,学生也已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但长此以往却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突破常规,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必拘泥于课本的限制,自己举例论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人骨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因而掌握知识牢固,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极大地提高。
三、想象思维的启迪
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是想象。职校生正处于人生中思维最活跃、最开放的青春期。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职校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望庐山瀑布》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把庐山的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丽,恰当的比喻,自然、新奇而又真切;“挂”“飞”等动词又把庐山瀑布描绘得生动、形象、逼真,“落”字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笔者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诗的绘景和自己的理解,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用300左右的文字描绘一幅“庐山瀑布”美丽如画的景色。学生纷纷展开丰富的联想,他们用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来想象自己心中的“庐山瀑布”,有写实、有写意、有魔幻。看了学生的文章,笔者不由地感叹,我们的学生并不缺乏奇思妙想,他们最缺的是对其想象思维的启迪、引导。只要教师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质,开拓其创新思维能力。
四、情境思维的感悟
目前,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透过这些作品学习优美的文字艺术,更要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写作情境。每一篇文章都是每一位作者眼中的世界。通过感悟这些作品,我们走进了历史,也更好地领会了现实。读李白的诗,我们体会到洒脱个性的张扬,看到盛世大唐的蒸蒸日上;读朱自清的散文,我们感知到春天生机的盎然,感悟到时光的匆匆易逝,感受到荷塘朦胧的月色;透过余秋雨的笔,逐渐学会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学会做人要诚信的基本道理;透过鲁迅的呐喊,我们看到了他刚正不阿、立场鲜明的品格,学习他对事业、对生活的真诚投入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情境思维的感悟,就能不断地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将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发展成为创新教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关键词:思维 培养 语文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文化课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加强职校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化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目标决定了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但在目前,职校偏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语文基础课的学习,笔者以为这会极大地阻碍职校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创新就是突破现有的固定模式,创造出新颖的、不同于以往的产品、思想或方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苦思冥想就能实现的,它必须在一定思维模式的引导下才能实现,这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一种有别于以往或者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它是指打破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思维定势、惯性的约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认识活动。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对于即将走进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职校生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为,语文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培养其想象思维能力,它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最后是要培养其情境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形成、智慧的提高都是在对情境的理解中实现的。
二、发散思维的引导
创新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思维发散,不固定于一个“点”,而是呈扇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探究不同的解答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用“逆向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文体改写,还可特意设计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培养发散思维。例如《谈骨气》一文,文章开头便开门见山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下来按照常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课文作者的举例来说明、论证这一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相对比较轻松,学生也已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但长此以往却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突破常规,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必拘泥于课本的限制,自己举例论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人骨气。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因而掌握知识牢固,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极大地提高。
三、想象思维的启迪
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是想象。职校生正处于人生中思维最活跃、最开放的青春期。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职校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望庐山瀑布》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名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把庐山的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丽,恰当的比喻,自然、新奇而又真切;“挂”“飞”等动词又把庐山瀑布描绘得生动、形象、逼真,“落”字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笔者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诗的绘景和自己的理解,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用300左右的文字描绘一幅“庐山瀑布”美丽如画的景色。学生纷纷展开丰富的联想,他们用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来想象自己心中的“庐山瀑布”,有写实、有写意、有魔幻。看了学生的文章,笔者不由地感叹,我们的学生并不缺乏奇思妙想,他们最缺的是对其想象思维的启迪、引导。只要教师放下架子,解放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质,开拓其创新思维能力。
四、情境思维的感悟
目前,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绝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透过这些作品学习优美的文字艺术,更要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写作情境。每一篇文章都是每一位作者眼中的世界。通过感悟这些作品,我们走进了历史,也更好地领会了现实。读李白的诗,我们体会到洒脱个性的张扬,看到盛世大唐的蒸蒸日上;读朱自清的散文,我们感知到春天生机的盎然,感悟到时光的匆匆易逝,感受到荷塘朦胧的月色;透过余秋雨的笔,逐渐学会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学会做人要诚信的基本道理;透过鲁迅的呐喊,我们看到了他刚正不阿、立场鲜明的品格,学习他对事业、对生活的真诚投入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情境思维的感悟,就能不断地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将传统的语文教学真正发展成为创新教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