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发展趋势前瞻

来源 :人口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影响未来30年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结构、2050年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多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运用人口普查以及1%人口抽样调查等数据对中国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历史演进做出回顾的基础上着重预测未来趋势.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在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从八成不识字到八成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距趋于缩小;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可达10年,基本具备高中教育水平,且男女两性老年人口教育不平等的状况将会显著改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快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的时代同时也是老年教育水平大提升的时代,这可以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等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其他文献
利用非期望SBM模型测度2009—2018年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源生态效率,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重点考察技术创新对能源生态效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一,黄河中下游地区2009—2018年能源生态效率呈周期性波动变化,技术创新能力呈先减后增的U型趋势,二者基尼系数始终呈“前低后高”分布;其二,能源生态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主要发生在低高(L—H)和低低(L—L)象限,热点区域分布于河南省南部,冷点区域主要位于山西省;其三,技术创新、外商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能源生态效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技术创新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推拉理论框架下,从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融入特征三个维度分析了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居留及落户三阶段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户籍流动人口以域内流动为主,居留意愿显著高于落户意愿,其中域外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落户意愿显著高于域内流动人口;户口性质、宅基地权益与人均GDP是影响人口流动决策的主要因素;年轻、已婚、农业户口及高学历人群更倾向于长期居留并落户;承包地可以提高域内居留意愿,但对落户意愿产生抑制;子女随迁是区域外落户的首要考虑因素,参加医疗保险则是区域内落户的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山东省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山东省针对红色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保护,通过分析其立法现状,发现在与上位法衔接、非物质红色文化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促进山东省红色文化立法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的相关内容,与上位法合理衔接,通过地方立法确立红色文化损害评估机制,落实红色文化保护具体管理责任,构建全面、系统、综合的山东省红色文化立法保护体
新冠疫情的“超常规”管控举措影响了城市人口分布,研究其演变规律有助于疫情管控期间城市人口活动规律认知、聚集趋势判断,以及指导精准化管控分区划分和场所差异化管控.基于百度热力和POI数据,采用人口密度指数、ESDA及地理探测器,分析了西安市在2020年2-4月疫情管控期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安市人口密度值及人口密度波动幅度由一环向郊外递减,且人口数量及人口流动性逐渐恢复.与非疫情阶段相比,居民的日常活动周期未发生较大变化,但受复工后企业错峰午休以及居民减少外出影响,活动特征在局部表
老年人独居比例和孤独感的上升已经成为家庭现代化转型中的典型现象,现有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忽视了社会网络的视角.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了社会网络在老年人独居和孤独感之间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老年人独居并不意味着会感到孤独,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加重或缓解了独居带来的孤独感上升.具体而言:第一,老年人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多元-活跃型、社会-消极型、子女-消极型和单一-活跃型四种类型;资源禀赋丰富的老年人具有多元-活跃型社会网络的概率更大.第二,仅
在译作中如何体现原作的文学性是文学典籍翻译的核心问题,而“前景化”是实现文学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劳山道士》的5个英译本,对比原作和不同译作的前景化特征并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译入语为母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运用较好,而译入语为外语的译者前景化手段使用相对欠缺;可以从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探究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和译者动机;最终提出了忠实原文前景化特征,增加译文可读性,以及中外合作翻译等翻译策略与建议.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回目与《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葡萄架”一词,含义并不相同,《金瓶梅》为实景描写,而《醒世姻缘传》一书则是用典,典故出处为明代笑话集《解愠编》,其含义为“惧内”与“面有伤痕”,这样《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才与正文相应.
魏尔伦提出“音乐先于一切”的诗学理论,重视音乐性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他用语言模仿乐音,以独特的声响打通人的感官,实现感觉挪移,以求达成波德莱尔的“横向应和”.诗人借助“再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诗意如音乐回环往复,从而推动语言的所指多层次地向纵深扩展,最终达到表层和深层的“纵向应和”.“复调”作曲技巧的运用,既构建了立体有形的外部世界,又表达了无形无边的人类情感,实现了“横向应和”与“纵向应和”的结合,诗义直达无限.魏尔伦的诗歌通过有形与无形之间无限的展示空间,较为全面地表现世界和人性的本质.由此,魏尔伦以
私塾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山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虽经清末改良,学校教育逐渐替代其成为主导形式,但私塾在近代社会中一直存在.大量资料表明,私塾在近代山东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1905—1919年,私塾仍是山东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1919—1937年,私塾为山东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1937—1945年,私塾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民族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认可其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地位以及与乡村社会的适应性是私塾仍发挥作用的原因.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科研基础薄弱,对所办学报经费投入有限及编辑人员业务水平等原因,其学报面临着稿源学术水平低、稿件涵盖面“全而散”、传播及学术影响力弱、办刊封闭性强等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学报的出身和定位决定其刊文“全”而“散”和封闭性、依托的平台低导致高质量的稿源少、办刊学校的投入有限、期刊评价和分级的影响、办刊高校对教师科研的高要求与学报地位的尴尬等.为改变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学报的现状,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应明确其存在的价值,确立学报的办刊主方向,培养稳定的高水平作者队伍,学校提高办刊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