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阅读花,酿习作蜜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一语道出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读书如采花,习作如酿蜜。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如同春天百花园里那姹紫嫣红的鲜花,学生只有如蜜蜂般采过百花,学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的方法,才能获得表达技能,练就语文表达的基本功,酿成甘美的习作之蜜来。我通过“课堂小练笔”这种形式,把练笔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日积月累,积微成著,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一、 练在“咬文嚼字”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苏教版三下《荷花》教学片段:
  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别的字?
  生:钻、挤、露、伸。
  师:叶圣陶是语言大师,这些字他都没有用,就用了一个“冒”字。好的文字是需要花时间慢慢咀嚼的。你们再读读,你觉得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
  生:为了让自己能钻出来,拼命往上挤。
  生:一个不让一个,都想先长出来。
  生:争先恐后地长出来,它们都想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
  生:迫不及待地长出来,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师:有的同学还体会到荷花的一种心情,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可以看到外面多彩的世界了。
  生:欣喜若狂。
  师:是的,不用“钻”,不用“挤”,不用“露”,就用了一个“冒”字,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高兴、激动,荷花的欣喜若狂,荷花的心花怒放。想不想看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播放课件,随着音乐和画面旁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兴奋,那么欣喜,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什么?仿佛想做什么?现在,你就是这池中的一朵白荷花,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请写在课堂练笔本上。(练笔后交流)
  生:我看到了蓝湛湛的天空,清凌凌的池水,绿油油的荷叶,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呀!
  师:你能用上以前学过的课文《世界多美呀》中的句子,很好!积累、运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生:我穿着碧绿的裙子,洁白的衬衫,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我多美呀!
  生:刚刚有一只蜻蜓落在我头上,告诉我她昨夜做的好梦。我有了新朋友了,多快乐呀!
  生:我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瞧我多美呀,那儿有一只小青蛙正在用歌声夸我漂亮呢。
  师:老师知道了,你们每个人心中都绽放了一朵美丽的荷花。
  瞧,同学们小练笔中的语言多么生动,多么富有童真童趣。读与写的交融,审美与想象的交融,以课文为依托的小练笔,课内训练,课内交流,读写结合,对名家名篇的写法悠然意会。
  二、 练在词语精妙处,习得方法,酿成新蜜
  中年级语文教学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和感受建立在“读书”和“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学会在思考中感悟,写下读书的体会,并且习得写作的方法,是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学会读中思,思中悟,悟后得。
  苏教版四上《田园诗情》教学片段:
  师:《田园诗情》里荷兰的美和我们上学期学的《东方明珠》一文中香港的美一样吗?
  生:不一样。《东方明珠》一课让我们感受到香港的美是一种热闹、繁华、现代感强的美;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荷兰宁静、悠闲、诗意的美。
  生:《东方明珠》一课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香港的美就像玫瑰花一样热烈奔放,而《田园诗情》里荷兰就像它的国花郁金香一样淡雅芬芳,是飘着屡屡幽香的美。
  师:你的语言也像这篇课文一样富有诗意。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夜晚的荷兰是诗情画意的呢?
  生:我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些词句中,体会到荷兰的夜晚是那么宁静美好。
  生:我在读这些词句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
  生:这么静谧美好的夜晚就是一首诗、一幅画。
  师:作者选用几个有代表性的词语,把荷兰夜晚的宁静写得如诗如画,我们学语文,还得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你能照样子写写我们夜晚的校园,或者夜晚的小区吗?(练笔后交流)
  生:校园的夜晚寂静极了。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消失了,操场上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身影不见了,老师办公室里的灯光熄灭了。无声的操场,安静的教室,沉默的图书馆,只有不远处的一座千年古塔陪伴着进入梦乡的校园。
  生:小区的深夜寂静无声。蛐蛐不叫了,水池里的青蛙也停止了歌唱。酣睡的高楼,沉静的桂树,微弱的灯光,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汽车喇叭声,打破了小区的宁静。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体会到精当的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用词不同,表现出的美也各不相同,你们还学会了用恰当的词语、并列的句式来把某种场景或环境写具体。词语就像花朵,各朵有各朵的姿态,各朵有各朵的情趣,用词的变化万端,呈现出的意境也才会像春天的百花园五彩缤纷。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中学习表达方法,获得表达技能,练就语文表达的基本功。将习作意识融入阅读教学活动,既能改变当下语文教学读写割裂的现状,又能改变学生习作量、习作时间无法保证的状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采得百花,酿就新蜜。
  三、 练在典型句式处,日积月累,生动习作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应以文本为依托,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生仿照文本中的典型句式进行随堂练笔的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生成写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形成技能,获得发展。   苏教版四上《泉城》教学片段:
  师: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如果让你当小导游,概括介绍一下济南的泉,你会选择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生: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做采访状)你听了以后想去观赏吗?为什么?
  生:我想去,因为我觉得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形态各异,声音更是变化多端,所以很想亲自感受一番。
  师:作者是怎样把济南泉水的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写出来的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的表达方法。
  生:课文用排比的句式、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济南泉水的奇丽。
  生: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句把泉水喷涌的形态和声音描绘得非常生动传神。我们读了以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作者把自己看到的泉城泉水的美用比喻的方法、排比的句式表现出来,把自己对泉城的喜爱之情蕴含于字里行间。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夸夸我们自己的家乡吗?(练笔后交流)
  生:我的家乡在六安,这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有驰名中外的六安瓜片,有脆中带酥的徐集花生糖,有美味无比的三十铺板鸭,有外酥内软的八公山豆腐,有“软黄金”之称的霍山石斛,有金寨柔滑细腻的丝绸……
  生:我家乡的公园可多了,有以千年古塔得名的南塔公园,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有依水而建的滨河公园,玉石砌成的小桥上游人如织;有古木参天的中央森林公园,漫步其中,犹如画中游;最妙的是夜晚的九墩塘公园,岸边的华灯绿柳倒映在湖水中,仿佛仙境一般。
  师:这种排比的句式非常适合做概括介绍,从同学们的语言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材中选用的文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之作,我们利用文本中精彩的表达方式,巧用技能迁移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诉诸笔端,他们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小练笔中充实起来。围绕课文为依托的小练笔,当堂训练,当堂内化,为写作提供积累,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名家名篇写法的迁移。一课一练,为习作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
  四、 练在段落结构处,结合文本,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的目标,“第二学段开始‘习作’”。中年级的阅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写作目标也提出要有段落意识。张志公先生指出:“一段话不连贯,疙疙瘩瘩的,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这样组成的一篇文章,怎么可能是好文章呢?能够写好一段连贯的话,正误优劣以至趣味风格都显示清楚了,几乎可以断言,也一定能写好一篇。”可见段落写作的训练非常重要。中年级教材的选文有许多都是总分或总分总结构,这种文章结构方式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平时的课堂小练笔中,加强这种结构方式的指导,并能结合阅读教学内容经常练习,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以及所传递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训练他们布局谋篇的能力,最终形成习作技能。
  苏教版四上《桂花雨》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再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摇花乐的有关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插图想象摇桂花的情景,和作者一同分享童年的欢乐。
  师:桂花摇落时的情景美吗?美在哪里?
  生: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我们”都有谁?桂花摇落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想象摇桂花时的每一幅画面,写下来。可以把每一幅画面用一个中心词概括,把它用在首句中。(练笔后交流)
  生:我摇桂花乐。我抱着桂树使劲地摇,桂花像春雨一样细细地下着,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有一朵落在我的鼻尖上,香香的、甜甜的。还有几朵调皮的桂花落到我脖颈间,痒痒的、酥酥的,我仰着头,咯咯地傻笑着。
  生:姐姐摇桂花乐。桂花绵绵地、密密地散落下来,落在姐姐乌黑的发梢上,落在姐姐甜美白皙的脸蛋上,落在姐姐象牙色的罩衫上,姐姐就像飘飘欲仙的花仙子了。
  生:哥哥摇花乐。哥哥力气特别大,你看他使劲一摇,桂花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花地毯。哥哥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引得我家的小花狗也来凑热闹,在哥哥脚边窜来窜去。我叫道:啊,我家的小花狗也变成香的了!
  师:童年摇桂花的情景就像一首温馨的小诗,留在我记忆深处,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绘在我心头,时时忆起,点点滴滴怎一个“乐”字了得。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语言文字运用,并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育专家崔峦先生也强调要读写结合,读写贯通,以读促写,不能读写分家,到习作课上才谈习作。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研读文本,找准练笔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对话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用的“活”的语言,在语言实践中,进行相关的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构思作品的方法技能,便能悠闲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习作表达是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方法指导、语言实践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能把时间更多的花在关注语言材料的积累、表达规律的指导、遣词造句的体味上,就能将习作教学中的难题在阅读教学中悄然破解,就能让阅读教学推手习作之花精彩绽放。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以‘语文素养—养成’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程深度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20480)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城南小学)
其他文献
苏教版二下第五课《雨后》是冰心的一首小诗,开头是:“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会雨后广场上,赤脚戏水的顽童的快乐,那位大姐姐模样的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神仙是什么样的吗?”  “神仙是自由自在的。”  “神仙都是很快乐的。”  “神仙们过得很幸福。”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难得举起了手,
期刊
前不久,听了人教版三下《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辐射全文的核心问题,力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问题设计指向不同,导致效果大相径庭。  【案例1】  师:同学们,读了全文,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美。  师:燕子美在哪里?  生:外形很美。  生:飞行的样子很美。  生:休息的样子很美。  师:是呀,燕子多美呀!那么,燕子究竟美在哪里呢?现在,就让我
期刊
一、练生字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就是在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奠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辅助功能,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教学时,可以给生字标注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放在句中认读,并关注其中的多音字(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以及音变字)在理解字义方面,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新华字典》这一重要工具,同时,还可以通过讲解字理以及
期刊
一、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  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追寻表述最为生动最为深刻的是庄子,他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1]描绘了芒忽恣纵的心态,奔放不羁的性格,以及自由自在的精神生活。最能体现庄子向往精神自由的一个词就是——“游”。“游者,象征无所拘碍之自得自由的状态。总括言之,即形容精神由解放而得到自由活动的情形。”[2]正因为如此,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也可以用“游”
期刊
我们研发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都是在课堂的教学现场建构的,也是在教学现场的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且每一种不同类型课文的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都是在若干节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研发出来的,直接践行的课例已愈百节,其基本结构模式简介如下:  【编者按】著名特级教师刘友开和他的研究团队——镇江市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主研的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课文有效
期刊
一、 复习词语,整体把握  (出示词语)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景色秀丽  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轻轻走进 恭敬等候  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最后取胜 统一天下  1. 谁愿意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2. 听读以后,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排词语都是课文中人物的名字;第二排词语都是写隆中景色;第三排词语都是写刘备的动作;第四排词语都是写诸葛亮对当时形势分析后提出的取胜
期刊
编者的话:《大自然的文字》这类课文,很容易上成科学课,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其实就六年级学生而言,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并非难事。那么究竟怎样以课文为凭借,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悟得课文的表达方法,习得课文的规范语言,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体现鲜明的“生长性”?王晓奕老师执教、薛法根老师评析的这一典型课例,将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板
期刊
苏教版四下《祁黄羊》是一篇历史故事,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祁黄羊让位举贤的事。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最后一部分时,正是没放过一个“意外”资源,进行有效的引导,让课堂在生成中绽放出了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  师: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人啊!  生:老师,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祁黄羊并不是出以公心,这正是他的谋略。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
期刊
进入三年级后,我发现班级中喜爱读课外书的学生少了。午间静读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好多男生在玩一种叫做“精灵”的玩具——就是各种小动物的奇怪模型。还有一些同学在空闲的时候,围在一起看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10岁,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黄金时间。怎样把我的这群小豆豆的心思从玩具“精灵”和众多的漫画书中呼唤回来呢?  偶然想起清代的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写道: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
期刊
王国维先生曾经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比喻成功人士所达到的境界。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想让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件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教科研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体味一下“灯火阑珊处”所带来的喜悦与收获。  一、迷惘与沉思  记得几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教育科研”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当时我带着满腔热情与自信走上了讲台,自我感觉良好地做着两件事:一是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