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如在探究“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之前,教师可提出问题:人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的说法对吗?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讨论、查阅教材,求知欲望很强烈;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讨论、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在看似玩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实验活动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给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阅读、提问、假设、验证等),并使学生热爱活动探究的情感得到了培养。
  二、加强实验教学,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相关化学知识的讲授完成之后进行,目的是验证或巩固这一知识。学生做分组实验,变成了“按部就班”,学生用不着多动脑筋就可以完成任务,实验课变成可上可不上。要想把新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就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即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因此要加强实验的探究性而不是简单的验证。具体做法是:在学习某一课题知识之前,先安排学生设计有关实验,然后在实验室完成分组实验。注意课前要强调安全问题,以防发生事故。实验报告设计应要求为: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精心构思,设计实验步骤(可按教材设计步骤,也可按自己的思路设计出可行性步骤);根据实验步骤,选择仪器和药品;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现象、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写实验心得。这样,实施起来会比以前的分组实验多花一些时间,但有记忆长久、理解深刻、知识建构自然等优点。如在课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不能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要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有三种可能: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接着设计实验方案,即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从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通过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的实施,发现这两个实验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比较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再思考可采取的措施,重新设计实验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这样,学生就能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
  通过课堂上不断引导、探究,学生的活动探究能力逐渐得到了培养,并领悟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即: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高探究能力
  猜想并提出可能出现的结论、验证猜想结果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在开始学习化学阶段,要多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突破教师没讲过的束缚。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问题,并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及通过实验等活动探究,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并增强提出合理的猜想加以论证的能力。如学习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后,针对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否找到一种物质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使生成物质量比这种物质质量大?学生通过讨论后,提出了多种猜想:①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②铁钉在空气中生锈;③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④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产生白膜;⑤绿色植物在空气中发生光合作用;等等。教师可针对实验操作的可行性,筛选出探究方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利用习题课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使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学生不仅敢于猜想也敢于动手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不仅得到巩固,而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理论指导实验、实验结论上升为新的理论,理论、实验反复循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科体系、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中曹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在ad hoc网络中TCP协议的主要缺陷,并对目前提出的几种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研究方向.
【摘 要】英语的听力能力作为一项获取信息的重要技能在交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现在初中英语听力存在的障碍,有针对性提出了训练策略。  【关键词】英语听力;障碍;训练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各级听力标准作除了相应的规定,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对听力教学的研究存在着一些问题,听力技能训练的地位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
一、从加速度的定义式说起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确定了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也就确定了加速度a的方向。对于质点在一维空间的运动,先规定速度的正方向,用正负表示初速度v1和末速度v2的方向,速度的变化量△v= v2-v1,时间△t= t2-t1,再根据列式求解,结果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普通高中人教版必修教材从“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速度的定义”
数学空间观念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要求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网络的发展正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的方向演进,虽然因特网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数据型业务不断涌现,但受制于现有的电信网络和IP网络结构和技术,如何实现数据与语音业务的融合,如何
本文简要介绍了ATM的特点,详细介绍了ATM的分层结构,业务类型及QoS技术,最后介绍了B-ISDN的维护原则和控制信令功能。
作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兽医在临床上"四诊参合"的辨证过程。
“勤学务实,巧思求新”——评李衡眉著《昭穆制度研究》王仁厚著名历史学家、前《历史研究》主编田居俭先生在为李衡眉教授的《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所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