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大半年的艰难博弈,山东钢铁终于笑到了最后。2009年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钢铁正式签订重组协议,杜双华将告别他一手打造6年多的民营钢企。这场重组大戏的结局似乎从开始就已经注定,民企的被“鲸吞”不可避免。而山钢集团也成功上位,成为国内钢铁业仅次于宝钢的亚军,使山东大钢铁的战略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
钢铁新贵花落日照
若不是那场大地震之后的善举,一向行事低调的日钢掌门人杜双华至今也未必为公众所知。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仅仅几天,日钢集团迅疾宣布捐款人民币1亿元,为当时海内捐款之最。一时间,全中国都知道了山东有个日照,日照有个日钢。然而,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日钢是个纯正的民营企业,它还有个低调的富豪老总杜双华。
其实,杜双华结缘日照只有不到7年的时间。作为山东半岛海岸线上的一个新兴港口城市,日照拥有条件优良的铁矿石码头,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最早的首钢搬迁的首选地,到宝钢筹建时的备选城市,“钢铁梦”始终是日照市政府的追求。但日照打造工业城市的支柱产业选择并不多,而那时杜双华的河北钢铁集团正在飞速发展,双方一拍即合。
2003年2月,日照钢铁公司正式成立。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在当年的9月28日出铁出钢,历时181天,创下了世界钢铁行业的奇迹,被称为‘日钢速度’。”
经过5年的发展,日照钢铁产钢能力已达到1100万吨,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超过50亿元。即使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之后的2009年上半年,日钢的利润同样达到18亿元左右,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九名,进入了全国前10大钢铁公司之列。 个让人不得不去重新审视的钢铁新贵逐渐浮出水面,而对其最感兴趣的当数身处山东腹地同样是刚刚崛起的钢铁巨头——山东钢铁集团。
重组志在必得
山东钢铁集团是为山东省内钢铁产业调整而设立的,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的,于2008年3月17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达3160万吨。
山钢成立不久。就把重组的目标瞄向了日钢。换言之,山钢成立之时就已经把日钢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中。
进入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加速了这场重组大戏的进程。11月5日,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山东钢铁和日钢集团签订了重组意向书,由山东钢铁重组日钢集团。毕竟,在山东省政府打造日照“临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宏大战略下,杜双华和日钢的命运也就相对显得微小。但带领日钢路快马加鞭过来的杜双华不会让重组一蹴而就。一方面减产裁员,把抵押在港口的铁矿石卖掉套现,解除订购矿船的合约,断臂求生存。另方面,通过两次增持股份,掌控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打造新的运作平台,彰显其极为老练的资本运作能力。
重组意向书签订仅仅几天之后,杜双华便开始利用海外平台,使日照钢铁的部分资产“资本化”。首先,杜双华通过其控股的一家海外注册公司HSIL,两次以场外增持的方式,购入在香港上市的开源控股股份总计7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9.83%,成为开源控股当时最大的股东。
开源控股为何能得到杜双华如此青睐?答案半年后揭晓——2009年5月19日,在开源控股公司当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以100%的赞成票通过了以52亿港元的总代价,通过收购香港誉进公司,间接获得了日照型钢公司和日照钢铁公司各30%股权,以及日照钢铁轧钢公司25%的权益。而这些,都是日钢的核心资产。
杜双华步步为营,通过一系列的海外资本运作实现了日钢部分资产上市,为重组增加了一道门槛。山东钢铁不只需要重组日照钢铁的内资资产,还要重组在香港上市的外资资产,而后者付出的成本或许更大一些。即使重组之路继续走下去,日钢也可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而做准备,为重组增加一大砝码。
但是,山东省“大钢铁”的梦想必须要实现,山钢对日钢志在必得。即使在重组频频遇阻之时,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邹仲琛也曾多次在集团内部会议上强调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的决心。即便在杜双华成功“借壳上市”之后,邹仲琛的态度依旧坚决。
2009年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与日照钢铁公司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重组协议对重组原则、重组方式、重组资产的范围、重组资产的评估、重组工作进程、员工安置等进行了明确约定。协议书签署后,双方将立即启动资产评估等各项工作。
重组悬念犹存
然而,说重组既定还言之尚早。杜双华手中33%的股权为这场精彩的重组大戏埋下了伏笔。
首先,此次山钢之所以并购日钢67%的股权,是因为其余日钢股权已注入前面提到的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这意味着,除了资产评估外,日钢的资产有了另一个公开的估值,这也是山钢本次重组日钢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另外,重组完成之后,山东省将尽快推动新公司上市,以使得杜双华等人持有的股权能转为上市公司的股份。而在新日照钢铁上市之前,杜双华等人若寻求出售所持有的33%股权,山东钢铁则拥有“优先购买权”。
其次,进入“后杜双华”时代的日钢以及杜双华的去向尤为引人注目。在重组方案里,双方签订个“过渡期经营协议”。所谓过渡期,即自“资产交割完成之日”起到“新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为止。在过渡期内,日照钢铁上述被重组的6家子公司资产,将由各公司继续租赁经营,并向新日照钢铁支付租赁费。同时,日照钢铁必须根据国家和山东省钢铁产业统规划,及时调整生产布局及产能。过渡期结束后,新日照钢铁将受让原日照钢铁与钢铁主业相关的全部业务。
山东大钢铁重组日钢完成后,旗下将有三家钢铁类上市公司,分别是开源控股、莱钢股份、济南钢铁。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如何上市,将借道A股市场的莱钢股份、济南钢铁,还是借助开源控股这一平台,目前尚未有定论。对杜双华而言,新日钢“二股东”的地位绝非其所愿,在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的过渡期结束后,杜双华可能在投资领域,或者其它钢铁企业的重组中,寻求新的机会。
重组大幕正在徐徐落下,对于山钢来说基本是得偿所愿,实现“大钢铁”之梦指日可待;而对于杜双华而言,在处处涌动着机遇的中国实业界,这虽不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却未必不是次重铸新的辉煌的良机。山钢重组,多方皆赢。
钢铁新贵花落日照
若不是那场大地震之后的善举,一向行事低调的日钢掌门人杜双华至今也未必为公众所知。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仅仅几天,日钢集团迅疾宣布捐款人民币1亿元,为当时海内捐款之最。一时间,全中国都知道了山东有个日照,日照有个日钢。然而,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日钢是个纯正的民营企业,它还有个低调的富豪老总杜双华。
其实,杜双华结缘日照只有不到7年的时间。作为山东半岛海岸线上的一个新兴港口城市,日照拥有条件优良的铁矿石码头,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最早的首钢搬迁的首选地,到宝钢筹建时的备选城市,“钢铁梦”始终是日照市政府的追求。但日照打造工业城市的支柱产业选择并不多,而那时杜双华的河北钢铁集团正在飞速发展,双方一拍即合。
2003年2月,日照钢铁公司正式成立。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在当年的9月28日出铁出钢,历时181天,创下了世界钢铁行业的奇迹,被称为‘日钢速度’。”
经过5年的发展,日照钢铁产钢能力已达到1100万吨,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超过50亿元。即使在遭受金融危机打击之后的2009年上半年,日钢的利润同样达到18亿元左右,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九名,进入了全国前10大钢铁公司之列。 个让人不得不去重新审视的钢铁新贵逐渐浮出水面,而对其最感兴趣的当数身处山东腹地同样是刚刚崛起的钢铁巨头——山东钢铁集团。
重组志在必得
山东钢铁集团是为山东省内钢铁产业调整而设立的,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的,于2008年3月17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达3160万吨。
山钢成立不久。就把重组的目标瞄向了日钢。换言之,山钢成立之时就已经把日钢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中。
进入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加速了这场重组大戏的进程。11月5日,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山东钢铁和日钢集团签订了重组意向书,由山东钢铁重组日钢集团。毕竟,在山东省政府打造日照“临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宏大战略下,杜双华和日钢的命运也就相对显得微小。但带领日钢路快马加鞭过来的杜双华不会让重组一蹴而就。一方面减产裁员,把抵押在港口的铁矿石卖掉套现,解除订购矿船的合约,断臂求生存。另方面,通过两次增持股份,掌控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打造新的运作平台,彰显其极为老练的资本运作能力。
重组意向书签订仅仅几天之后,杜双华便开始利用海外平台,使日照钢铁的部分资产“资本化”。首先,杜双华通过其控股的一家海外注册公司HSIL,两次以场外增持的方式,购入在香港上市的开源控股股份总计7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9.83%,成为开源控股当时最大的股东。
开源控股为何能得到杜双华如此青睐?答案半年后揭晓——2009年5月19日,在开源控股公司当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以100%的赞成票通过了以52亿港元的总代价,通过收购香港誉进公司,间接获得了日照型钢公司和日照钢铁公司各30%股权,以及日照钢铁轧钢公司25%的权益。而这些,都是日钢的核心资产。
杜双华步步为营,通过一系列的海外资本运作实现了日钢部分资产上市,为重组增加了一道门槛。山东钢铁不只需要重组日照钢铁的内资资产,还要重组在香港上市的外资资产,而后者付出的成本或许更大一些。即使重组之路继续走下去,日钢也可以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而做准备,为重组增加一大砝码。
但是,山东省“大钢铁”的梦想必须要实现,山钢对日钢志在必得。即使在重组频频遇阻之时,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邹仲琛也曾多次在集团内部会议上强调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的决心。即便在杜双华成功“借壳上市”之后,邹仲琛的态度依旧坚决。
2009年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与日照钢铁公司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的股权。重组协议对重组原则、重组方式、重组资产的范围、重组资产的评估、重组工作进程、员工安置等进行了明确约定。协议书签署后,双方将立即启动资产评估等各项工作。
重组悬念犹存
然而,说重组既定还言之尚早。杜双华手中33%的股权为这场精彩的重组大戏埋下了伏笔。
首先,此次山钢之所以并购日钢67%的股权,是因为其余日钢股权已注入前面提到的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这意味着,除了资产评估外,日钢的资产有了另一个公开的估值,这也是山钢本次重组日钢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另外,重组完成之后,山东省将尽快推动新公司上市,以使得杜双华等人持有的股权能转为上市公司的股份。而在新日照钢铁上市之前,杜双华等人若寻求出售所持有的33%股权,山东钢铁则拥有“优先购买权”。
其次,进入“后杜双华”时代的日钢以及杜双华的去向尤为引人注目。在重组方案里,双方签订个“过渡期经营协议”。所谓过渡期,即自“资产交割完成之日”起到“新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为止。在过渡期内,日照钢铁上述被重组的6家子公司资产,将由各公司继续租赁经营,并向新日照钢铁支付租赁费。同时,日照钢铁必须根据国家和山东省钢铁产业统规划,及时调整生产布局及产能。过渡期结束后,新日照钢铁将受让原日照钢铁与钢铁主业相关的全部业务。
山东大钢铁重组日钢完成后,旗下将有三家钢铁类上市公司,分别是开源控股、莱钢股份、济南钢铁。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如何上市,将借道A股市场的莱钢股份、济南钢铁,还是借助开源控股这一平台,目前尚未有定论。对杜双华而言,新日钢“二股东”的地位绝非其所愿,在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的过渡期结束后,杜双华可能在投资领域,或者其它钢铁企业的重组中,寻求新的机会。
重组大幕正在徐徐落下,对于山钢来说基本是得偿所愿,实现“大钢铁”之梦指日可待;而对于杜双华而言,在处处涌动着机遇的中国实业界,这虽不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却未必不是次重铸新的辉煌的良机。山钢重组,多方皆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