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抑郁、焦虑症状与癌症复发恐惧感的关系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抑郁、焦虑症状对癌症复发恐惧感的预测作用。

方法

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取194例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R-Q-SF)分别在入院时和术后2周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和癌症复发恐惧感进行调查。

结果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症状均为癌症复发恐惧感的显著预测因素(B值为2.325,OR值为10.22,P<0.05;B值为2.570,OR值为13.07,P<0.05),且术后存在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产生癌症复发恐惧感的风险更高(OR值为7.653~25.403,P<0.01)。

结论

对于存在负性情绪和恐惧疾病进展的乳腺癌患者要帮助其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后续治疗,改善预后,提高整体生命质量。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增加,造成组织损害,引起心脏、眼睛、血管等器官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其中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T2DM常见的并发症,会引起患者足部溃疡,严重者需截肢处理[2]。因此对于LEAD的早期诊断显得至关重要。
卵巢癌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的恶性肿瘤,其易发生转移,其中腹膜种植转移属于其早期常见的转移方式[1].目前,临床对
期刊
乳腺癌属于女性群体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对女性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早期乳腺癌患者在选择保乳术治疗后常需采用放疗来降低术后复发率,而常规放疗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且并发症也较多[1]。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调强放疗在保乳术后得到广泛应用,与常规放疗相比,其可更好地保护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但高剂量照射会让靶区的皮肤反应更加严重。
在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方法中,超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静脉肾盂造影是临床通常采用的传统检查方法[1],近年来,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是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具有非侵袭性,在诊断肾功能丧失、尿路梗阻扩张的过程中临床价值较高[2]。本研究探讨泌尿系统肿瘤致尿路梗阻诊断中磁共振尿路成像结合MRI的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因胆囊内结石突然梗阻或嵌顿胆囊管导致胆囊炎,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剧痛或绞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首选方式,但因胆囊三角区有炎症粘连,在术中易出现胆囊动脉的损伤,引起出血事件的发生[1],可在术前通过影像学的方式确定胆囊动脉与胆囊管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检查患者胆囊三角区结构,向患者注射血管内对比剂后进行扫描检查,该方法可扩大扫描范围而不损失分辨率[2],可能会有助于观察胆囊动脉与胆囊管的解剖结构,提高临床诊断价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人体内大量“粥样物质”在动脉血管壁内聚集沉积,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导致AS,容易引发外周血管疾病、脑梗死和冠心病[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颈动脉斑块形成,与患者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以及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但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通常临床早期不能对该疾病作出有效诊断。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超声检查、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等逐渐运用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本文
脑胶质瘤为多发于中枢神经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家族遗传、电磁辐射、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早期常伴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癫痫等症状,若未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因颅内压升高导致呼吸异常、偏瘫、失明等[1-2]。有研究表明,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对脑胶质瘤患者颅内占位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且CT对于组织钙化或肿瘤出血的显示情况较好,但由于部分患者局部炎症、缺血等其他病变易发生混淆,故需积极探寻其他检测方案作进一步诊断[3]。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是通过注射对比剂,提高对病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病症,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占25%左右,发病率为1/1000-2/1000[1]。阑尾是一根部连接与盲肠末端的狭窄盲管器官,位置变异较大,管腔可分泌少量黏液,肠壁含淋巴组织有具有一定免疫功能。阑尾管腔阻塞为阑尾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可由粪石、肿瘤、异物等引起,阑尾管腔阻塞,加之阑尾蠕动障碍或血管神经失调造成阑尾黏膜损害,细菌侵入黏膜引起阑尾炎[2]。典型的急性阑尾炎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出来,但是,还有一部分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有必要通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syndrome,PNS)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与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表达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制剂应用,以CD20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分为三代:(1)第一代: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作为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主要耗竭B淋巴细胞,通过有效阻止B细胞增殖和分化,减少细胞因子分泌。临床上RTX使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PNS患儿减少使用剂量,甚至停用,减少PNS复发,副作用较少。(2)第二代:奥法木单抗(Ofatumuma
肝癌是临床常见且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位[1]。我国多数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于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结节增生(DN),特异性强化影像征象缺乏时,其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HCC)鉴别难度较大。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以往临床鉴别DN与sHCC的常用手段,但存在有创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