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之窥见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但中职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存在着某些影响学校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深化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而要继续深化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就必须明确“教什么”“怎样教”的课程教学改革核心问题。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 “三贴近”和“三性”原则 “教什么”和“怎样教”
  一、目前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在课程教学领域中存在某些影响学校进一步科学发展的现象
  1、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阐述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与普通高中同为中等教育阶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有自己的培养目标,我国《职业教育法》就明确规定:“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总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各类中职学校根据总培养目标确立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开设各种专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简单来说,最大的目标就是“就业”。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落实专业目标的直接体现。
  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承担着实施培养职业能力和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任务,其中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两大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是面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突出基础性和实践性。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则着重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的训练和培养,并与学生生活、未来职业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2、目前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某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不足和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
  在教学内容上某些课程设置和教材在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存在一些相对滞后的现象,与专业和职业有些脱节,与生产和生活、行业和企业、职业和岗位联系不够紧密,仍有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的倾向。
  (2)教学方法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某种程度仍存在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相对比较薄弱。课程组织结构安排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些单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校进一步健康科学发展,影响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对继续深化中职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010年7月中旬,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都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正式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必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学校实际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
  《纲要》其中第六章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门作了部署并提出要求。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背景、新形势,必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目标,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关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走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发展道路,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合理科学的安排课程组织结构;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真正体现“三贴近”(贴近学生、职业、社会)原则,突出“三性”(实效性、时效性、针对性)原则,从而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三、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作,涉及到许多方面,不可一蹴而就。其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而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
  1、关于“教什么”的问题
  课程作为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直接体现,
  目前,中职学校是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今后职业教育必将全面坚持学校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重),学制为三年,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学生,与各专业计划相对应的课程有专业课程(侧重于“授业和解惑”)和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侧重于“传道和解惑”)。
  (1)关于专业课程内容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任何时候必须高度重视,俗话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应根据各专业方向的需要具体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应注重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专业学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基础,正如俗话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侧重与专业技能课的相关性,突出针对性,正如俗话所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而专业技能课是专业方向直接相关的技能课程,实践性、实效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极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出路,关系到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关系到学校在社会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关系到学校的生命和前途,为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专业方向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和岗位的联系和调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掌握学生就业的动态,适时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从而真真正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以服务社会、企业、学生为宗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2)关于公共文化课程内容
  公共文化课是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各课程都有适合职业教育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的教学大纲,公共文化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这是区别于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非学历教育在职在岗简单职业技能培训的本质所在。
  但文化课课程内容应根据当前学校学生文化实际水平,突出在日常生活与职业情况下的“实用”、“够用”和“有效”,体现学以致用和本校特色。形成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职业文化课程”,使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三贴近”的原则,突出“三性”的原则。
  2、关于“怎样教”的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课程的“怎样教”一般来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广义上指课程组织结构;二是从狭义上指各课程课堂的教学组织安排,简单来说,就是教学方法。
  (1)课程组织结构的安排
  在学校现有的教学学时、师资设备和学生实际的情况下,根据开设的专业方向所设置的课程,遵循课程结构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规律,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整合组织安排优化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时比例、专业课各专业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各专业课程模块内部课程的学时比例;如何衔接同一课程不同时间段的教学内容,同一时间段不同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各科任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衔接与探讨,真真正正的形成学校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的良好氛围。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问题是教学领或的基本问题之一,教学方法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不当,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没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目标。
  那么,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优秀教师的教学,在教学方法的构成上是极其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而且包含鲜明的个性独创性,即“教学有方法,但无固定法”。比如专业技能课程教师的教学就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企业的联系,结合课程教学实际,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邀请学校校友、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辅导,让学生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学习到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钟启泉主编.课程与教学论.
  [3]《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教育的决定》、育部颁布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等有关重要法律法规文件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
其他文献
摘要:意识对未来谋划和设置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的问题,伽达默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正是他的回答反映了他后期的哲学解释学问题的扩展,理解、解释和应用的领域从现世的实践世界扩展到对未来的谋划反映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未来性"特征。  关键词:伽达默尔 实践哲学 哲学诠释学 未来性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会面向未来的,这就是对人类、世界、人类和世界应有关系的一种应有的期望。哲学既有理论升华的任务,又有化
期刊
摘要: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伽达默尔有自己的回答,但是对哲学诠释学的特征的研究理应日益深入,真正的哲学都希望在事务的源头回到世界的本质,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也不例外,效果历史的回答、实践哲学的复兴对反映了哲学诠释学的历史性维度。  关键词:伽达默尔 语言哲学 哲学诠释学 生活世界  真正的哲学都是要回到事务的源头的,需求性的问题和客观的事物构成的事务性对象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不同时空的相同对象和相
期刊
摘要: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这个  民族的阅读及思考的水平。刘扬烈先生几易其稿,认真思考撰写的《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歌桃花源敞亮而幽美的豁口。驰入这个豁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公刘拥抱生活,拥抱时代而流淌出来的诗歌运河,宽广而浩瀚,精美而深邃。  关键词:精神发育史 阅读史 刘扬烈 诗歌桃花源 公刘  在用生命和诗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需要仔细推敲它局部的巧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矛盾”,但这矛盾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矛盾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
期刊
摘要:作为“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特吕弗的自传性电影《四百下》、《二十岁的爱情》、《床第之间》等影片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其中《四百下》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着"新浪潮"作品被评论家承认,成为新浪潮电影流派的开山之作,是艺术电影史上一座丰碑。本文以《四百下》作为起点,从特吕弗出发,探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艺术理念与时代影响。  关键词:特吕弗 法国电影新浪潮 《四百下》  四十五度昂首,
期刊
摘要:排除强制配偶、父母、子女等亲属出庭作证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规则,它有利于保护亲情,促进婚姻家庭关系和谐;有利于对犯罪分子实行教育改造;同时符合证据运用的客观规律。我国《刑事诉讼法》将此制度规定纳入刑诉立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体现了在亲属问题上法律同道德的一种选择。法律不外乎人情,刑法的规定不能无视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人性,这也是刑法应有的情怀。  关键词:法律
期刊
摘要:司法的目标是和平、和谐、公平与正义,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尊重、信任、信赖的能力,体现了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可和信任程度。然而,司法公信力不是独立生成的,民众的信仰、司法公正是司法权威提升的主要因素。笔者从和谐社会的司法基础——司法权威的分析入手,通过审视和检讨我国社会现阶段司法权威建设中的暇疵与不足,最终提出通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以及司法的人本关怀,达到理性回归司法权威的目的。  关键
期刊
摘要:堕胎一直视为控制人口,个人减轻生活负担的有效方式,关于堕胎的合法性,一直有着较大的争论。中国的全国性法律并没有对此做出规定,但少数地方政府法规有相关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性别歧视,使得人口结构合理化。本篇文章从堕胎产生原因,合法化后果,以及如何有效的改善当今堕胎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作为一名妇科医生的女儿,希望这边论文不仅仅是学术性的探讨,而是更多的传达自己的一些观点。而在篇章的开头,我想首
期刊
为培育全市领导干部理性平和、奋发进取的为政心态,邵阳市决定从今年3月起,在全市领导干部队伍中开展为期9个月的“知足感恩、爱岗敬业”心态教育活动。这无疑是邵阳市委、市政府对新形势下全市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精心部署和实践探索,无疑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干部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美满,都是十分有益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心态健康
期刊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会议在京召开。作为工会宣传活动的主阵地,工文化宫就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工人文化宫作为社会主义工会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工会职工文化的主阵地,职工群众宣传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应该不断增强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