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同新闻图片的问题分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入学报道连续四年出现雷同新闻图片
  
  2009年9月初,华中师范大学新生入学的一张图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2009年9月9日,《钱江晚报》头版使用了这张图片,图片标题为《地铺知我心》,图片来源为CFP(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图片说明为:“9月7日,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开学首日。7日23点20分,在华中师范大学佑铭体育馆内,400多名贫困生家长入住在校方免费提供的室内大地铺上,每张凉席配一床毛巾被,场馆内中央空调已开启。”其实照片不止一个版本,被媒体广泛使用的还有东方IC孙新明的图片,视角略有差别,但构图基本相同:高角度俯拍,画面中间有一面国旗,其余部分为排列整齐的地铺。
  在同一所学校、同样的事件、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构图的照片早在2006年就已经出现,照片题为《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作者为武汉晚报的邱焰。《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曾于2006年在《人民摄影》的头版刊登过①,并且在2006年的“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中获得了“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
  2007年,人民网、新浪网、网易网等国内多家门户网站再次报道了华中师范大学在体育馆为贫困生家长安排地铺住宿的事件,并配发了组图。其中一张照片的拍摄方法与《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完全一致,还有一张照片少了画面中间的国旗。《新消息报》2007年9月5日第24版也使用了国旗加地铺的图片。
  2008年,类似的照片再度出现。2008年9月5日,《现代快报》头版刊登有国旗的地铺照,图片新闻题目为《天下父母,大学一梦》,图片来源为“本报传真图片”。同一天,《扬子晚报》头版刊登了没有国旗的地铺照,图片新闻题目为《天地有情》,图片来源为人民图片网。
  
  摄影记者缺乏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
  
  连续四年,每年都有记者在同一事件发生时拍出几乎相同的照片,只有经过细致辨别,才能看出区别,这是出于巧合吗?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中展示《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这张照片时,引用了评委的点评:“这是大学新生入学家长蜂拥而至送子上学的一个缩影,类似情况2006年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作者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就此去褒贬和截取某个有倾向性的瞬间,而是别出心裁,居高临下,就睡地铺的家长符号化地处理在一个画面中,以延伸读者的思想空间。”2006年“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的颁奖仪式上,《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的作者邱焰说:“这么多人在这么大一个房间里面睡觉,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当时找了一个地方,想找一个高点的地方,反映这样一个全景。最后通过工作人员的带领,就上了大概40米的一个顶棚上面,花了十来分钟爬上去的……”可见,邱焰的那张作品并非信手偶得。
  此后的三年间,记者们拍摄的雷同的图片是他们像邱焰一样主动去寻找这样一个拍摄角度,还是学校体育馆的工作人员主动把他们带到了同一个地方拍摄,或者是他们参照了《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的拍摄方法,现在已经不得而知。
  如果四年的图片雷同纯属偶然,那么缺乏深入采访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很多新闻事件从表面上看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采访之后总能发现更多不同之处,一些细微之处往往是真正的新闻价值所在。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位记者,摄影记者的工作并不只是按下快门,拍摄前后的采访工作甚至比按下快门更重要。如果摄影记者在采访拍摄时不愿意花费精力探究新闻事实,又要新闻图片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容易走上滥用广角、仰拍或俯拍等特殊视角的歧途。这样的拍摄方法即使捕获了精彩的画面,也不一定是典型瞬间,因其并未准确把握新闻事实本身。如何从形式上的视觉冲击力这一误区中走出,是很多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的问题。
  如果四年的图片雷同有着非偶然因素,比如:主动的模仿或被动的模仿(体育馆工作人员主动带路),那么就面临着对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精神的拷问,也有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值得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修正)》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一些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其中第五条为:剽窃他人作品的。文字作品的剽窃比较常见,也容易界定,而摄影作品的剽窃还没被我们关注到。由于摄影在形式上是对于现实世界一个片段的截取,拍到相似的图片很容易,也很正常。正是这样的特殊性使得摄影作品的剽窃难以界定。究竟画面中有多少的相同或相似部分,就算是剽窃?摄影作品剽窃与否可能无法用一个数字来衡量。是不是画面中的诸多元素相同或相似就一定是剽窃?笔者认为,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如果拍摄者在拍摄时选取了特殊的角度,使用了特殊的拍摄技法,并想通过画面传达特殊的含义,那么当其他人再次就此题材进行拍摄时,主动借鉴前人的方法,实现同样的拍摄效果,并将作品公开发表或用于营利,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界定为摄影作品的剽窃。《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之后再出现的地铺加国旗的图片,如果拍摄者的确是主动借鉴,那么就有可能被界定为剽窃。
  
  图片编辑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的缺失
  
  新闻图片与受众见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把关人是图片编辑。图片编辑的日常工作包括摄影报道的策划、向摄影记者指派任务、选择图片、剪裁、撰写说明、设计版面等②。
  华中师范大学连续四年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放体育馆供贫困生家长住宿。媒体四年关注此事,却接连出现类似的新闻图片,图片编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图片编辑选择了国旗加地铺的图片时,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以前没看过类似图片,觉得这张图片视角新颖,视觉符号有深刻含义;第二,以前看到过类似图片,但自己所编报纸没有使用过。
  一位优秀的图片编辑应该对图片有敏锐的判断力,对几年内的新闻图片应当了然于胸,对于好的图片能够过目不忘。《送新生的家长打地铺过夜》2006年获“影响2006年度新闻图片铜奖”,由于该奖项的主办方是在全国影响力很大的中央电视台,该图片在各大媒体也引起了强烈反响。网易2007年9月的报道《华中师大为350名家长提供地铺》③,网友评论达2225条。2008年,华中师大接待新生的这一举措再次备受关注,国旗加地铺的图片再一次引起热议。到了2009年,图片编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选择的图片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毫无时新性可言,甚至还把这样的图片作为主图放在头版。即便没有图片积累,图片编辑只要在网络上稍加搜索,就会发现这张图片的最初出处。把“旧”图片当新闻图片的错误对于一个图片编辑来说是致命的。
  法国《解放报》图片编辑燕三三在接受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图片编辑曾璜的访问时曾说过:“同一图片绝不重复使用。一般来说,同样的图片六个月甚至三年以内使用过的,我们都不会再使用。”国内很多都市报也就用图避免雷同和首发性有相关要求。如果图片编辑知道国旗加地铺的图片已经连年被众多媒体刊发过,但他还是使用这样的图片,这样的图片编辑就毫无职业精神可言。
  不少媒体在报道此事时还在文字中注明华中师范大学不是第一次在新生报到时有这样的举措,例如:2007年网易的报道中文字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继去年为300名贫困新生家长集体打地铺获得广泛好评之后,2007年9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在开学首日,再次为新生家长们提供免费住宿。”但是很多媒体对于这样的新闻背景只字未提。图片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撰写图片说明,对新闻背景的不了解或者故意隐去,暴露了图片编辑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
  图片编辑的连年使用为这样的图片提供了市场,实际上也给摄影记者的重复拍摄提供了理由。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在新生接待工作中如果还延续开放体育馆供家长住宿的做法,记者们是否还是蜂拥而至,在家长们沉沉入梦的时候,花十来分钟爬上高高的顶棚,去拍下四年前已有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是否还会在各大媒体的显眼处出现?
  在读图时代的大环境中,所有媒体都不断提高对图片的重视程度,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新闻图片的应用,报刊、新闻网站的面孔日益生动起来。然而在新闻图片繁华一片的表象下,如何符合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地使用新闻图片,前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注释:
  ①http://www.peoplephoto.com/html/2006-9/20069141449291.htm
  ②曾璜、任悦编著:《图片编辑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③http://news.163.com/07/0904/10/3NHR6P
  F00001124J.html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在策划建立管理体系之初.我们将运用“过程方法”进行过程识别作为初始状态评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辨识同步进行.开展的工作有:
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召开“北京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切磋质量改进的方法和经验,分享”QC小组——普及·深
刚开学四个周,班里前门的玻璃已换了五次。每次都是调皮的学生打碎,好在一天之内都及时地换上了。可这次奇怪了,过了一天玻璃还没有被换上,我有些纳闷,什么原因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方式.典型人物报道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塑造了一大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时代楷模。新的形势下,
“14”这个数字是土豆网2009年2月份被推上被告席的次数。面对版权方的诉讼压力。不胜其扰之下,土豆网于2月中旬正式启动了广告分成系统。土豆网的烦恼,其实也是很多媒体包括报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遇到了新的挑战,虚假新闻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在2016年春节期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讨论的"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这则虚假新闻为
一、课堂提问要巧妙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会讲,更重要的是会导。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高明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好演员,更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这就是
自互联网开启分众传播时代至今,分众传播已成为纸媒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分众传播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分众传播要细分受众群;分众传播要为“内容为王”注入新内涵。因此在分众化
引言卷烟透明纸包装的主要用途:一方面是隔离烟支与外界空气接触,使烟支保持恒定的水分,避免异味侵入,满足消费者的吸食要求;另一方面是保护烟盒,提高卷烟包装质量。我厂生产的泰山
我们的经济报道存在着“死、慢、长、浅、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 一、改“死”为“活”的关键在于多从群众的角度,少从工作的角度;多从消费的角度,少从生产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