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作业订正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es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不仅能够作为辅助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还能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其建立“数感”。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主动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对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案例,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对提高学生数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 数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数学建模教学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越发的被重视,学校以及教师对此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求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本文便是针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展开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 建模教学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
【摘要】 网络远程教育是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它的发挥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它对于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有着很多的优势,但同时也暴露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取长补短,让网络远程教育尽可能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关键词】 网络远程教育 优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普及,网络信息量也变得愈发丰富,而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互联网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与参与积极性,也成为网民中人数上升最快的群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而负面的影响,致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均出现了失衡与冲突的情况,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 中山市出现了以孙中山、郑观应、杨仙逸等为代表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中山的百货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道德与法治中引入乡土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山,融入中山。   【关键词】 资源应用 道德观教育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
【摘要】 近几年,笔者所带班与同类班对比,各项成绩优异,如2020年中考上重点线人数居级第一,统计显示:笔者任教的班上线人数35人,而其他同类班级是29人、30、32人等。可见,笔者的“小组学习”管理模式见成效。   【关键词】 小组 多边 深度交流 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33
【摘要】 本土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政治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通过寻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结合点,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并结合课后的拓展和延伸,能够使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助力。   【关键词】 本土文化资源 文化自信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 语文教育应厚植于文化的土壤,特别我国绚烂多姿的传统文化,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素材宝库。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育,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文化传承成为主要路径。由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科重点核心要素。本文就是在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在文化传承的视角下实施高中语文教育新的路径探索和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文化传承 高中
【摘要】 传统的高中数学讲授是教师讲解后学生大量做习题以掌握数学知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创新数学教学方式,应用翻转课堂,以改变传统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翻转课堂利用微课等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进行知识的预习,并将数学课堂转变为学生知识内化的场所。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以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翻转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摘要】 本文通过对遗传图解的分析思路归纳,总结出遗传图解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分析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极其比例,来推导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通过遗传图解来分析遗传平衡定律的含义,以及利用遗传图解来解析一些高中生物群体遗传题型。   【关键词】 遗传图解 群体遗传 遗传平衡定律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