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荆门市国库集中支付任务越来越重,业务量和资金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传统模式下资金清算的安全和效率问题随之凸显出来。2011年9月经湖北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批准,我局开始进行无纸化清算试点,力求改变长久以来“跑银行”的工作传统。经过一年的开发、测试,系统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上线,同年10月通过专家组验收并稳定运行至今,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在具体实施上,我们以无纸化清算为契机,通过制度创新,拉直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人行和财政间的清算流程,将相对独立的分散控制,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管理链条,在业务上做到环环相扣,以达到“资金安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目标。
第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市人行领导参加的“国库无纸化清算系统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各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和系统开发单位参加的工作组,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专班,负责协调试点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任务详细分解表,切实做到任务明确到人,为无纸化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提供制度保障。我局会同市人行及时出台了《市级财政资金电子安全支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市直财政资金支付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清算流程上,实现了代理银行提出申请、财政部门下达划款指令、人行办理资金划拨的“一条线”清算模式;在法定凭证上,明确13种数据电文,具有与原件等同的法律效力,并由铁皮柜改为“电子凭证库”进行保管;在安全机制上,明确了差错处理、应急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岗位的职责和互为牵制的内控要求。
第三,推进系统建设。一是“织网”,在信息部门的配合下,克服诸多复杂的网络环境,搭建起了一张联通省财政厅、省人行、市财政、市人行以及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络体系;二是互通,我局和市人行分别指派即懂业务又懂电脑的同志配合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实现了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人行的TCBS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三是测试,出于安全和稳妥的考虑,我局内部先后组织了十余次的无纸化清算模拟测试,获得认可后,又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无纸和有纸两套清算业务流程并轨运行,期间发现并解决各类细节操作问题127项,有力的保障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开展业务培训。根据试点进度,及时对局内和代理银行业务经办人员进行“充电”,做到四个掌握。一是掌握新流程,了解支付清算和退款清算的环节与步骤;二是掌握新概念,主要是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凭证等新名词的理解;三是掌握新操作,要求熟悉无纸化清算软件的界面和功能模块,能熟练进行签章、审核、打印等基本操作;四是掌握新职责,明确自身在清算中所处的环节,在内控上做到扣得住,明确自身对USBKEY和密码的责任意识,在安全上管得住。
第五,注重部门配合。无纸化清算是一项跨部门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人行、代理银行的诸多岗位,只有顺利渡过“磨合期”,试点才算成功。
二、初步成效
近一年的运行,已完成清算279次,汇总清算资金56亿元,其中:涉及财政直接支付业务17093笔,44.2亿元,财政授权支付87611笔,11.8亿元,退款清算业务1041笔,1.6亿元,无一次延误情况发生,处理差错率为零。
一是打造了全新的资金清算方式。彻底摒弃人工传递凭证,最大限度的加快财政资金支付到账速度,具体在操作上实现三化。即:印章实现数字化;交换实现网络化;凭证实现电子化。
二是构建了安全的资金清算体系。在技术规范上,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新技术的使用,确保业务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保障了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的抗抵赖性和完整性;在业务操作上,系统对清算业务流程进行刚性的约束,减少人为操作、人情操作的可能;在支付清算上,确保了国库资金汇划的安全性;在印鉴和凭证的使用保管上,数字印章避免了他人的伪造和冒用,电子凭证比纸质凭证可保管期限更长,也更利于查阅。
三是延长了有限的资金汇划时间。清算划款指令可“全天候”在财政、人行、代理银行间传递,无需花费时间打印、核对清算凭证,将有限的人力从大量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工作人员路途上耗费的时间,人行国库收到清算信息后可立即将款项划拨到代理银行,财政资金实现了零在途、零占压,有效提高人行、代理银行业务办理效率,当天资金划转时限从上午11点延长至下午4点,预算单位满意度大幅提高。
四是节省了一定的行政运行成本。财政、人行和代理银行清算业务经办人员,只需通过系统提供的支付清算电子信息,实时下载并处理相关业务,不受人工传递凭证的时间限制,不再需要安排专人专车,印制专用凭证进行清算,财政和各代理银行用于资金清算的行政成本大幅降低,有效缓解了国库业务量日益增长和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清算及时,财政也可相应减少因延误而造成商业银行垫付资金的利息支出。
三、几点体会
1、决心是关键。作为全省的试点单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有“想做事、做成事”的决心。前期大量的基础数据收集、人员权限划分、流程设计我们做到了“过得细”;系统的每一项功能、每一条流程都历经数十次的模拟演练,我们做到了“耐得烦”;试点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曾遇到过制度和技术上的难点,遇到过被他人误解,我们做到了“挺得住”。
2、制度是基础。无纸化是国库业务观念更新、管理进步、技术提升的重要标志,涉及法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实际操作上力求把握两条原则:一是法律允许。以《电子签名法》为依据,通过出台多项制度,约定了清算各方的职责义务、业务范围和安全机制,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安全第一。及时修订了收付中心内控制度,制定差错和应急处理流程,在软件上重注强调“雁过留痕”的功能体现,尽可能保障信息安全。
3、管理是核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无纸化有较强的技术含量,但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其核心和实质是国库管理上的变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库业务审核方式、凭证管理方式、印鉴管理方式等都将随之变化,我们将对现有的国库管理进行重新审视,逐步建立起动态校验、电子验章、自动对账、全程跟踪的新型业务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无纸化清算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管理上的革命,为创新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直接支付凭证、授权支付凭证都将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无纸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
一、主要做法
在具体实施上,我们以无纸化清算为契机,通过制度创新,拉直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人行和财政间的清算流程,将相对独立的分散控制,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管理链条,在业务上做到环环相扣,以达到“资金安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目标。
第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市人行领导参加的“国库无纸化清算系统试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由各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和系统开发单位参加的工作组,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专班,负责协调试点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任务详细分解表,切实做到任务明确到人,为无纸化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提供制度保障。我局会同市人行及时出台了《市级财政资金电子安全支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市直财政资金支付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清算流程上,实现了代理银行提出申请、财政部门下达划款指令、人行办理资金划拨的“一条线”清算模式;在法定凭证上,明确13种数据电文,具有与原件等同的法律效力,并由铁皮柜改为“电子凭证库”进行保管;在安全机制上,明确了差错处理、应急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岗位的职责和互为牵制的内控要求。
第三,推进系统建设。一是“织网”,在信息部门的配合下,克服诸多复杂的网络环境,搭建起了一张联通省财政厅、省人行、市财政、市人行以及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络体系;二是互通,我局和市人行分别指派即懂业务又懂电脑的同志配合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实现了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人行的TCBS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三是测试,出于安全和稳妥的考虑,我局内部先后组织了十余次的无纸化清算模拟测试,获得认可后,又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无纸和有纸两套清算业务流程并轨运行,期间发现并解决各类细节操作问题127项,有力的保障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第四,开展业务培训。根据试点进度,及时对局内和代理银行业务经办人员进行“充电”,做到四个掌握。一是掌握新流程,了解支付清算和退款清算的环节与步骤;二是掌握新概念,主要是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凭证等新名词的理解;三是掌握新操作,要求熟悉无纸化清算软件的界面和功能模块,能熟练进行签章、审核、打印等基本操作;四是掌握新职责,明确自身在清算中所处的环节,在内控上做到扣得住,明确自身对USBKEY和密码的责任意识,在安全上管得住。
第五,注重部门配合。无纸化清算是一项跨部门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人行、代理银行的诸多岗位,只有顺利渡过“磨合期”,试点才算成功。
二、初步成效
近一年的运行,已完成清算279次,汇总清算资金56亿元,其中:涉及财政直接支付业务17093笔,44.2亿元,财政授权支付87611笔,11.8亿元,退款清算业务1041笔,1.6亿元,无一次延误情况发生,处理差错率为零。
一是打造了全新的资金清算方式。彻底摒弃人工传递凭证,最大限度的加快财政资金支付到账速度,具体在操作上实现三化。即:印章实现数字化;交换实现网络化;凭证实现电子化。
二是构建了安全的资金清算体系。在技术规范上,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新技术的使用,确保业务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保障了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的抗抵赖性和完整性;在业务操作上,系统对清算业务流程进行刚性的约束,减少人为操作、人情操作的可能;在支付清算上,确保了国库资金汇划的安全性;在印鉴和凭证的使用保管上,数字印章避免了他人的伪造和冒用,电子凭证比纸质凭证可保管期限更长,也更利于查阅。
三是延长了有限的资金汇划时间。清算划款指令可“全天候”在财政、人行、代理银行间传递,无需花费时间打印、核对清算凭证,将有限的人力从大量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了工作人员路途上耗费的时间,人行国库收到清算信息后可立即将款项划拨到代理银行,财政资金实现了零在途、零占压,有效提高人行、代理银行业务办理效率,当天资金划转时限从上午11点延长至下午4点,预算单位满意度大幅提高。
四是节省了一定的行政运行成本。财政、人行和代理银行清算业务经办人员,只需通过系统提供的支付清算电子信息,实时下载并处理相关业务,不受人工传递凭证的时间限制,不再需要安排专人专车,印制专用凭证进行清算,财政和各代理银行用于资金清算的行政成本大幅降低,有效缓解了国库业务量日益增长和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清算及时,财政也可相应减少因延误而造成商业银行垫付资金的利息支出。
三、几点体会
1、决心是关键。作为全省的试点单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有“想做事、做成事”的决心。前期大量的基础数据收集、人员权限划分、流程设计我们做到了“过得细”;系统的每一项功能、每一条流程都历经数十次的模拟演练,我们做到了“耐得烦”;试点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也曾遇到过制度和技术上的难点,遇到过被他人误解,我们做到了“挺得住”。
2、制度是基础。无纸化是国库业务观念更新、管理进步、技术提升的重要标志,涉及法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实际操作上力求把握两条原则:一是法律允许。以《电子签名法》为依据,通过出台多项制度,约定了清算各方的职责义务、业务范围和安全机制,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安全第一。及时修订了收付中心内控制度,制定差错和应急处理流程,在软件上重注强调“雁过留痕”的功能体现,尽可能保障信息安全。
3、管理是核心。“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无纸化有较强的技术含量,但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其核心和实质是国库管理上的变革,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库业务审核方式、凭证管理方式、印鉴管理方式等都将随之变化,我们将对现有的国库管理进行重新审视,逐步建立起动态校验、电子验章、自动对账、全程跟踪的新型业务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无纸化清算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管理上的革命,为创新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财政直接支付凭证、授权支付凭证都将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无纸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国库集中收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