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叙事性倾向与人文关怀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jordan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中心主旨就是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近年来,电视新闻报道“以人文本”,恰当运用叙事手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新闻故事化”也因此越来越受到新闻记者的青睐。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以人为本;叙事性倾向;新
  在近几年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叙事性不断加强,“故事化”新闻越来越为广大受众所接受,也越来越受到新闻记者们的青睐。“新闻故事化”更新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加强了新闻的叙事性,對“人”的关怀更进了一步,它不仅仅是为受众送去全新的收视享受,也是对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的加强与提升。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浅析这一现象。
  一、新闻的故事化更充分地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新闻的故事化,是新闻学与叙事学不断结合的结果,也是新闻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所关注的“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它现在已经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环节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
  对电视观众和采访对象的双重尊重是新闻故事化所应该追求的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这就是说“人”要重于“物”,要对人性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更要对沟通做永无止境地追求。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价值的一个诉求点,也是新闻故事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故事化的新闻因其“故事化”,能对报道对象做更加立体的展示,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接近性,不但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还可以提高对受众的影响力。而对于故事化的新闻而言,要实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做到:力求在平凡的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努力挖掘新闻事件中富有人性光辉的闪光点,并通过细节描写放大某一闪光点,激发受众的情感认同。同时,根据人物身份确定解说词的风格,在报道方式上通过细节推动情节发展,以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特点,以人物活动形成故事,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最终通过叙事手法的合理运用来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和信息需求。
  二、 叙事手法的恰当运用是实现故事化新闻的人文关怀的主要手段
  (一)对电视受众和新闻事件中人物的人文关怀
  1.对电视受众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对受众心理需求与审美需求的尊重。新闻报道切忌说教和先入为主,最好是让受众在观看事件进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感受到新闻价值所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笔者认为,新闻记者要根据报道内容合理地使用新闻叙事方式,用富有人情味、贴近生活流程的故事化新闻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让受众产生深刻的认同感,进而将接受信息的积极情绪扩散到相应的媒体上,培养观众的“情感忠诚度”。
  2.对新闻事件中采访对象的尊重,是人文关怀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体现。要做到对采访对象的尊重,就要积极沟通尽可能掌握更多材料之外的细节,还要确定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讲故事、怎样讲述这个故事、如何抓住细节展开冲突等等。要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情感、想法以及产生这些情感、想法的外在因素,在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的情况下,合理地采编新闻。
  2006年,我和同事到沧县崔尔庄东村采访村支书张振忠。之前拿到的材料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张振忠通过坚持民主议事凝聚了民心,带领大伙儿发展枣加工产业发家致富的情况。通过深入采访,我们了解到张振忠不顾家人反对放弃自家盈利的枣厂,挑起重担,为了建设枣交易市场给村民当“孝子”迁坟,一切事务均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干部不得干涉等感人细节。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张振忠不事张扬、踏实苦干的行事特点,通过张振忠的家人、村干部、村民之口表现细节冲突,解说词偏重过程的介绍而少用修饰评论,画面拍摄也强调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在为了建市场给村民当“孝子”迁坟的事情上,张振忠多次表示不愿多说,出于尊重人物情感的考虑,我们淡化处理了这一细节。最终“好支书张振忠”系列报道获得了2006年度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我们也和张振忠成为了好朋友。
  (二)故事化新闻中叙事手法的选择运用
  这里主要从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结构以及叙事中的细节、冲突的展开,分析故事化新闻中叙事手法的运用对新闻人文关怀的作用。
  1.叙事视角的选择可以体现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尊重。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故事化新闻首先必须把故事讲好,而要把故事讲好,叙事角度的确定十分重要。叙事视角分为零度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和外焦点叙事三类。零度焦点叙事即全知视角,外焦点叙事即纯客观视角,但在当下新闻报道中应用最多的还是内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是以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述者的一种叙事角度,叙述者只展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这种叙事视角能够给人强烈的真实感,往往将新闻事实与记者的意见隐蔽结合,从而凸显叙述者的主观意图。在故事化新闻中,主要是以人的视角写故事,这里的“人”应该是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而不是记者。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为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我所在的《沧州新闻》栏目组策划推出了“喜迎十八大五年华彩优异答卷”专栏,突破以往成就报道的旧套路,每篇报道都力争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物的切身感受,表现我国各行各业、各个方面5年来的巨大变迁。像乡村邮递员眼中的新农村建设、婚纱摄影师看到的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等等,以人物的切身体会感染受众,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赢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注重叙事细节和冲突可以表现人物的复杂性,从而表现新闻事件的复杂性。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情态往往要通过细节来展现和体会,抓住细节,用形象的事实说话,注意新闻事件中的冲突点,是讲好故事的又一重要因素。叙事要素主要包括人物——角色、事件——情节、背景——环境,在这几个要素中,人物和环境要通过情节来实现其价值。而情节中,故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故事讲好了,情节才动人,人物才丰满。故事化手法,就是要强调对事件过程的展现及事件中悬念、冲突的表现。
  3.新闻故事化还要注意选择叙事结构。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把各种叙事元素和线索放入它应该的位置,使它们在合适的位置获得自身的意义。不管运用倒金字塔结构还是因果式线性结构,都需要围绕主题谋篇布局,以各种叙事元素展开、推进故事发展,以恰当的语言风格增强新闻可读性,吸引受众的参与。
  新闻故事化就本质而言就是以文学的叙事技巧来写新闻,这是新闻叙事发展的必然。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不可简单地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对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来源的真实性仍然需要一如既往地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9):35.
  [2] 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3] 罗伯特·赫利尔德.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在高考的重压下,出于功利的目的,大多数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采取的仍然是程式化的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侧重于“言”,因而古汉语知识的传授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古汉语知识的讲堂,将一篇篇饱含思想的美文,变成了“说文解字”,缺乏人文性,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文言文的一些字、词、句式和白话文也相去甚远,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同时在不经常使用的环境
中国的房地产正义建基于社会主义分配正义原则之上,其核心内涵是“居者居其屋”,即社会成员的基本居住权利得到实现。目前在中国实现房地产正义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更优的住房保障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所以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提升教学效果,就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要想真正的搞好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会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这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激发;创新;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填鸭式教学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要教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整个数学
本文分析南河流域水电站防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水电站防汛工作的思路及对策,探索并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机制。实践证明,南河流域水电站的防汛工作
摘 要:目前,困扰语文教师最多的就是学生的作文卷面和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为了帮助学生扎实基本功,提高作文成绩,教师要在教学中增强针对性,从学生在考试中的失分点入手,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写出动人的句子,写出优秀的作品。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1-0195-02  DOI:10.16657/j.cnk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对石刻镌刻时间一般都明确标示,甚好,只是所标时间尚有一些失误。本文补考两处,以求教于方家。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应利用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本研究以石家庄市委党校为例,分析党校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并总结有效发挥党校阵地作用的启示。
国土资源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日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截至2007年6月底,内蒙古已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6583.40亿t,首次超过毗邻的煤炭资源大省山西,跃居全国第一位。其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