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eech的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一个关键理论,在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顾曰国吸收和借鉴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了中国的礼貌原则。中西方礼貌原则在应用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分析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有利于减少语用失误,达到得体、成功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语用学;对比分析
一、Leech礼貌原则概述
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基本框架,细分为如下几类:
1.策略原则, 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原则,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当发出提供动作时,直接比不直接更为合适和显得礼貌。当发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礼貌。
3.称赞原则,即对于听者,尽量少批评,尽量多赞扬。该原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式称赞,即,不直接的批评别人。二是夸大式称赞,这一般适用于正式场合。
4.谦虚原则,即对自己的赞扬要尽量减小,对自己的贬低要尽量增大。谦虚原则也分为否定式和夸大式两类。如: ---You look gorgeous today !--Yes, do I ? 或well, I think I look not bad(不直接说漂亮)。
5.同意原则,即对听者的不赞同要尽量减小,而对听者的赞同要尽量增加。
6.同情原则,即积极的感情要尽量多地传递,消极的感情要尽量少地传递。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祝贺,哀悔等场合。
7.考虑原则,即尽量减少听者的不快乐,尽量增加听者的快乐。该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委婉语的应用。其次,为了给听者更多的愉悦,谈及快乐的话题时要尽量具体。再次,为了减少听者的痛苦,谈及消极不悦的话题时,要尽量模糊。
8.讽刺与戏谑原则,有时本意要表示讽刺和不满,但因为顾及到双方的面子和尊严,只有以礼貌的话语来表达不满的情感。如:Well, nice work(孩子把牛奶撒了一地,妈妈很无奈)。对朋友的戏谑和讽刺,一般来说都是没有恶意的,这种情况下,表面上看言语是粗鲁的,然而实际上是礼貌的。
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吸收和借鉴Leech的礼貌准则,并追溯了现代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顾曰国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五条礼貌准则:
(一)贬己尊人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即涉及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 要”谦”;而涉及到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要“抬”,要“尊”。汉民族以谦虚为荣,对于夸奖往往会自贬一番,加以谢绝,以表谦虚。“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西方文化也认为谦虚是礼貌的,但是西方人“尊人”但不“贬已”,对于表扬和赞赏往往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例如,有人对孩子的父母说:“你的女儿好可爱呀! ” 中国父母往往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一般吧”,而西方的父母则自豪地回答:“是的,她是我们的骄傲!”。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不了解谦虚原则方面的差异,就会产生误解。中国人认为西方人抬自以为是、不懂谦虚,而西方人则认为中国人心口不一,虚伪。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渗透,我们的礼貌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着。更多的中国人在“尊人”的同时也强调“自我表现”,而不是一味地“贬已”。
(二)称呼准则
称呼准则指由于礼貌,人们在称呼时仍沿用“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中国传统的家庭是家长式的模式,强调辈份、贵贱、尊卑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称呼上即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传统,由此可见,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这表现出了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例如:孩子不能直呼长辈、父母、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称呼领导的名字,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而在西方则不尽然,由于西方文化中强调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他们在称呼上比较随意,基本没有长幼尊卑之分。
(三)文雅准则
文雅准则即要出言高雅,做到有教养,有礼貌。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为“多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英汉语中都有不雅之词,要尽量避免不雅之词,运用委婉语。例如,在英美社会里,对于某些地位不高的工作和蓝领的工作,往往用委婉语美化这些职业,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以维护其面子。如称babysitter 为mother ’ s helper ;hairdresser 为beautifician。在中国我们称按摩脚的称为足疗师;打扫卫生的为保洁员等。
(四)求同准则
求同准则即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例如,在中国,发出邀请通常要反复几次以示真诚,而受邀者会婉言谢绝几次才接受。这与西方的习俗截然不同。
(五)德、言、行准则
德、言、行准则即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要尽量夸大,自己付出的代价要尽量缩小。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提倡谦虚,强调“贬己尊人”,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和人生而平等的思想的影响,提倡实事求是、自信、隐私和独立,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
三、结语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增进中西方文化交融。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我们必须注意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 从而达到得体、成功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04).
作者简介:郑素娟(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关键词:礼貌原则;语用学;对比分析
一、Leech礼貌原则概述
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基本框架,细分为如下几类:
1.策略原则, 即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加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原则,即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加自己付出的代价。当发出提供动作时,直接比不直接更为合适和显得礼貌。当发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礼貌。
3.称赞原则,即对于听者,尽量少批评,尽量多赞扬。该原则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式称赞,即,不直接的批评别人。二是夸大式称赞,这一般适用于正式场合。
4.谦虚原则,即对自己的赞扬要尽量减小,对自己的贬低要尽量增大。谦虚原则也分为否定式和夸大式两类。如: ---You look gorgeous today !--Yes, do I ? 或well, I think I look not bad(不直接说漂亮)。
5.同意原则,即对听者的不赞同要尽量减小,而对听者的赞同要尽量增加。
6.同情原则,即积极的感情要尽量多地传递,消极的感情要尽量少地传递。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祝贺,哀悔等场合。
7.考虑原则,即尽量减少听者的不快乐,尽量增加听者的快乐。该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委婉语的应用。其次,为了给听者更多的愉悦,谈及快乐的话题时要尽量具体。再次,为了减少听者的痛苦,谈及消极不悦的话题时,要尽量模糊。
8.讽刺与戏谑原则,有时本意要表示讽刺和不满,但因为顾及到双方的面子和尊严,只有以礼貌的话语来表达不满的情感。如:Well, nice work(孩子把牛奶撒了一地,妈妈很无奈)。对朋友的戏谑和讽刺,一般来说都是没有恶意的,这种情况下,表面上看言语是粗鲁的,然而实际上是礼貌的。
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吸收和借鉴Leech的礼貌准则,并追溯了现代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顾曰国总结了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五条礼貌准则:
(一)贬己尊人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即涉及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 要”谦”;而涉及到听者或与听者相关的事物要“抬”,要“尊”。汉民族以谦虚为荣,对于夸奖往往会自贬一番,加以谢绝,以表谦虚。“贬已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西方文化也认为谦虚是礼貌的,但是西方人“尊人”但不“贬已”,对于表扬和赞赏往往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例如,有人对孩子的父母说:“你的女儿好可爱呀! ” 中国父母往往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一般吧”,而西方的父母则自豪地回答:“是的,她是我们的骄傲!”。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双方不了解谦虚原则方面的差异,就会产生误解。中国人认为西方人抬自以为是、不懂谦虚,而西方人则认为中国人心口不一,虚伪。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渗透,我们的礼貌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着。更多的中国人在“尊人”的同时也强调“自我表现”,而不是一味地“贬已”。
(二)称呼准则
称呼准则指由于礼貌,人们在称呼时仍沿用“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中国传统的家庭是家长式的模式,强调辈份、贵贱、尊卑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称呼上即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传统,由此可见,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这表现出了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例如:孩子不能直呼长辈、父母、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直接称呼领导的名字,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而在西方则不尽然,由于西方文化中强调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他们在称呼上比较随意,基本没有长幼尊卑之分。
(三)文雅准则
文雅准则即要出言高雅,做到有教养,有礼貌。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为“多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英汉语中都有不雅之词,要尽量避免不雅之词,运用委婉语。例如,在英美社会里,对于某些地位不高的工作和蓝领的工作,往往用委婉语美化这些职业,以提高其社会地位,以维护其面子。如称babysitter 为mother ’ s helper ;hairdresser 为beautifician。在中国我们称按摩脚的称为足疗师;打扫卫生的为保洁员等。
(四)求同准则
求同准则即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例如,在中国,发出邀请通常要反复几次以示真诚,而受邀者会婉言谢绝几次才接受。这与西方的习俗截然不同。
(五)德、言、行准则
德、言、行准则即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别人给自己的好处要尽量夸大,自己付出的代价要尽量缩小。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提倡谦虚,强调“贬己尊人”,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和人生而平等的思想的影响,提倡实事求是、自信、隐私和独立,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
三、结语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增进中西方文化交融。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我们必须注意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 从而达到得体、成功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04).
作者简介:郑素娟(198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