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认的内涵及其意义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0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当前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西部开发,走共同富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坚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21世纪世界的社会主义将以多种模式兴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新的科技革命相结合,并将以巨大的力量战胜资本主义而赢得全面发展。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统一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开创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现实道路。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描绘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正确的途径。
今年8月,许征帆教授应邀来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讲学。借此机会,本刊特约记者就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等问题采访了许征帆教授。
科学精神是现代科学的灵魂,是冲破各种现代迷信和愚昧藩篱,反对伪科学、促进科技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邓小平的科学精神是中华民族科学精神的瑰宝和精华。邓小平的科学精神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精神的统一;坚定的人民价值立场与尊重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科学真理与开拓创新精神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与勇于实践精神的统一。
“不搞争论”是邓小平分析处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其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稳定、宽松、和平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既是一种认识方法,是实践第一的观点和方法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民主的领导方法,还是一种外交策略方法。
“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平在冷战结束过程中,继提出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后.又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本文首先阐明了中国在国际上要有所作为的必要性:只有有所作为,才能体现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作用和分量;才能打破西方强国对中国的歧视.争得同它们平等互利的国际权利;才能增强中国的国际信誉,从而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文章接着论述了我国“有所作为”的主要表现:(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积极敦促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4)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繁荣;(5)引领世
地方规范性文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其合宪、合法和适当性问题直接对执法产生影响。明确规范性文件的监督范围,加强和完善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常委会进一步实现监督权,确保法律和法规统一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叶利钦执政8年来全力推行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根由于前苏联严重的、持续的经济危机。俄建立的以多党制、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政治不仅与西方成熟的民主政治相差甚远,甚至还赶不上同时起步转轨的东欧国家。“休克疗法”没有取得任何疗效。金融寡头是政治腐败的温床,应彻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在20世纪由兴起到遭遇挫折再到重新焕发生机的错综复杂的发展,要求人们从中分析原因、找出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行将到来的21世纪继续开辟光明的未来。这些,就是这个课题在最近几年来吸引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