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民族音乐本真”在采集和创作过程中时而被重视,时而被忽视,这完全取决于主观的人,另外,客观社会环境对“民族音乐本真”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小觑。音乐本真的“真”从某个层面来看通珍贵的“珍”,假如民族音乐中珍贵的东西被去掉,音乐就没有流传价值和意义。因此,保留民族音乐本真(珍),就是保留民族音乐最真实、最珍贵的那一份纯粹和质朴。
关键词:民族音乐 本真 保留 传承
南怀瑾先生说:“逐物迷方,必然会千回百叠,永远在纷纭混乱中忙得团团而转,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适从。”①我们在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中也曾茫然失措,音乐本真的失落,意味着音乐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要义淡化,甚至是转移。保留音乐本真,是音乐传承中最需要关注的。倘若民族音乐传承中缺失了最淳朴、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音调和形式,则会使这些音乐财富逐渐贬值,甚至是淘汰。
音乐本真,是音乐纯粹、独特、极具代表性的成分或元素,它可能是一个音调,可能是一种表现形式,也可能是一种特定的音乐习俗等等,它从具体形象的事物涵盖至虚幻抽象的形式,固然存在,外乎于表面,内乎于内在。音乐本真的“真”从某个层面来看通珍贵的“珍”,即音乐中真实而珍贵的元素。音乐本真和音乐本位的关系在实际表现意义上如何界定?音乐本位,从宏观而言,指的是音乐本身,排除音乐以外的东西,比如,欣赏一首作品而不是着重理解它的创作背景或与之相关联的地域因素,而是回到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调性、情感等元素;从微观而言,是指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即音乐本真。也就是说,音乐本位涵盖了音乐本真,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一、在采集中应保留民族音乐本真
当下很多音乐学习和研究者打着传承、创新、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幌子来对其深表关注,并展开采集、整理等工作,到头来在采集整理过程中往往却因个人主观的审美角度而使该民族的音乐本真流失掉。
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为此表述到:“尽管我很不愿意对现存的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中国民歌大全》或各地民歌集成资料表示不敬,但我确实怀疑这些资料在音高和节奏方面对原始民歌的保真性?因为当我捧着这些集子而对照原生音响的时候,两者的差异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的民歌采集工作者们,也满腔热诚地耗费了不少脑力用西方的十二平均律体系和规范节拍格式对其进行了合乎所谓“专业作曲”规范和“普及大众”需求的“整理”和“剪裁”。 ……这样的整理和剪裁却把民间音乐的灵魂和神韵给去掉了。真是很痛惜。②
贾达群教授的观点从侧面引导我们思考民族音乐本真的保留和传承问题。我们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后传承?还是原模原样地保留音乐本真后传承?倘若我们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大众的音乐味蕾,择一传统民间元素进行创编,并将其称之为对音乐本真的创新传承,其纯粹性和质朴性又从何而来?是否给这些原汁原味的、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音乐留有生存的空间(余地)?是否得到最完善的保留?国家出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正是对文化本真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留,民族音乐文化的本真也理应引起如此重视,不管我们是采集保存,还是采集运用,都应保留音乐中最真实、最珍贵的那一份纯粹和质朴。
二、在创作中应保留民族音乐本真
当代音乐创作被赋予了个性、抽象、独特、多变等标签,在这样的标签下,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怎样保持民族传统音乐的本真性?他们是否仅为追求突出个性(个人)风格或遵循西方音乐律制体系而创作,忽视传统的民族民间的音乐成分?回答是否定的。
新西兰作曲家杰克·博迪先生,喜欢到世界各地去采集原始民间音乐,也数次来中国采风。他根据采风的材料写过一些非常优秀的带有浓郁民间风格的作品。 ……他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因而他的创作早就超出了对音高体系的传统认知与运用范围,其作品的整体音响十分独到,而富有特色。③因此,只有保留本真,才是二度、三度甚至是四度创作达到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价值衡量。杰克·博迪先生不需要大肆地夸谈自身对保留音乐本真的创作信念,他的作品足以证明这一点。
三、在冲击中应保留民族音乐本真
中西音乐交流和创新发展,俨然成为保留民族音乐本真最强大的冲击,我们不应只看到这把“双刃剑”的利面,而忽视弊面。民族音乐本真的保留,理应是站在“双视角”、“主客视角”,既要为了传承而保留,客观上既要保留传统的套式,也要为了创新而保留,主观上从个人角度出发,发挥创新意识,择其善者而创新之,双向平行发展,民族音乐本真既得到最原始的保留、保护和传承,也得到了创新发展,一举多得。
居其宏在《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中论及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时,也指出:传统既要保存,更要发展。我们过去在珍视传统、继承传统、保护保存传统音乐精髓方面做得很不够,存在着许多缺憾。因为保护传统音乐遗产使之生命力得以延续,同样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时代中国人民审美实践的需要。但我仍坚持我在1986年兴城会议上的观点,即我们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应当小心地限定它的适用范围,并且实事求是地估价它对二十世纪中国音乐进程的影响程度。④东西音乐文化必然存在差异,西方倾向于规律性和科学性,东方倾向于自然性。音乐文化的流传和发展固然有其魅力和價值意义所在,“真实”和“珍贵”诚然是音乐最具核心意义的精髓。交流可以持续和加强,以不变应万变,以保留本真应商业化和西方同化的冲击是民族音乐传承的根本。
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知道音乐本真,但不知道保留音乐本真的重要性,不足矣!从我们的采集、创作、冲击中,让文化本真的流传和传承经久不衰,不因逐流而变迁,这就是民族文化本真保留和传承最有价值的一个层次。民族音乐本真的保留、传承和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注释:
①引自南怀瑾先生《孟子旁通》
②贾达群:《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如干问题的讨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P78-79
③同上,P76-77
④居其宏:《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论评》,黄钟,2006年第2、3期
参考文献:
1、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2、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的必由之路,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4期
3、冯文慈:近代中外音乐交流中的“全盘西化”问题,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2期
覃展鹏(1991.12——):汉族,籍贯广西,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013研究生,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方向。
关键词:民族音乐 本真 保留 传承
南怀瑾先生说:“逐物迷方,必然会千回百叠,永远在纷纭混乱中忙得团团而转,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适从。”①我们在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中也曾茫然失措,音乐本真的失落,意味着音乐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要义淡化,甚至是转移。保留音乐本真,是音乐传承中最需要关注的。倘若民族音乐传承中缺失了最淳朴、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音调和形式,则会使这些音乐财富逐渐贬值,甚至是淘汰。
音乐本真,是音乐纯粹、独特、极具代表性的成分或元素,它可能是一个音调,可能是一种表现形式,也可能是一种特定的音乐习俗等等,它从具体形象的事物涵盖至虚幻抽象的形式,固然存在,外乎于表面,内乎于内在。音乐本真的“真”从某个层面来看通珍贵的“珍”,即音乐中真实而珍贵的元素。音乐本真和音乐本位的关系在实际表现意义上如何界定?音乐本位,从宏观而言,指的是音乐本身,排除音乐以外的东西,比如,欣赏一首作品而不是着重理解它的创作背景或与之相关联的地域因素,而是回到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调性、情感等元素;从微观而言,是指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即音乐本真。也就是说,音乐本位涵盖了音乐本真,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一、在采集中应保留民族音乐本真
当下很多音乐学习和研究者打着传承、创新、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幌子来对其深表关注,并展开采集、整理等工作,到头来在采集整理过程中往往却因个人主观的审美角度而使该民族的音乐本真流失掉。
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为此表述到:“尽管我很不愿意对现存的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中国民歌大全》或各地民歌集成资料表示不敬,但我确实怀疑这些资料在音高和节奏方面对原始民歌的保真性?因为当我捧着这些集子而对照原生音响的时候,两者的差异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的民歌采集工作者们,也满腔热诚地耗费了不少脑力用西方的十二平均律体系和规范节拍格式对其进行了合乎所谓“专业作曲”规范和“普及大众”需求的“整理”和“剪裁”。 ……这样的整理和剪裁却把民间音乐的灵魂和神韵给去掉了。真是很痛惜。②
贾达群教授的观点从侧面引导我们思考民族音乐本真的保留和传承问题。我们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后传承?还是原模原样地保留音乐本真后传承?倘若我们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大众的音乐味蕾,择一传统民间元素进行创编,并将其称之为对音乐本真的创新传承,其纯粹性和质朴性又从何而来?是否给这些原汁原味的、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音乐留有生存的空间(余地)?是否得到最完善的保留?国家出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正是对文化本真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保留,民族音乐文化的本真也理应引起如此重视,不管我们是采集保存,还是采集运用,都应保留音乐中最真实、最珍贵的那一份纯粹和质朴。
二、在创作中应保留民族音乐本真
当代音乐创作被赋予了个性、抽象、独特、多变等标签,在这样的标签下,当代作曲家的创作怎样保持民族传统音乐的本真性?他们是否仅为追求突出个性(个人)风格或遵循西方音乐律制体系而创作,忽视传统的民族民间的音乐成分?回答是否定的。
新西兰作曲家杰克·博迪先生,喜欢到世界各地去采集原始民间音乐,也数次来中国采风。他根据采风的材料写过一些非常优秀的带有浓郁民间风格的作品。 ……他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始性和独特性。因而他的创作早就超出了对音高体系的传统认知与运用范围,其作品的整体音响十分独到,而富有特色。③因此,只有保留本真,才是二度、三度甚至是四度创作达到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价值衡量。杰克·博迪先生不需要大肆地夸谈自身对保留音乐本真的创作信念,他的作品足以证明这一点。
三、在冲击中应保留民族音乐本真
中西音乐交流和创新发展,俨然成为保留民族音乐本真最强大的冲击,我们不应只看到这把“双刃剑”的利面,而忽视弊面。民族音乐本真的保留,理应是站在“双视角”、“主客视角”,既要为了传承而保留,客观上既要保留传统的套式,也要为了创新而保留,主观上从个人角度出发,发挥创新意识,择其善者而创新之,双向平行发展,民族音乐本真既得到最原始的保留、保护和传承,也得到了创新发展,一举多得。
居其宏在《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中论及传统音乐的保存与发展时,也指出:传统既要保存,更要发展。我们过去在珍视传统、继承传统、保护保存传统音乐精髓方面做得很不够,存在着许多缺憾。因为保护传统音乐遗产使之生命力得以延续,同样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现时代中国人民审美实践的需要。但我仍坚持我在1986年兴城会议上的观点,即我们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应当小心地限定它的适用范围,并且实事求是地估价它对二十世纪中国音乐进程的影响程度。④东西音乐文化必然存在差异,西方倾向于规律性和科学性,东方倾向于自然性。音乐文化的流传和发展固然有其魅力和價值意义所在,“真实”和“珍贵”诚然是音乐最具核心意义的精髓。交流可以持续和加强,以不变应万变,以保留本真应商业化和西方同化的冲击是民族音乐传承的根本。
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知道音乐本真,但不知道保留音乐本真的重要性,不足矣!从我们的采集、创作、冲击中,让文化本真的流传和传承经久不衰,不因逐流而变迁,这就是民族文化本真保留和传承最有价值的一个层次。民族音乐本真的保留、传承和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注释:
①引自南怀瑾先生《孟子旁通》
②贾达群:《结构诗学——关于音乐结构如干问题的讨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P78-79
③同上,P76-77
④居其宏:《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论评》,黄钟,2006年第2、3期
参考文献:
1、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2、邢维凯:全面的现代化,充分的世界化:当代中国音乐的必由之路,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4期
3、冯文慈:近代中外音乐交流中的“全盘西化”问题,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2期
覃展鹏(1991.12——):汉族,籍贯广西,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2013研究生,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