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的“僵域”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ling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部口碑之作的炼成,都需要在遵循基本类型要素的基础上做加法,去添加自身的个性因素
  此前多次聊过“类型”对于影视作品发展的激励和挑战。每深入讨论一回,便越发感觉到影视类型的建设之难。
  创作者呕心沥血不说,每部口碑之作的确立,都意味着后来人需要避开和超越的元素又增加了几分。有些业内人士,以为类型的成功之道就是对以往佳作成功元素的汇总和翻生,这其实是非常保守的理解。
  再保守的名导演,他的生存之道除了对成功进行复制,也都包含着对新方向的摸索。比如王晶,他的电影作品中一直有着大家熟悉的那些“票房保底”规则。但当我们回看他几十年的拍摄历程,从英雄式的周润发主演的《赌神》,到周星馳“无厘头”风格渐次展开的《赌侠》《赌圣》《整蛊专家》《鹿鼎记》《千王之王2000》,再到近年的“追龙”系列,中间还有《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新少林五祖》这样的武侠片,以及《未来警察》、“澳门风云”系列这一类泛科幻风格,你会发现媒体笔下的“票房王”也好,“烂片王”也罢,其实他一直都在对自己的风格进行拓展与整合。
  类型影视的美学里,有基本审美要素要求,但只对这些进行单纯的复制,结果不一定令人满意。刚播完的《秋蝉》,媒体一度将其与《麻雀》《深海谍战之惊蛰》(以下简称《惊蛰》)对标,该剧收视率好像也一直靠前,可网上的口碑却比《麻雀》《惊蛰》差了不少。
  不是说《麻雀》和《惊蛰》像《潜伏》《特殊使命》《暗算》那样,有多么难以超越,这两部作品本身也确实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可它们毕竟复兴了“偶像式谍战剧”这样一种制作思路(更早这么做的应该是杜淳的谍战成名作《51号兵站》),这本身就是对类型剧的一种贡献。但是《秋蝉》,就大家看到的播出版本而言,除了前几集所表现出的诚意,无论是服化道水平,还是后半部的剧情编制和剪辑,都是无法与《麻雀》《惊蛰》放到一起来谈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类型化是助推作品立项和制、播的一个好通道,但却不是万能密钥。创作者的思维不能被类型给困死,任何一部口碑之作的炼成,都需要在遵循基本类型要素的基础上做加法,去添加自身的个性因素。比如《誓言无声》是“逼真的年代感”,《潜伏》是“信仰的成长”和喜剧性,《特殊使命》是“人在抗压状态下的成长”,《暗算》是“短章拼接式结构”,《黎明之前》是“办公室政治”,《落地,请开手机》是“广式特色”,《风筝》是“人物极端处境下的命运”……你可以列出一堆这些成功之作的共性,同时,你也几乎可以脱口而出同样多的它们的个性特点。
  我们不知道下一部热播谍战剧将会是怎样的反响,但根据近期播出的两部泛谍战剧——《秋蝉》和《新世界》的播后反馈情况来看,2020年的谍战剧似乎正经历着观众更加强烈的期盼与挑剔。已然过去的这半年,电视和网播平台肯定不只播了两部谍战新剧,观众之所以对这两部剧产生争议,恰恰说明了之前大家对它们的期待。可惜的是,《秋蝉》《新世界》所呈现出的整体观感,就近来对比,也是无法与去年的《光荣时代》相媲美的。
  类型影视的创作者,不能因为所属类型的美学要求而锁死自己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不要在“展示人性”的借口下,过于频繁地反转、故布迷阵。观众可以跟着剧情一起烧脑,可一旦发现烧得没什么意思,编剧、导演、表演、剪辑……各个环节的辛苦努力,只会迎来反效果。
  影视的最佳养分是想象力。人们为什么看戏?看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看到的情节和场面,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创作者怎么营造令观众痴迷、沉醉的“梦”?这不只是电视剧,也不只是国产影视所面临的考题。想想全球影迷热捧的“星球大战”系列:从《星战前传2》开始,想象力重复,即使后来换了导演、主要角色,也都难以触动观众的兴奋点,直到最后一部口碑才开始回升。观众口味的满足之难,类型思维定势的突破之难,由此可见。
  想象力的自由,是影视乃至所有文艺作品至关重要的元素。不然,按照某种描红式思维,希区柯克之后,悬疑类电影就没有必要再拍了。即使拍剧集,也大可以只围绕保险的“希区柯克剧场”那类思路去制作;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影视从业者从未停止探索。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再难也要咬紧牙尖挺一挺。
  徐  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电影家协会近日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同比去年下降88%。据受访187家影院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  恢复营业之后,影院会迎来爆发式观影热潮吗?调研显示,九成影院并不看好疫情后短期内恢复活力。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
期刊
电影《1921》在沪开机  7月1曰,由腾讯影业、上海电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业、阅文集团联合出品。黄建新监制并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电影《1921》。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举办开机活动。同时发布了三张概念海报。片方在现场公布了首批演员阵容:黄轩、倪妮、王仁君、刘昊然。后续还将有50余位青年演员加盟。  电影《1921》讲述首批共产党人担起救亡图存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影片剧本
期刊
5月至今,湖南、浙江、东方卫视相继举行招商会,下半年新剧、新综片单随之发布。包括《在一起》《大江大河2》《小舍得》等在内的多部电视剧作品,以及《喜剧不谢幕》《直播之城》《花样实习生》等多档新综亮相。  三大卫视发布的新剧主要以现实题材为主,反腐、公安以及检察题材作品获各大平台关注,《拼图》等作品预计于下半年登陆卫视平台播出。抗疫“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由原班人马创作、剧情延续前作的当代题材剧《大
期刊
北美2020年度总票房预计减半  根据研究公司Moffett Nathanson的最新研究报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北美2020年度票房收入将减少一半,从2019年的114亿美元下降到55亿美元——降幅高达52%。如果北美的影院在7月仍无法恢复开放,原定于7月上映的暑期大片《信条》和《花木兰》势必再次推迟档期,那么票房降幅可能会更大。如果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主要市场再不确定复工日期,各大电影
期刊
我们的电视理应加快步伐跟上5G的进展,让观众打开手机看电视变成像呼吸一样自然  回想16年前我刚到英国,站在电信商店门口,看着里面的小手机播放着电视节目,心里无限羡慕,这就是3G时代。彼时,手机的卖点就是能看电视。可惜的是,它除了一根长长的天线,并未做实质性改变。真正拿手机看电视的人凤毛麟角。  8年前,我到美国参加NAB展会,空了去逛商场,商场里到处都是4G广告。有意思的是,商家的卖点还是电视。
期刊
MCN、直播带货浪潮是对传统媒体业务和流程的挑战,更是改革的动力。对待它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能无视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又不能简单复制网络上的已有模式  近期,MCN(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和直播带货风生水起。这种诞生并迅速成长于移动网络世界的热门应用,大有席卷网络乃至传统媒体机构的势头。自去年以来,特别是疫情期间,相当多的传统机构媒体在自身的媒体融合实践中,融入了MCN和直播带货的新业态,
期刊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征集评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智慧广电示范案例的激励带动作用,加快开创智慧广电发展新局面,总局决定在全国开展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其中,五类案例在征集评选范围内:  组织管理类:主要指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健全促进智慧
期刊
面对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呈现出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各省广播电视台发挥各自优势,精心组织策划,创新报道形式,力求及时、准确、生动地传达两会精神,全力做好全国两会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压缩现场采访记者数量,严控面对面采访,各省代表团也实行全方位闭环管理,随团记者人数大量缩减。  对于媒体来说,全国两会本就是检验自身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平台是防疫抗疫宣传的“排头兵”,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权威发布,澄清谣言,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战“疫”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后疫情时代,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重中之重,此时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平台再度释放出强有力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节目,剧集、直播……花样翻新助力脱贫攻坚,成为扶贫助农的“主力军”。  2020年3月1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广
期刊
中国MCN机构已经突破20000家,近六成机构营收规模达到千万元级别,三成机构营收规模破亿元。  在网络直播掀起全民热潮的同时,其幕后推手MCN(Multi-Channel Network,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机构也逐渐广为人知。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入局,MCN行业边界不断扩展,进入“产业式”爆发时代。据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预计,2020年中国MCN机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