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才歌剧《卡门》成为流行的必然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比才歌剧《卡门》的创作背景,从雅俗共赏的天才旋律、通俗易懂的歌剧语言和色彩斑斓的异国情调三个方面来分析和论述了该剧流行的必然性。
  【关键词】:比才;《卡门》;必然性
  一、比才歌剧《卡门》的创作背景
  (一)关于比才
  比才生于巴黎一个音乐教师之家,他从小便拥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十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在学院的几年里获得了一个青年学生所能获得的全部奖项:十四岁获得巴黎音乐学院钢琴一等奖;十六岁获得法国著名作曲家古诺的作曲一等奖;十九岁毕业于音乐学院后,又以轻歌剧《采拉克医生》获一等奖,并获得法国很难得到的罗马大奖,又被送往意大利深造。期间,他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还研究了艺术史,同时花了不少的时间来熟悉意大利古典绘画与雕刻的不朽作品。加上他小时侯就有多方面的爱好和修养,他的文学及其他方面的修养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为他以后更出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加肥沃的土壤。从意大利学成回到巴黎,他一心一意想成为一名杰出的歌剧作家,他先后写出了《采珍珠人》、《珀斯城的美女》、《扎米雷》、《卡门》等十部歌剧。作为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他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
  (二)关于该剧的创作背景
  《卡门》四幕歌剧,以法国浪漫派作家梅里梅的小说为骨架文学台本,由梅拉克和阿莱合作歌词,比才谱曲,1875年首演于法国巴黎。
  比才成功地把这部小说搬上舞台,正是因为他欣赏梅里美塑造的卡门,为她身上特有的独立自由精神所吸引,借用卡门的咏唱发泄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歌剧《卡门》的成功一方面也得益于麦尔哈克和哈莱维对梅里美剧本的改编,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对剧中许多情节进行删节和补充,将使之更适合歌剧舞台的表演,让人物更加丰满,令剧情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得以发展。它的主题是由爱情到毁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成功地刻画了卡门温柔、直率、热情、残忍、诱惑、傲慢、放荡、狡黯等复杂多面的性格,更多的突出了她的热情、直率、和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人物更形象、具体、鲜明,加重了她寻求自由,要求独立的性格特点。在《卡门》的许多旋律和节奏上,比才都及其成功地采用了西班牙音乐的素材,表现了他对西班牙音乐的深厚造诣和运用自如的丰富经验。尼采曾是《卡门》最热心的赞赏者之一,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它的音乐显示出高超的技艺,精炼优雅,妙不可言,同时又保持了通俗的特色.它具有一个民族而不是个人的精心制作的精神……毫无勉强作态,毫无任何虚伪做作……命运与这部作品联系在一起.它所描述的幸福是短暂的、突然的,不给任何宽限的……我羡慕比才有勇气去表达如此敏感的事情,这在迄今为止的欧洲高尚音乐中从来没有表现过。”
  二、分析《卡门》广为流行的必然性
  (一)雅俗共赏的天才旋律
  纵观中外歌剧史,但凡一部成功的歌剧作品一定会有一、二首经典旋律织在其中,很多觀众也正是由于对这些旋律的偏爱,而记住整部歌剧及作曲家的。我们从《冰凉的小手》记住了《艺术家的生涯》;从《为艺术,为爱情》了解了《托斯卡》;从《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想到了《洪湖赤卫队》等等。正是由于这些成功的旋律创作使得整部歌剧流光溢彩、气韵生动,不仅专业工作者能够接受,就是一般的歌剧观众也一致认可,其主要原因是这些旋律具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在歌剧《卡门》中,这样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让人过耳不忘的旋律片断比比皆是。以下列举一首:
  这是一首根据西班牙民歌改编的舞曲,二段体,反复一次。典型的探戈节奏贯穿始终,单一但不平庸。主旋律开始在d小调上陈述,级进下行的线条以4小节为一乐句,反复四次,在D大调上结束第一段;中段在D大调进行,每句的句尾,配以轻声的主旋律合唱伴唱,结束于D大调的主和弦。
  这段经典的旋律,配上生动、热情的歌词,可谓相得益彰。歌词唱到:“爱情象一只自由鸟,谁也不能够驯服它……爱情象个流浪儿,永远在太空自由飞翔,你不爱我,我倒要爱你,我爱上你可要当心!”很显然,女主人公卡门泼辣、大胆、高傲热情的性格在此曲中表露无疑。值得一提的是,比才从梅里美小说对卡门的肖像描写中获取灵感,在主人公卡门首次登场时,以简洁的笔墨巧妙地进行性格提示是颇具深意的。一方面,这首《哈吧涅拉舞曲》是比才为卡门量身订做的,其目的是让首次登场的卡门,立刻表现出独特的性格而给观众以鲜明强烈的印象;另一方面,这首作品旋律感很强,非常声乐化,音域适当,高点音至G适合演唱,这也是观众最熟悉的作品之一。
  (二)通俗易懂的歌剧语言
  歌剧史上,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作曲家创作环境、歌剧修养及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对歌剧语言的组织也会千差万别。比才在《卡门》中的歌剧语言组织能力一方面體现了其出色的作曲天才,另一方面又兼顾了观众的欣赏能力,正是这些通俗易懂的歌剧语言的使用使得此剧成为日后流行剧目的有力因素之一。
  1、歌剧结构语言
  在歌剧《卡门》中,对于27个分曲,比才放弃使用宣叙调这一相当于“连接部”性质的音乐形式,适当地加入对白来代替宣叙调。对白的使用不仅为喜歌剧风格的形成在实践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与宣叙调相比,对白更加接近日常生活语言,更容易接触到日常生活的真实面,故而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为观众的理解提供了某种便利,观众理所当然地乐于接受。另外,比才在处理各分曲之间的关系上为了避开一般编号体歌剧在处理戏剧连贯性方面所存在的条块分割、戏剧气氛中断等弊端,在分曲的结尾不采用收束性的终止式,而是巧妙地运用简洁的材料使分曲衔接更加紧密、过渡更加自然。
  2、歌剧场面语言
  歌剧中的场面安排能否有机地为戏剧内容服务、能否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歌剧作曲家在创作时所面临的问题。比才在《卡门》中的场面语言运用尽显通俗化、生活化特点,如第一幕第八场,女工打架场面,两组女工针锋相对、叽叽喳喳,卡门表现出毫不在乎、咄咄逼人的态势,加深了观众对其性格的进一步了解。这种场面语言的使用,似生活中两伙人打架,司空见惯,观众对此习以为常。但比才这一通俗性手法的运用,对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与霍塞的爱情冲突始终无法解决直到悲剧的最终酿成有着积极的暗示作用,因此,显得更加生活化,更加真实也更具有典型意义。   3、旋律语言
  在传统概念中,清新自然,优美如歌是音乐中旋律创作的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歌剧旋律创作与其他体裁的旋律创作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由于受歌剧中的角色、剧情以及音乐表现等方面的制约,歌剧的旋律创作又对作曲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作出既符合剧情又琅琅上口易于传播的歌剧旋律,是歌剧作曲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歌剧《卡门》中旋律语言的使用始终以性格化、通俗性、可听性作为自己的追求。
  4、和声语言
  比才在歌剧《卡门》中和声语言的运用,虽也有半音化和声的片断,但整体上还是建立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之上的。相对于瓦格纳的和声风格更显传统,这种传统功能和声的运用,造成调性明确、整体音响对比丰富而又协和动听,具有相当的专业化水准而又通俗易懂,为赢得绝大多数听众打下了基础,也是这部歌剧得以流行的重要因素。
  5、配器语言
  歌剧《卡门》中,比才充分利用特定乐器的色彩以及乐器之间巧妙的组合,使音乐显得厚实而丰满,从而利用管弦乐器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剧中几首幕问曲的写作,主要以管弦乐器为主,轻松、愉悦、旋律性较强是其主要特征,看似与全剧的悲剧性主题相悖,但恰恰是这种通俗性的配器手法,使观众乐于接受,也为此剧日后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三)色彩斑斓的异国情调
  1、异国题材
  从历史的角度观之,歌剧《卡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才在现实主义歌剧美学观的影响下对题材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比才对异国情调具有浓厚的兴趣,而对吉普塞人更是如此。由于吉普塞人热情奔放、酷愛自由的性格和流浪生活带来的传奇色彩,吉普塞人得到许多著名作家的偏爱,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以吉普塞人为主角,反映吉普塞人生活的作品,并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如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的中篇小说《吉普塞姑娘》、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卡门》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2、異国场景
  故事的发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完成的,既然是异国题材,那么异国场景展示在歌剧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阿依达》中的古埃及场景——神庙、神像及盛大的巡游场面:《蝴蝶夫人》中的日本建筑及服饰和异国景观;《图兰朵》中的中国古代宫廷一样,《卡门》中的西班牙场景一展无余。歌剧中这些相当于异域文化符合的场景及道具设置,能够使我们对故事的发生地有确切的认知。
  3、异国音调
  比才是一位旋律天才,他不是简单地将西班牙的音乐素材拿来,生硬地放到他的歌剧创作中去,而是将其吸收、加工、提炼。在为戏剧服务的同时,丝毫不让人觉得由于异国音调的运用而产生的矫揉造作和生硬牵强之感。如《哈巴涅拉》这个曲调原是一个名叫塞巴斯蒂安·伊拉迭尔(1809~1865)的西班牙作曲家写的。比才多年来熟悉这个曲调,把它作为民歌加以改编使用,改编后的《哈巴涅拉》具有典型的西班牙色彩。
  4、异国舞蹈
  歌剧<卡门》中运用了道道地地、货真价实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舞蹈艺术,即佛拉明戈(Flamenco)。佛拉明戈舞包括三部分,唱歌、跳舞与吉他演奏。这项艺术是流浪的吉普塞人带进西班牙的,由吉普赛人的音乐与舞蹈加上安达卢西亚地方音乐与传统舞蹈结合而成。
  三、结语
  本文对歌剧《卡门》艺术特色以及何以让听众雅俗共赏并能够持续流行的原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歌剧《卡门》之所以广为流行的剧目有其必然性。这一必然性主要体现在整部作品有一个经典性的文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改编出一个符合歌剧艺术表现规律的优秀剧本,其动人的情节设计、深刻的人性刻画、对戏剧音乐性和音乐戏剧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两者的完美结合、符合大多数歌剧观众审美习惯的歌剧文学语言,都为歌剧的经典性和流行潜质提供了典范性的文学凭借。更为重要的是,比才为《卡门》所创作的音乐,将剧本的经典性和流行潜质化为美妙绝伦、魅力四射的现实音响,通过生动的歌剧形象为观众演绎出一部音乐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经典性与流行性和谐统一的剧场神话。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水土木和石屏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石屏的历史建筑中,如果说木材是建筑的灵魂,那么土石砖瓦则是建筑的血肉,我们人性化的把握水的理想,实现仁者乐水;我们人性化的把握土的理想,达到智者乐山;我们人性化的把握木的理想雕刻成才,这对自然山水和环境的保护就落到实处,对石屏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为自然遗产的保护,构建了
期刊
【摘要】:随着工程专业英语翻译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推广应用,掌握英语翻译在工程类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英语翻译在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背景阐述以及英语翻译在工程类专业中的要求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英语翻译在工程类专业中的方法,并总结了其现实意义,对于相关人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翻译;工程类专业;应用探析;培养分析  一、英语翻译在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背景阐述  随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对于游憩空间的需求加大,人们必将更加享受闲暇时光带来的欢乐,因而游憩空间的设计也是极具发展潛力的。游憩活动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户外游憩空间是户外景观当中极其重要的分支,对于增加户外空间的趣味性、野趣性起着不可抹灭的功绩,精心设计出一处特别的游憩空间能增加人们的停留时间。游憩空间,创造户外运动的健康社会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文明.在游憩空间设计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为此就需要舞蹈表演者通过一定的技艺来掌握好表演的动作、表情、姿态等舞蹈艺术形象,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要展现出一个作品的灵魂就需要让舞蹈演员们掌握作品的主题,在表演的时候根据作品的旋律、内容来展现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而可以和观众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观众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情感特质的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其次了解了舞蹈表演的情感特质,最后通过舞蹈表演者对作品的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伴随着人们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的提高,时尚热衷人士也越来越多,市场上关于时尚类app的开发数目日益增多。色彩作为视觉表现的基本元素,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色彩,传递给人不同的感受。UI即用户界面,本文所谈及的UI主要指智能手机的界面。在时尚类app的UI设计中,合理的运用色彩组合,正确利用色彩的心理学特征与情感表达,能有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少数民族思想意识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率的变化影响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是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步骤。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现状;原因;天祝藏族自治县  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社会其文化变迁的能力要强于封闭性的社会,因为开放性社会的文化结构松散,文化价值较富有弹性。而封闭性的社会文化结构比较严密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一般具有悠远的历史,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接近地气的,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曲艺、歌谣、传说、谚语、神话、手工艺制作等等,除了丰富的普遍的艺术内涵外,更具有艺术文化的特殊性。人们的生活受非物质文化的影响目前仍然较多,比如春节、端午等,它们不但包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科学价值,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指导人们生活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摘要】: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千百年来人们自觉形成的行为习惯,是我们的交际习俗,是人们道德伦理观的具体体现,是法制的补充,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因而,这些礼仪习俗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对我们现在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交际习俗;现实意义;修养  众所周知,“交际习俗”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并随
期刊
【摘要】:原生态民歌是人民大众在劳动过程中口传口唱随意性较强的一种口头音乐,它是我国民族文化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可是在现在,我国的原生态民歌正面临着消失、濒临末路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让原生态民歌与时俱进,绽放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关键词】:原生态民歌;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大草原的呼麦唱法起源于宗教,且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面就以呼麦为例介绍我国原生态民歌的悠久文化和深
期刊
【摘要】:屏风既是物质的产物又是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精神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屏风有当初的礼仪用具发展到挡风屏蔽的实用家具,再有实用家具演变成装饰用品。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始终与其功能联系在一起,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变。  【关键词】:屏风;发展;功能  一,屏风的起源与变化  屏风古代称之为“屏其风也”它的出现还早于桌椅,具记载西周时期就有了屏风,以座屏为主立于天子身后是帝王权利的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