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我的第二故乡”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heng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正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中文台”。
  或许您对这个声音非常熟悉,因为当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您一定在收看凤凰卫视中文台。而我们今天约请“港人说港”栏目的嘉宾,就是这个巧妙融合两岸三地语言特色,成为独树一帜的“凤凰之声”的声音的主人——凤凰卫视首席配音师张妙阳先生。
  张妙阳先生曾经说过,他希望他的声音既不是新加坡的,也不是台湾的,也不是大陆的,应该是属于国际的。而他曾是新加坡华人,加上曾游学法国,旅居香港的经历,让他成为一名具有国际性背景的传媒人。
  作为一名定居香港的资深传媒人,张妙阳先生对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内涵有着怎样的理解?他眼中的香港回归10年来有着怎样的发展?这个城市又给了他怎样的事业发展契机?2007年初夏,《中国报道》记者走近张妙阳,聆听张妙阳的香港印象。
  《中国报道》:张妙阳先生,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访问。
  张妙阳:谢谢。很珍惜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在香港生活20多年的一些心路历程。
  《中国报道》:您祖籍是福建,又是新加坡土生土长第三代华人,还曾留学法国,但最终选择留在香港拓展您的事业,并已经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现在作为凤凰卫视的首席配音师。能不能这么说,香港是您实现自己理想和事业成功的福地?能说一下您当时为什么选择在香港定居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吗?
  张妙阳:这缘于我小时候的一种浓烈的追求,那就是到一个比较自由、比较缤纷的城市去生活。我选择到巴黎留学,那是一个很缤纷,很浪漫、很自由、很多元化的国际文化大都会。在巴黎三年多,我发现自己大长见识,也学到了我想学的东西,也同时意识到法国、欧洲并不是我传媒生命的立脚之处,我身为一个华人,需要把我学到的东西贡献给中国人的社会,所以我选择了香港。香港在我的感觉中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一方面她受西方好的影响,包括人文和法治的思想,英国人很重视人权,这是西方文化比较好的地方;另一方面,香港在东方文化方面,尤其中国文化的底蕴远比新加坡好。第二,我1985年来香港时是回归之前。我很想亲眼目睹香港回归这个历史的重要转折。第三,香港的传媒比较发达,我也与香港的传媒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他们就邀请我来香港工作,可以说我来香港是天时、地利、人和。
  在香港工作生活这么多年,我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对我来说在亚洲这么多大都会里,香港这个富有魅力的城市有她不可取代的独特性,我觉得她的确是我的福地、宝地。
  《中国报道》:事实证明,您在香港拓展自己的事业是非常成功的。而同时也证明了香港这个城市是很具有包容性的,也很欢迎外来人才在香港发展。
  张妙阳:是这样的。香港这个社会可贵的地方在于它宽松的氛围和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视。而且我可以说,无论回归前或是回归后,这种非常宽松、非常自由的环境没有发生改变。
  香港有个很好的社会传统,就是很重视人的才干,只要你能够为香港社会发挥你的贡献,她就给你应有的价值,这个价值包括金钱上的肯定,给你应有的报酬。另一方面,香港也是一个融合人才的城市,就像纽约及伦敦一样,她愿意接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对外来人才或者说对香港有用的人,她都很重视而决不会排斥。
  以我个人来说,我在新加坡做过几年传媒,在欧洲也做过几年,我的国际性背景让香港人相信我英语也行,法晤也行,普通话也行,广东话也流利,有可发挥的价值,于是诚意邀请我来这边发展,而我也觉得在这里发展很舒坦、很自在,我可以发挥我的才华,而且没有一种被人排斥的感觉,现在的香港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根了。
  《中国报道》:您刚才提到,您来香港有一个原因是想亲眼目睹香港回归这个历史转折。我想这个心愿您是实现了的。那么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香港居民对这件事情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而您在经历这个转折的时候,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或者说你当时对香港的发展前景有怎样的设想?
  张妙阳:是的。我实现了这个心愿。凤凰卫视1996年3月31日正式开播。在1997年7月1日,凤凰卫视对香港回归这个历史转折作了全方位的报道,当时我和我的同事都在现场。
  其实1997年香港回归以前,很多香港人对中央政府和内地存在一定误解,香港某些人存在一种对回归中国很迷茫的感觉。当时的香港曾经发生过一次移民潮。部分人因为心理上的担忧和恐惧选择移民到美国、加拿大,觉得香港不是久留之地。但是当时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繁荣稳定非常地重视,为香港的正常回归作了大量工作,包括给了香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的承诺,确保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法律不因为回归发生变化。而我个人也认为,香港的继续稳定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是绝对有好处的,因为有一个繁荣的香港,一个自由的香港,一个稳定的香港,其实对中国内地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报道》:现在香港回归已经10 年了,您认为它的发展和您当时的设想吻合么?现在的香港人对于回归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张妙阳:我想一个最直接的证明就是香港回归几年后发生的“返流潮”。许多当时移民国外的人,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人又返回香港工作和生活。因为在国外的生活让他们找不到中国人的归属感,而他们同时也看到香港在回归以后的各个方面,都反而发展得更好,他们恢复了对香港的信心。
  从香港回归看到现在,10年来香港的政治、经济始终在平稳地发展,而且一直是保持着一种很宽松的生活环境,很多方面并没有改变,而且经济越来越繁荣。这也给了很多香港人信心,让他们觉得除了悬挂的国旗变了,香港的管理者变了,他们的生活还在照着原有的模式延续着,不仅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反而香港更好地发展了,他们也从中获得了好处。而中央政府在香港出现危机时,如亚洲金融危机、SAPS出现时给予香港的支持和帮助,也让香港人对于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部分香港人对于内地和中央政府的态度,从最早的迷茫和排斥,到现在愿意主动去接触和了解,这应该是这10年来发生的一种质变。
  《中国报道》:您现在服务的凤凰卫视是在香港,乃至在全世界华人区都有非常大影响力的一家媒体。您从1996年到现在一直在“凤凰”工作,“凤凰”也是在随着香港的发展不断地把事业做大,您能不能从您工作的角度,谈谈“凤凰”在香港发展成功的原因呢?今年适逢香港回归10周年,凤凰卫视有没有什么节目制作策划呢?
  张妙阳:凤凰卫视的成功就在于它立足于香港,面向全世界,这 是他一个战略的部署。香港给凤凰卫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香港是一个自由的社会,资讯流通没有限制,而且传媒业非常发达。凤凰卫视要面向全世界华人,就必须借助香港的传媒优势。除此之外,“凤凰”的优势还在于结合全世界的华人精英,两岸三地所有愿意把电视做好的人,都是他招募的对象。这一点也只有在香港做得到。
  今年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本地开展了很多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的活动。凤凰卫视会对所有活动进行全面的报道,包括国家领导人到香港的活动等等。此外,“凤凰”也会做一个连续五天的“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特辑”,观察和反映香港人民在香港回归前后的心路历程。
  《中国报道》:您是凤凰卫视的首席配音师,同时也从事朗诵和普通话教学。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的香港人对于普通话的推广方面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张妙阳:香港回归10年,感觉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香港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说普通话,而且这种学习变得刻不容缓。因为港人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会要求接受面试者说普通话,而升职加薪时,老板也会对你的普通话能力有要求。因为从事业发展的角度上,现在香港的发展在向内地和国际拓展,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用普通话交流而不是用广东话。香港人意识到,普通话的经济价值很高,必须抓紧学习。
  像我所接触的一些专业在职人士,如律师、从事金融行业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的香港人,还有老师,学习普通话的人都比较多。香港的一些名校也开始推动用普通话教中文。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8年到10年,香港的中小学会慢慢地调整到用普通话教中文,普通话的推广和发展潜力在香港是非常大的。
  《中国报道》:您多年来致力于朗诵和普通话事业的推广,据我所知,您利用业余时间在香港筹办了香港普通话朗诵艺术研究会,最近又刚刚在香港成立了香港传媒艺术专业学院。能给我们谈一下,您为什么要在香港成立这样的组织和学校呢?
  张妙阳:我始终觉得一个人除了生活温饱之外,他必须为社会做点事情。香港目前的朗诵艺术发展仍然很缓慢,很多香港人对于朗诵有成见,觉得是硬梆梆的政治宣传。而我个人觉得朗诵是一门很有魅力的艺术,很有意思。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项艺术在香港推广。
  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我们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香港和内地人更好地交流。因为现在北京人会说广东话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更多的香港人如果学会说普通话,不管是在内地投资,或者内地的人去香港学习和工作,他们的交流应该来说更加方便,有利于推动香港各方面的发展。
  现在在香港,我们还兴办了一个香港传媒艺术专业学院,除了从事普通话的教育培训工作,我们也很重视传媒和艺术两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希望能够通过对传媒艺术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帮助香港培训这些人才。
  《中国报道》:香港和内地目前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目前您接触的香港人,您的朋友中是不是有很多也愿意来内地投资发展自己的事业?
  张妙阳:对,尤其香港很多企业家,很多的专业人士都很愿意到内地发展,包括投资,做生意。一些香港的金融人才,银行管理的人才,法律人才,也都很愿意把香港的这些先进的东西、强项,介绍到祖国内地来,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服务,包括给内地的政府,内地的企业家提供一些适当的帮助。而且,内地现在宽松的投资环境和一些优惠的政策也不断吸引香港人来内地发展。
  《中国报道》:您现在兴办了一所内地唯一的培育机构——“中传嘉信”口才培育机构。您为什么会想到在内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呢?又为什么想要在内地建立一个口才培育机构呢?
  张妙阳:我选择在北京开办“中传嘉信”口才培育机构是因为北京是首都,读书人多,也有文化底蕴,而且我是一个华人,应该到这里拓展我的事业。当时选择建立一个口才培育机构,其实也是实现我的愿望。因为我一直从事传媒事业,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总结一些自己在朗诵和口才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大家。鲁迅说“我口说我心”,其实口才表达是我们心理思维的一个外化,一种展现。所以一个人有口才或者善于表达,敢于表达,会使人感觉到他的自信,从而更好地展现自我。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帮助内地的孩子们提高表达能力、公众演说能力,让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锻炼他们在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的各种能力上,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发展。
  《中国报道》: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香港的信息,也感谢您为香港和内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其他文献
4万亿元,体现了政府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决心,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体现了中国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表现出的负责果断、高效睿智的大国风范。    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11月9日,国务院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元,投资于铁路公路、农田水利、住宅等六大领域,以扩大内需,保证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扩大内
《偏见的本质》  人们常说“打破偏见”,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则认为,我们应当首先从了解偏见是什么开始。  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于1954年首次出版之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现象,是品德有缺陷的那部分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把偏见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奥尔波特在全书第一章就率先提出,偏见的两大基本要素:错误的泛化
2018年8月13日,船舶行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  世界每天都在变,但根本的运行规律数百年未变—弱肉强食。  为什么说“数百年”呢?  因为在16世纪以前,准确地说是大航海“发现新大陆”以前不是这样的。  那时的世界,分割为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比较相安无事,因为鞭长莫及。  欧洲在封建条件下,宗教与世俗权力、宗教与宗教、世俗权力与世俗权力之间经常发生争端甚至战乱,但一般情况下祸不及其余。
长达近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不久在西班牙马德里闭幕。都说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了生存威胁,属于“坏破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好破坏”—创新—来与之对抗。  自工业革命以来,破坏性创新刺激了增长,创造了就业,打开了新的投资方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它可以拯救人类,加快全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速度。事实上,创新对于不抛下任何人的成功的绿色经济转型是绝对必要的。没有创新,我们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的机会就会更
“我们今天的版权法和专利法,与其说保护知识产权更像保护垄断。”布林克·林赛和史蒂文·特莱斯在有关美国经济的最新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担心过度保护知识产权会阻碍创新及创新成果的传播,已经不是什么新观点。但因为现在知识已经成为经济活动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推动力,这种观点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散。  数字技术逐渐取代了建筑和机械等实物资产,从而使以算法和代码等软性资产为基础的“无形经济”得以实现。在这样
2020年6月13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集中式并网发电的扶贫光伏电站  “从推进人类减贫进程,到全力支持国际抗疫合作,从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到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中国共产党将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  2021年7月6日,在有梅德韦杰夫、纳扎尔巴耶夫、伊姆兰·汗、武契奇等多国政要参加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述了中国在全球层面的成就和承诺,
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第一个“10周年”。10年来,香港经历了大火小小的变化,就连体坛也吹来了一股强风——2008年北京奥运,香港协办奥运马术;2009年香港历史性主办东亚运动会;香港体坛精英继续去年在多哈亚运夺得历届亚运最佳战绩后,今年被誉为“亚洲车王”的黄金宝,又在世界单车锦标赛中勇夺金牌。中国香港奥委会会长霍震霆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虽然回归祖国,但仍能以“中国香港”的名义独立参加国际体
近昔与未来:总统竞选期间与其后的美国对华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时殷弘  本文节选自《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1期  应当肯定,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趋势在颇大程度上可由中国影响或塑造,因而中国方面的战略和政策与适当调整至关重要。  与彼此武力威慑升级、军事反应升级相伴,中美两国目前从各自完全相反的立场和“道德高地”出发强烈谴责对方,要求对方做整系列甚或全系列的根本让步。在拜登政府
近日,预聘制(tenure-track)与中国高校青年人才的成长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连带造成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改革的反思。一些规则推崇者的高度自信与青年学术工作者的处境艰难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预聘制到底是不是解决中国高校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呢?要想真正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思考三个层面上的事情。表层问题是中国高校发展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制约因素,中层问题是预聘制产生于什么样的时代背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表情,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在北京这样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处、交相辉映。  以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为标志的奥运场馆,不仅将成为北京日后的新地标,而且将融入城市的血液,丰富城市的灵魂。  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参观奥运场馆时,曾用“非凡”一词来形容北京的奥运场馆设计和建设工作,他说,运动员将成为这些“非凡”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