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改中作文课的合作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课堂授课制的反思,在实践上试图打破“时间”的限制,采用“模块时间”长短结合、机动排课的方式;在空间上,试图打破教室的限制,灵活多样地利用适宜的空间和场景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各成员的共同进步为目标,为促进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而采用的课堂教学技术和方法。
  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不同的课程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和内容也不同。我的作文课一直是以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的,因此仅以作文课的合作学习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在作文课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人们头脑中的作文课,似乎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老师点评本次作文的成功和失败之后由一两个学生范读优秀作文。我不知道在课改浪潮中,作文课是否已改头换面,但至少我在学生时代是这样和作文课相识又分手的,而且我还知道,就是现在也有极个别的老师完着换汤不换药的把戏。这样的作文课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孤立、太死板,它没有和本单元的课程相联,也没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散思维、畅所欲言的空间,更没有老师随机、正确的引导。而实际上真正的作文课,课改下的作文课应该是多元化的,灵活机智的舞台。我认为要上出一趟真正的作文课,关键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选择一个学生能够发挥的空间;一是老师及时正确的引导。
  课前我仔细翻阅了本次学生的作文,对于学生作文所涉及的范围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改选哪些学生的作品“欣赏”,毕竟时间不允许所有的作品都能“发表”。有两个学生的作品写得非常好,一个是《论科举制度》,一个是《团结就是力量》,无论从语言组织还是结构安排上,二文旗鼓相当而又各有千秋。然而我毅然决定选用前者,原因是学生刚刚学完反映科举制度的经典文《范进中举》,选用前者,“听众”有拓宽思维和畅所欲言的空间。况且在学习《范进中举》中若仍有尚不清楚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关于《论科举制度》的问答中得到答案。
  所谓“发表”指的是由小作者本人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的作品。“听众”指的是除作者本人外,教室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而“欣赏”就是关于作品的问答。谁问,谁答?当然是听众问,作者答。问何作品有关的有意义的问题。以《论科举制度》为例,有个学生这样问:“我们刚刚学过的《范进中举》是一篇揭示科举制度的经典文章,虽然它讲述了范进由不疯到疯,再到不疯的故事,但对于科举制度究竟是怎样的,科举考场和今天的考场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不一样在哪里?这些我都不清楚,你能介绍一下吗?”当时小作者很轻松并全面回答了那个学生的问题。大概是这样的:举子们每人在一个被木板隔开的房间里考试,从开考到终考,不得出入该房间,答题有固定的格式,不能作弊。
  先不考虑答案的对否,问题的严密,在每一场问答中,你都会惊异于学生的认真态度,求知的渴望和口语表达的精彩绝伦。很多时候我都被学生们精彩的言论感染,而极不情愿去打断他们。有许多问题也是小作者知道而自己所不知的,这个时候我会虚心地向小作者请教。例如,有位小作者的文章中谈到了《烈女传》中关于男女授受不亲,触则割腕的例子。这个就是我不知道的。语文的广博是任何人都无法全知的,因此我们应该承认,应该虚心。
  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有这样的“听众”出现的。他们是在是想站出来问个问题,或是针对某一问题说两句,但是没有人能听懂问的是什么,也就是因口语表达不关而引起的不必要的尴尬。还以《论科举制度》为例,有位同学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吗?”一时间小作者摸不着头脑,胡乱答了一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了。那个学生的问题确实不好,我明白他的意思,实际上他的问题应该这样问:“你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创作过程吗?”我“翻译”给全体同学后,小作者也很容易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偶尔也会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来“调节课堂气氛”,这时候我会迅速做出反应。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准确地处理,很多时候会影响课堂纪律,收到相反的效果。
  说了这么多,合作学习在哪呢?你的作文课是怎么体现合作学习的呢?其实这已经是一个窗户纸了,一捅就破。“听众”提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小作者的口,免去查阅大量书刊,轻而易举地获得自己喜欢而不知道的学问;另一方面敢于站出来提问,不仅是对自己的挑战,更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我们一直认为“发现问题比研究问题更重要”。对于小作者来说,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来自各方的问题给与正确的解释,无疑是对思维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挑战。这样,合作学习使单一的“师评生读”的作文课就变得鲜活起来。口语走进写作课,小作者和听众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缺少了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能进行学习。这不就是小作者和“听众”之间的合作学习吗?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集体性教学活动,它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效果是显着的。正如美国着名教育评论家艾里斯曾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然而对于不同的课程,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又是不同的。我认为,要以合作学习的方式上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符合课改要求的作文课,一是要选择学生能够发挥的空间,一是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
  
  收稿日期:2011-05-1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以已学知识为指导,通过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深入事物的本质,揭示其规律的一种能力。政治课在讲、练中要根据政治的特点,注重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讲练结合”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inking Ability  Ma Lan  【Abstract】Thinking ability mainly r
期刊
1.词汇测试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里所有词的总称,也可以指一定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基础要素。词汇测试是用来了解、检查和鉴定学习者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的一种手段,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试不仅可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了解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教师也可根据测试结果的反馈来改进自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2.词汇测试的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期刊
【摘要】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语法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也是学习者不容易掌握的内容。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头脑中的母语系统已经固化,在语法学习中无疑会受母语的影响,从而产生法偏误。在学习汉语中除了应该弄懂语法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以外,对他的各种变化形式也应该有所了解,这会使民族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少犯语法错误。  【关键词】维族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Uyghur students learning C
期刊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设
期刊
1.语文学习中言语体验的特点  语文学习中的言语体验,其内涵应是:体验,既是一种言语活动,也是言语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言语活动,即主体亲历言语实践并获得相应的与生命关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言语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与生命关联的认识和情感。其特征是:  1.1言语体验学习的亲历性;所谓“亲历性”,是指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活动过程,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体现出主体性;同时是真实参与,也就是说无
期刊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进了新的活力。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有那些益处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1.英语教学中运用多
期刊
【摘要】字理识字,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来识记生字,并使之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识字兴趣;美丽的图画;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诗歌  Word management literacy, stimulate interest i
期刊
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1.导入设计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一个精美的图片等。总之,你的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
期刊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如低年级学生读“直接计算2和3两个数的和”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时如“2和3的和是多少?或“树上
期刊
《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节成功的实验课能最有效地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搞好科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