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生学习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y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以一个迅猛的速度占据大众的眼球。红色旅游资源又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在初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红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这与当前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相契合,起到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本文致力于在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学旅连线等新策略以求更加有效的使红色旅游资源进入中学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红色旅游;家国情怀;教育
  红色旅游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红色文化。[1]将这种文化引入初高中的历史教学,通过一定的方式让青少年接受这种文化和精神,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家国精神,而且可以让红色旅游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为红色旅游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一、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一)概念及地位
  (1)概念: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
  (2)地位:红色旅游在我国旅游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红色旅游具有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热爱国家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二)分布地区
  红色旅游主要以革命英雄纪念馆、革命军民抗争遗址、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等为展现形式,分布地区较为广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沪浙、湘赣闽、雪山草地、陕甘宁、重庆、湖南、东北、大别山、太行山等各革命区。
  二、红色旅游走进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依据历史课程的特征提出历史课程的五大核心素养,规定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感悟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二)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
  红色文化是一种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文化,它的特別之处不在于教会人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培养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又恰恰是我们几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必备的精神财富。红色旅游有着其特定的教化功能与价值,习近平主席曾说“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3]
  (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需要
  红色旅游资源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承载着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参观浏览红色旅游景点能更好的感悟历史,体会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结合历史的特点,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旅游景点为开展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教师为学生讲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游览现存红色旅游遗址,在这一过程中将学与游结合起来,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意义,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认同、感悟革命精神。
  三、红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课堂(课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低
  目前大多数的中学历史教师依然只是按照传统的教授内容进行教学,对于红色旅游资源进课堂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教师未能明确认识到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与红色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只是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兴趣流失;由于重视程度不高,对此方面内容知之甚少,造成红色旅游知识固化,学生缺乏实地参观和浏览的机会,不知所云。
  2、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中应用的种种缺陷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不高,部分学生对于参观红色景区的兴趣大多来自外出活动,而不在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文化;中学的学习科目中历史并不是最主要的科目,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不是很重视。
  3、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的红色旅游进入课堂的途径单一,往往只是依靠观看图片或者视频,或是干巴巴听教师讲。学校出于安全和其他方面因素的考量,对于学生的出游有一定的限制,学与游不能结合起来,这就导致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大打折扣;学生对于红色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仅凭教材和相关图片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隐形校园文化应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历史课堂。
  (二)课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的态度
  学生对红色旅游的参观与游览要取得家长的同意,而部分家长一味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对于此类活动不赞同,这就导致红色旅游的相关实践不能正常开展。
  2、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一些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如前文所提及的延安、湖南、重庆等地区由于占有自然优势,教学效果良好,但红色旅游资源不集中、缺乏的地区,教学效果不理想。
  3、假期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在放假期间,比如周末、寒暑假、节假日所进行的相关实践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仅是走马观花,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红色旅游资源有效进入课堂的对策
  针对红色旅游资源在历史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主要从红色旅游景区、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育人功能。
  (一)、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方式具有敏锐的嗅觉,从思想上对红色旅游走进课堂重视起来,转变教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红色资源,才能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红色旅游资源走进历史课堂有多种方法,比如图片展示法、视频赏析法、创设情境法、故事讲授法、实地参观法等方法,其中实地参观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受时空的限制较大。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历史图片和视频,然后再根据史实创设一个历史情境,比如学生在学习红军长征时,教师展示红军战士啃树皮、翻雪山、食不果腹的图片,然后再将这一情景与当代生活做对比,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红军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忘革命的艰辛与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丰富红色旅游传播途径及活动方式
  红色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没有特定的形式,却可以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除了在校园里开展“红色旅游文化角”、校园广播等传播途径之外,还可将网络与媒体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送关于红色文化的文章、图片等,进行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化。对于有条件进行实地参观的学生,可由教师带领进行实地考察红色旅游景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革命战士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参观之后可在全校范围内举行革命诗歌或者文章的演讲活动,也可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创作的革命文章或画报,以生带生,促使学校学生与革命士兵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实地参观的学生,学校可建造红色革命实践基地,用3D的方式将革命景点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三)学旅连线,打造精品学习专线
  教师应对当地或周边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做一个详细的了解, 找到旅游资源和教材的结合点,对与教材相似的内容通过开设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取得旅游景点的支持,把某些景点打造成精品学习专线。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教学时,就可使用“南泥湾”景点进行授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让学生感受到當时在蒋介石严密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之下,革命党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自然生长环境恶劣的南泥湾开辟成“陕北好江南”。正是在革命战士的艰苦奋斗之下,中国共产党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革命战士在南泥湾的所作所为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伟大的革命,南泥湾景区同时也承载着这种精神。《南泥湾》这首歌曲不仅歌颂了革命战士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引导着我们向他们学习,让我们学会幸福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南泥湾景区可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为研学旅游团专门打造一个精品学习专线,专门接待研学旅游团,这一专线更为注重体验学习与精神的感悟,让学生体验到“游景点,观事实,悟精神,付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学书.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3]崔红梅.红色旅游资源在初中历史课上的应用探讨[J].创新课堂, 2017, 10 (29) :138—139.
  [4]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注:
  [1]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对红色旅游的内容扩展。
  [2] 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于2004年提出。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论述
  作者简介:黎永丽(1997-),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宝鸡文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学科历史专业,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阶段,教育工作者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对德育教育进行一定的渗透,并且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将德育知识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有效的讲解和分析。将渗透德育教育当做是学习物理知识点时的目标之一,并且对物理教学中所渗透的意义做出简单的分析与探讨,还要将物理教学中对德育教育渗透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汲取。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渗透;分析探索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文化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儿童美术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阿恩海姆的儿童视觉发展观分析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显现的绘画方面的现象,以儿童的视角理解和体会所画线条、形状的含义,分析其特点,并思考如何更好地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儿童的特点,给予最适合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阿恩海姆;儿童视觉发展观。  美术活动除了可以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以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对于儿童,与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出发,研究教学内容,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块为例,设计了部分教学片段以供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学教学;高中化学  中学时期不仅是学生身体由稚嫩向成熟发展的时期,更是学生们心理发展和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
期刊
摘要:礼仪是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需要遵守的最低道德准则。从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角度而言,礼仪表露出一个人思想品德教育水平、文化素养、交际处事能力。从社会这个宏观角度而言,礼仪是我国提升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明风尚的重要基石。探寻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儿童心理教育中的渗透,并做好优秀礼仪文化价值分析,通过加强校园传统礼仪文化学习,提升公众对传统优秀礼仪文化认识,强化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融
期刊
摘要: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细碎繁杂,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班主任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就如何当好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 ;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  泰戈尔说过:“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教育如水,它能使棱角分明的顽石,渐臻完美[1]。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需要安
期刊
摘要:歌唱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和主动参与的艺术形式。在我国,随着学堂乐歌的出现,歌唱教学成为了音乐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唱歌作为音乐表现领域中十分关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这种形式的比例高达 60%以上,并且长期保持这种趋势。这说明,歌唱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因此对于怎样提高歌唱教学的质量就比较重要了。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现状;对策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注重传統课堂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巩固学校德育成果。本文分析了国学的重要作用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开展国学经典品鉴和传承可采取的措施,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促进国学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字: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国学经典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单单需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语文知识,还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然后对其具体的渗透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必要性;渗透对策  有句话说: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本文借助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配平,以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本文主要对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多种方法做出深入探究。  1 配平原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在全面发展文化制度以及推进市场经济稳定运作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其中实用型专业技术型人才被提上日程,对于中职机电专业来说,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践行为依据,关注对教育活动影响要素的进一步分析及研究,积极创新以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