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为顾仲起诗集写序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ac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社的青年作家顾仲起1923年跃上文坛,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先后创作了两部短篇小说集《生活的血迹》、《笑与死》,四部中篇小说《爱的病狂者》(又名《爱情之过渡者》)、《坟的供状》、《葬》、《龙二老爷》和一部长篇小说《残骸》(其中有的出版于他去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小说家之一。
  人们也许并不了解,顾仲起还是一位有成绩的诗人。他不但同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最初是以诗歌开始其文学生涯的,而且他本质上就是一个诗人,一个热情澎湃、诗情激荡的诗人。他的所有作品,都流淌着诗的激情,语言上也有着深深的诗的烙印。1923年7月,他的处女诗作《深夜的烦闷》发表于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此后,他更是诗兴蓬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源源地流泻于纸笔,刊载于《时事新报·学灯》。他向往美好的自然,对青春和人生充满了希望:“风在吻着春的面庞”,“莺”“在风幕里和着春的细语”,“他——诗人:在窗下呆看,在树前痴听”(见《晓莺》);却又深感自己在社会人生中孤军奋战的寂寞:“怀故园呀长夜,感独宿呀秋空”,“一灯在几,独对孤影,唉!吹笛者呀,知否孤人闻声而动情”(见《深夜笛声》)。有时,他热烈地抒写自己豪迈的情怀:“我们是立在陆上,虽不能看见海浪,虽不能听得波响,然而我们可看自天上,然而我们可听自风狂”(见《灵海波声(二)·诗序》)。有时,他又低首沉吟孤独、失望和力不从心的无奈:“渺茫人生的海浪呀,我不觉流泪而失望”(见《孤灵的哀声》),“一枝新稚的嫩芽,那能去和暴风烈日奋斗。啊,被人间逼迫的我呀,现在已失却灵魂只剩着肉尸了”(见《寄萧觉先》)。另外,在《舟中感怀》《归感》《春》等诗作里,他还吟咏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以及对于青春的爱,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诗歌创作的同时,还对诗歌创作作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他在两组《灵海波声》组诗之前分别写的《小言》和《序中的一段》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他认为:“诗是幽愁的灵觉,所谓诗,就是幽秘的灵觉流在纸上的一种痕影而已。所以诗的美妙,完全不能用一种死的方式或理智去评定它的价值。”因此,“当着我们拿着一首诗在眼前赞赏时,不是注重他的哲理和形式……要注重的便是高吟;用各种的腔调去高吟,用合乎各种诗的性质的腔调去高吟,在高吟的声里,能使我们感着悲或喜,能使我们在脑海里感着流来了狂潮一样的兴奋,那便是有价值、真的、好的诗了”。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诗园中的各种景致,同时并不因为自己的坎坷经历和艰难处境而立论偏颇,而是比较客观公允地提出对诗歌欣赏和评判的标准。由此可见顾仲起的诗歌修养和理论素质。
  1925年初,他经郑振铎、茅盾推荐,离沪赴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教导团,以后又参加东征和北伐,就在北伐的行军途中,他利用空隙时间写成了一部长诗《红光》。1926年10月随军来到武汉后,他将《红光》修改定稿,付梓出版。正好其时茅盾也来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担任政治教官,顾仲起便请茅盾为《红光》写了一篇序文。序中写道:
  在这部小诗集里,充分表现了仲起同志的热烈的革命情绪,和最近的思想。……我以为《红光》的新形式或者会引起了新的革命文学。文学界有一句老话:“旧酒瓶里不配装新酿。”革命的文学,须有新的形式来适合他的新精神。久矣我们听得人喊“革命文学!革命文学!”自然也已产生了许多好的革命文学,但是新形式的革命却不多见。似乎我们的文学家太忽略了新形式的创造了。在这方面,我们觉得《红光》纵使不能说是成立的新形式,至少也是“滥殇”了。
  《红光》本身是慷慨的呼号,悲愤的呓语,或者可说是“标语”的集合体。也许有些“行不由径”的文学批评家,要说这不是诗,是宣传的标语,根本不是文学。但是在这里——空气极端紧张的这里,反是这样奇突的呼喊,口号式的新诗,才可算得是环境产生的真文学。我们知道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后,新派革命诗人如马霞考夫斯基等的著作,正也是口号的集合体。然而正如讬罗兹基所说:这些喊口号式的新诗,不但是时代的产物,环境的产物,并且确为十月革命后的新文学奠了基石。并且在大变动时代,神经紧张的人们已经不耐烦去静聆雅奏细乐,需要大锣大鼓,才合乎脾胃。如果我们不反对文学是时代的产物,那么,对于《红光》这作品也该承认他的时代价值罢?各民族的文学发展自然有他自己的径路,但是正当大变动时代的中国,将来的革命的新文学,或者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文学,会同一趋向罢?我希望仲起同志努力在这方面,从标语式文学发展到更完善的新形式的革命文学。(序文原载1927年3月27日武汉《中央日报·中央副刊》的《上游》周刊)
  从茅盾的这篇序文可以看到:顾仲起这时写的这首长诗《红光》,与他从军前在上海所创作的诗歌截然不同,它不再是缠绵悱恻的低吟浅唱,而是充满了阳刚之气的战斗呐喊。这无疑是作者投身于血与火的革命斗争的产物。在序文里,茅盾对顾仲起此作的内容和倾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种“口号式的新诗”是为革命和时代所需要的“真文学”,是“为……新文学奠了基石”。并且,茅盾还殷殷勉励作者要“努力”提高自己,希望他逐渐“从标语式文学发展到更完善的新形式的革命文学”。
  可惜由于时局动荡,这部《红光》已散佚而无法寻觅,而诗人顾仲起后来致力于小说创作并闻名于世,未见再有诗作发表。
  (本文编辑 宋文佳)
  新 书 廊
  《叶德辉年谱》,王逸明、李璞编著,学苑出版社2012年7月版,480.00 元
  叶德辉,字焕彬,因《书林清话》名满天下,精于版本学。这本年谱分三部分。一是年谱,包括《谱前》,对长沙叶家和劳家世系的简单追溯。二是《附1.叶集佚文》,就是《叶德辉集》出版后,新搜集到的叶德辉著述。三是《附2.相关资料传记》,即叶德辉的经历和学术直接相关的他人著述。
  《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单中惠、顾建民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45.00元/册。
  这套丛书是我国第一套规模宏大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史丛书,分别以牛津、剑桥、哈佛和耶鲁这四所声誉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其发展历程,为我国落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和出版领域的空白。
其他文献
大观园是作家苦心经营的一座百花坛,以供红楼女儿栖息、活跃的舞台,众女儿在园内短暂的逍遥后就上演了各种样式的人生命运悲剧,大观园这最后的防御堡垒最终被外在的污浊势力
装好酒精(约250ml),盖紧贮液罐上的盖子,将喷灯倒置。这时贮液罐中的酒精通过灯芯的毛细作用就会流至喷孔而流出灯外。如果没有酒精流出,则说明喷孔堵塞,须用通针畅通喷孔。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医疗队员在非洲工作和生活的纪实作品。自1963年4月6日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至今,中国援非医疗工作已经持续了近半个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肾盂切开取石肾盂下盏吻合术治疗复杂性巨大鹿角形肾结石合并肾下盏扩张患者21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今年立夏的时候,岳母大人突发脑出血住进了医院。幸亏手术救治的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病情也趋于稳定。可经过一个多月的输液、针灸等治疗,情况并无明显好转,病人仍然神智模
2001年底,作家阎真在《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沧浪之水〉写作随想》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当理想主义已经式微,市场也不承认终极,知识分子去抵御金钱霸权的价值依托又在哪
20 0 3年高考全国卷第 1 6题 :下列五个正方体图形中 ,l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点M ,N ,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 ,能得出l⊥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 .(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序
我对槐树的认识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对槐花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春季里的那一缕清香。更多一些的了解呢,就是婆母用白白的槐花蒸出来的馒头拌着蒜泥吃很好吃。那时,我才知道槐花
1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家在一个很闭塞的山村,那里东边是山,西边是山,南边也是山,只有北面的山口背上有一条山路通往山外。外婆家所在的村庄空气新鲜,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