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组织历史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小组活动,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把规范小组活动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导师在指导科研小组时应把训练打磨放在第一位,让组员在训练中感知不足,主动吸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科研小组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均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甚至在改善当前不纯的教学风气方面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仍需要基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对科研小组活动进行再规划,以便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关键词:科研小组;历史专业;学生科研活动指导组;结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24-02
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根据学校本科生发展规划和学院历史专业的教学实际,从2008年秋学期开始,在历史系大二、大三年级开展科研小组活动。经过七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较好效果。为了加强交流以促进发展,有必要对开展科研小组的教训和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一
科研小组是学生根据兴趣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训练,以培养科研能力。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在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小组活动的初期,并没有制定规章,小组活动缺乏有效管理,学生没有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训练。鉴于此,学生工作办公室于2011年9月制定了《关于本科学生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的规定》。①该规定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开展科研小组的目的是“推动学生学会正确的科研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二是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各本科生辅导员以及部分优秀专业课教师组成学生科研活动指导组(以下简称“指导组”),负责制度建设、立项审查、期中检查、结项鉴定和成果评优等工作。三是科研小组由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5至10人根据兴趣自由组合而成,推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活动和考勤,填写“导师参与学生科研小组活动登记表”,把“课题名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主要内容”填完后,由导师签署“意见”。四是指导组负责宣传各位导师的研究专长,组长负责联系导师。导师每半月需集中指导一次,先填写“立项申报书”,申报书由“组长和成员简况”“立项依据及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预期效果”“导师及立项意见”和“资助经费数额”组成。立项申请通过后,导师指导小组根据科研需要适当开支经费;对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等级评定。五是科研小组活动与综合测评挂钩,凡是经审核结项的小组,每个组员在综合测评中可适当加分;获得优秀等级的小组,每个组员还可获得奖励分。评选出的科研先进个人在当年学校“三好生”评比中优先参评“学习单项奖”。给予导师一定课时费补助,优秀结项成果指导者即为优秀导师,在学校评优和职称晋级上获得适量加分。此外,指导组在结项评审结束后组织召开全院学生大会,对评选出的优秀导师、优秀结项成果和科研活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学院宣传栏设专栏开展宣传,编辑结项成果专辑并在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展示。《关于本科学生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的规定》使科研小组的活动规范化,调动了学生和导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为了加强领导,指导组下设由学生干部组成的科研工作部,具体负责科研小组的日常管理。科研工作部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②该流程以时间为经,工作为纬,规定了从秋学期到春学期一个项目周期内不同月份的主要工作。概而言之,秋学期的10月主要是宣传动员组建科研小组,填写“科研小组登记表”。①11月召开上一学年科研小组表彰大会和新学年科研小组动员大会,开展上届优秀科研小组经验介绍会,收取立项申报书。12月开展科研小组初期进度交流会,收取小组初期成果。春学期的3月开展中期进度交流会,收取中期成果,交指导组审核。4月组织科研进度交流促进会。5月收取小组结项成果和导师指导小组活动记录表。6月指导组鉴定结项成果,进行评优评奖,制作科研小组成果专辑。科研小组工作流程的制定和落实,进一步将小组工作纳入到有计划管理中,使小组成员明确科研的阶段性任务,有利于小组制定科研计划,按时交出高质量成果。
从发展学生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把规范小组活动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科研小组不断发展的秘密所在。
二
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是科研小组的主要活动。尽管不同导师指导的方式方法有差别,但总体上看是大同小异。兹根据保存下来的“导师参与学生科研小组活动登记表”②的记载,结合笔者的指导实践,以一年的科研周期为限,把导师指导小组的活动分为五步介绍。
第一步,选题。召开初次见面会,组长陈述选题意向及理由,导师不断追问,深入了解组员的掌握程度。交流后的组员一般会感到在选题上有很多盲目性,导师乘机介绍选题需要大小适度、了解学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初步掌握相关资料等。学生所选题目往往过大,要提醒组员“适当地缩小选题”,学会把大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从中选择适合小组完成的题目[1]。接下来要求小组继续了解动态,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明确选题,初步提出研究思路及内容。此外,导师应要求小组执行分工合作原则,以后会谈时先由各组员分别汇报,再由组长做总体交代,防止出现名义上参与小组而实际上没有活动的现象,促使每个组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还应要求小组一周内拟定一份科研计划,经导师修改后返还小组,作为双方共同活动的准则。通过初次见面会,导师需要让组员意识到科研有路可循,只要和导师紧密协作,一步一个脚印走,科研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第二步,定题并探讨思路和内容。先各组员介绍前段时间的工作,后组长综述研究动态,汇报已经搜集到的史料。导师要求小组以避免重复研究为原则,进一步修改选题,确定一个有新意且可行的题目。接下来讨论研究思路及围绕思路展开的内容,导师要让组员清楚,此时只是初步的想法,因为随着史料搜集的不断增多,研究思路可能需要做适当调整,研究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即使思路变化不大,由于新史料的发现,研究内容也可能要变。但是,更要让组员树立“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的意识[2]。此后,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加强资料的搜集,研读史料并不断揣摩思路和内容,适时做出修改。 第三步,确定思路和内容。小组重点汇报新搜集到的史料以及思路和内容有无调整之处,若有就要陈述理由。导师根据汇报,确定小组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但必须要求继续加强史料的搜集,让组员明白这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只是由于限期要结项,故结项成果暂时只能根据既有史料立论。随之,导师应该向组员分发优秀结项论文范本,让其了解论文写作的规范,有重点地介绍结项论文创作的基本要求。最后,商定部分组员继续补充史料,其余投入到结项论文的分工创作中,推选一位统稿人,完成结项论文初稿。在下次开会讨论初稿之前,每个组员必须通读论文至少两遍,统稿人收集组员提出的修改意见,以便开会时讨论。
第四步,修改论文初稿。会上先由搜集史料的组员介绍新发现史料情况,说明史料的价值及对文章思路、内容和结论等有何影响。接着其他组员分别介绍各自承担了何主题的创作及思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突破等;统稿人陈述统稿遵循的思路,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导师对初稿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研究动态、结构和思路、资料运用、语言规范、注释与参考文献等进行全面指导,让组员知晓初稿的优点,明白存在的不足以及该朝什么方向修改。同时,也要向组员交待写史学论文需要注意的事项,应该怎样修改才能提高论文质量。为了防止组员因反复修改论文而产生厌烦心理,导师还要让他们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道理[1],及时发现并表扬修改中取得的成绩,坚定他们的信心。
第五步,定稿。在讨论定稿之前,统稿人先陈述组员对初稿的修改建议、修改过程及结果,导师对根据建议修改出彩的地方予以特别点评,对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接下来请一位组员宣读论文,通过听发现语言表述、思路逻辑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之。然后,导师和组员共同过目纸质文本,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做全面审视,尽量不放过任何疑点。统稿人记录整理问题,经导师过目后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再经导师过目,如有问题继续修改,没有问题就定为结项成果。
导师指导时不要集中灌输有关科研的理论知识,应该坚持把训练打磨放在第一位,让组员在训练中感知自己的不足,产生求知欲,然后适时做有针对性的介绍,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积累知识和能力,不断获得发展。
三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开展科研小组活动已经七年,在培养学生方面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截至2015年12月,每学年都有92%以上的学生在组活动。指导组已经推出7册结项论文专辑,总计收入论文113篇,结项等级为优秀的72篇,其中5篇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科研小组活动促进了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近三年来,每年都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荣获江苏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而且获奖等次逐年提高[4]29。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因参与小组活动而增强。近五年来,每年能保持92%以上的就业率,2011年甚至达到了98.46%。不仅就业率比较高,而且“就业质量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4]33-34。良好的就业前景带动了生源质量的发展,“招生质量稳步提升”[4]6。从近三年的招生看,录取最低分数基本上超过江苏省一本控制线15分左右,录取平均分超过20分左右[4]31。正如2014年12月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在向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汇报时所言:历史专业的科研小组活动有力地落实了学院“精品化培养学生的高要求”,在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历史学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6-12。
此外,从良好教学风气的养成看,一方面学生参加科研小组不仅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还有利于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学好专业的信心,促进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另一方面科研小组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学术沟通,在学术传承中不断改善教学风气。
综观七年来的科研小组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仍需要基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对其进行再规划。首先,把科研小组作为重要一环构建与第一课堂相适应的第二课堂体系。该体系可以如此设计:大一、大二组织以拓展专业知识为要务的读书会;大三开展以提升科研能力为主的科研小组活动;大四办起培养学生表达所学所思能力的史学沙龙。与第一课堂的培养相配套,在有知识和能力层级要求的体系中开展科研小组活动,必将更大地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其次,加强科研小组活动和毕业论文创作的联系。从当前全国范围看,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堪忧[3]。但是,科研小组的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注意发现新的选题并搜集资料,在完成小组结项论文后顺利转进到毕业论文的创作中,避免大四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与考研、找工作所产生的冲突,以便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研小组作为第二课堂必须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紧密配合,才能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果安,徐新平.大学文科毕业论文导写[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0.
[3]杨敏.地方高校历史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4(10).
[4]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Z].2014.
关键词:科研小组;历史专业;学生科研活动指导组;结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24-02
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根据学校本科生发展规划和学院历史专业的教学实际,从2008年秋学期开始,在历史系大二、大三年级开展科研小组活动。经过七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较好效果。为了加强交流以促进发展,有必要对开展科研小组的教训和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一
科研小组是学生根据兴趣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究训练,以培养科研能力。社会发展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在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小组活动的初期,并没有制定规章,小组活动缺乏有效管理,学生没有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训练。鉴于此,学生工作办公室于2011年9月制定了《关于本科学生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的规定》。①该规定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开展科研小组的目的是“推动学生学会正确的科研方法和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品质”。二是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各本科生辅导员以及部分优秀专业课教师组成学生科研活动指导组(以下简称“指导组”),负责制度建设、立项审查、期中检查、结项鉴定和成果评优等工作。三是科研小组由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5至10人根据兴趣自由组合而成,推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活动和考勤,填写“导师参与学生科研小组活动登记表”,把“课题名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主要内容”填完后,由导师签署“意见”。四是指导组负责宣传各位导师的研究专长,组长负责联系导师。导师每半月需集中指导一次,先填写“立项申报书”,申报书由“组长和成员简况”“立项依据及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预期效果”“导师及立项意见”和“资助经费数额”组成。立项申请通过后,导师指导小组根据科研需要适当开支经费;对小组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等级评定。五是科研小组活动与综合测评挂钩,凡是经审核结项的小组,每个组员在综合测评中可适当加分;获得优秀等级的小组,每个组员还可获得奖励分。评选出的科研先进个人在当年学校“三好生”评比中优先参评“学习单项奖”。给予导师一定课时费补助,优秀结项成果指导者即为优秀导师,在学校评优和职称晋级上获得适量加分。此外,指导组在结项评审结束后组织召开全院学生大会,对评选出的优秀导师、优秀结项成果和科研活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在学院宣传栏设专栏开展宣传,编辑结项成果专辑并在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展示。《关于本科学生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的规定》使科研小组的活动规范化,调动了学生和导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
为了加强领导,指导组下设由学生干部组成的科研工作部,具体负责科研小组的日常管理。科研工作部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②该流程以时间为经,工作为纬,规定了从秋学期到春学期一个项目周期内不同月份的主要工作。概而言之,秋学期的10月主要是宣传动员组建科研小组,填写“科研小组登记表”。①11月召开上一学年科研小组表彰大会和新学年科研小组动员大会,开展上届优秀科研小组经验介绍会,收取立项申报书。12月开展科研小组初期进度交流会,收取小组初期成果。春学期的3月开展中期进度交流会,收取中期成果,交指导组审核。4月组织科研进度交流促进会。5月收取小组结项成果和导师指导小组活动记录表。6月指导组鉴定结项成果,进行评优评奖,制作科研小组成果专辑。科研小组工作流程的制定和落实,进一步将小组工作纳入到有计划管理中,使小组成员明确科研的阶段性任务,有利于小组制定科研计划,按时交出高质量成果。
从发展学生能力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把规范小组活动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科研小组不断发展的秘密所在。
二
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是科研小组的主要活动。尽管不同导师指导的方式方法有差别,但总体上看是大同小异。兹根据保存下来的“导师参与学生科研小组活动登记表”②的记载,结合笔者的指导实践,以一年的科研周期为限,把导师指导小组的活动分为五步介绍。
第一步,选题。召开初次见面会,组长陈述选题意向及理由,导师不断追问,深入了解组员的掌握程度。交流后的组员一般会感到在选题上有很多盲目性,导师乘机介绍选题需要大小适度、了解学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初步掌握相关资料等。学生所选题目往往过大,要提醒组员“适当地缩小选题”,学会把大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从中选择适合小组完成的题目[1]。接下来要求小组继续了解动态,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明确选题,初步提出研究思路及内容。此外,导师应要求小组执行分工合作原则,以后会谈时先由各组员分别汇报,再由组长做总体交代,防止出现名义上参与小组而实际上没有活动的现象,促使每个组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还应要求小组一周内拟定一份科研计划,经导师修改后返还小组,作为双方共同活动的准则。通过初次见面会,导师需要让组员意识到科研有路可循,只要和导师紧密协作,一步一个脚印走,科研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第二步,定题并探讨思路和内容。先各组员介绍前段时间的工作,后组长综述研究动态,汇报已经搜集到的史料。导师要求小组以避免重复研究为原则,进一步修改选题,确定一个有新意且可行的题目。接下来讨论研究思路及围绕思路展开的内容,导师要让组员清楚,此时只是初步的想法,因为随着史料搜集的不断增多,研究思路可能需要做适当调整,研究内容也会随之变化;即使思路变化不大,由于新史料的发现,研究内容也可能要变。但是,更要让组员树立“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的意识[2]。此后,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加强资料的搜集,研读史料并不断揣摩思路和内容,适时做出修改。 第三步,确定思路和内容。小组重点汇报新搜集到的史料以及思路和内容有无调整之处,若有就要陈述理由。导师根据汇报,确定小组的研究思路和内容,但必须要求继续加强史料的搜集,让组员明白这是一个没有终止的过程,只是由于限期要结项,故结项成果暂时只能根据既有史料立论。随之,导师应该向组员分发优秀结项论文范本,让其了解论文写作的规范,有重点地介绍结项论文创作的基本要求。最后,商定部分组员继续补充史料,其余投入到结项论文的分工创作中,推选一位统稿人,完成结项论文初稿。在下次开会讨论初稿之前,每个组员必须通读论文至少两遍,统稿人收集组员提出的修改意见,以便开会时讨论。
第四步,修改论文初稿。会上先由搜集史料的组员介绍新发现史料情况,说明史料的价值及对文章思路、内容和结论等有何影响。接着其他组员分别介绍各自承担了何主题的创作及思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突破等;统稿人陈述统稿遵循的思路,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导师对初稿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研究动态、结构和思路、资料运用、语言规范、注释与参考文献等进行全面指导,让组员知晓初稿的优点,明白存在的不足以及该朝什么方向修改。同时,也要向组员交待写史学论文需要注意的事项,应该怎样修改才能提高论文质量。为了防止组员因反复修改论文而产生厌烦心理,导师还要让他们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道理[1],及时发现并表扬修改中取得的成绩,坚定他们的信心。
第五步,定稿。在讨论定稿之前,统稿人先陈述组员对初稿的修改建议、修改过程及结果,导师对根据建议修改出彩的地方予以特别点评,对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接下来请一位组员宣读论文,通过听发现语言表述、思路逻辑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之。然后,导师和组员共同过目纸质文本,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做全面审视,尽量不放过任何疑点。统稿人记录整理问题,经导师过目后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再经导师过目,如有问题继续修改,没有问题就定为结项成果。
导师指导时不要集中灌输有关科研的理论知识,应该坚持把训练打磨放在第一位,让组员在训练中感知自己的不足,产生求知欲,然后适时做有针对性的介绍,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积累知识和能力,不断获得发展。
三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专业开展科研小组活动已经七年,在培养学生方面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截至2015年12月,每学年都有92%以上的学生在组活动。指导组已经推出7册结项论文专辑,总计收入论文113篇,结项等级为优秀的72篇,其中5篇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科研小组活动促进了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近三年来,每年都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荣获江苏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而且获奖等次逐年提高[4]29。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因参与小组活动而增强。近五年来,每年能保持92%以上的就业率,2011年甚至达到了98.46%。不仅就业率比较高,而且“就业质量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4]33-34。良好的就业前景带动了生源质量的发展,“招生质量稳步提升”[4]6。从近三年的招生看,录取最低分数基本上超过江苏省一本控制线15分左右,录取平均分超过20分左右[4]31。正如2014年12月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在向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汇报时所言:历史专业的科研小组活动有力地落实了学院“精品化培养学生的高要求”,在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历史学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6-12。
此外,从良好教学风气的养成看,一方面学生参加科研小组不仅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还有利于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学好专业的信心,促进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另一方面科研小组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的桥梁,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学术沟通,在学术传承中不断改善教学风气。
综观七年来的科研小组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仍需要基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对其进行再规划。首先,把科研小组作为重要一环构建与第一课堂相适应的第二课堂体系。该体系可以如此设计:大一、大二组织以拓展专业知识为要务的读书会;大三开展以提升科研能力为主的科研小组活动;大四办起培养学生表达所学所思能力的史学沙龙。与第一课堂的培养相配套,在有知识和能力层级要求的体系中开展科研小组活动,必将更大地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其次,加强科研小组活动和毕业论文创作的联系。从当前全国范围看,历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堪忧[3]。但是,科研小组的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注意发现新的选题并搜集资料,在完成小组结项论文后顺利转进到毕业论文的创作中,避免大四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与考研、找工作所产生的冲突,以便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研小组作为第二课堂必须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紧密配合,才能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果安,徐新平.大学文科毕业论文导写[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8.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0.
[3]杨敏.地方高校历史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4(10).
[4]社会发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