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浅议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特征和联系。
  就思维种类而言,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曰:动作思维;其二曰:形象思维;其三曰:抽象思维。
  凭我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对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较为适宜。因为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半成人思维状态。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所接受(掌握)的知识,多半是靠直观而来。当他们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时(接受知识时),其形象思维就出现了。特别是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就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形象思维也可借助于实物来进行。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自然对岳阳城区的自然景观一无所知,然而他只凭朋友滕子京寄来的一幅岳阳景观图,就心领神会,竟然写下脍炙人口,千古绝唱,情有独钟的好文章。这岂不是作者借助于一幅画栩栩如生的形象,进行形象思维,笔下生花,成文之后酬朋友之托,而又传留后世。
  古人能凭一幅图大做文章。我们何尝不能用真景、实物进行对比教学呢?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进行《岳阳楼记》一文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宾县二龙山的风光、景色进行讨论,研究,其后每人各写一篇《二龙山游记》。因学生们多次去过二龙山,加之同学们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借鉴,所以手到擒来,写下了各自满意的习作。在此基础上我用对比的方法来讲《岳阳楼记》一文,其效果令人欣慰。我用学生已熟悉的二龙山之景与岳阳景区相比,学生就有直观形象呈现在眼前,学生就有对岳阳景区如临其境的实感,自然对岳阳景区理解就深透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借助于学生已有知识形象思维进行教学外,我又打破流水式串讲语文的常规模式,而采用形象感悟法与切入法相结合,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再造想象手法进行形象思维教学。如:我在教《沁园春·雪》一文时,则利用立体的《中国地形图》,直观秦晋高原,又引导学生对宾县这个半山区,丘陵连绵的地形相对比进行形象联想。冬天鳞甲飞扬,站在宾州城高处,向南远眺,群山起伏,洁白一片,加之云幕低垂,竟给人一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感。往北眺望,无际平野,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浑宏旷达气势扑面而来。这样就把眼前实景与文中的景物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将抽象的思维与形象的具体的思维融为一炉,学生由此及彼,自然就具体的获得了文中的知识,受到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教育。
  语言是人们特有的信号,不理解语言,也就无法想象出语言所表达的各种对象的形象。同理,实物的标志所代表的一定想象的事物或现象,不理解其意义,也不能想象出所标志所表示事物的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恰当地表达方式来描述事物或现象,力求使教育、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准确、生动的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云:“文以载道”特别是那些大作家的文章无一不是“合时而依,因事而发”的。他们借用文章这个载体,宣扬他们主张、理想、志向。尤其像毛主席这样的文学巨匠、政治强人、哲学大家的诗文,更是含义深邃,政治性(思想性)强。对这类文人的文章更应该细细品味,深研内涵,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内容上,而应该把他所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潜在意义挖掘出来。如《沁园春·雪》一词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含义颇深。诗人在写雪中的祖国山河壮丽、奇伟,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之后,余兴未尽,信手又描绘出雪霁天晴的另一番秀丽的多情的诱人的景色。我在教这几句的时候,引导学生联想本地初冬季节雪过天晴的景象,引发学生头脑中贮存的形象思维,我说“天晴了,雪停了。大街行人中的少男少女、风流倜傥,尤其是那些浪漫派的少女穿着打扮令人神往。你看;她们穿着红色的衣裙,行走在皑皑的雪地上,岂不是《沁园春·雪》中所描绘的红装素裹,真是‘分外妖娆’,妩媚极了!”我通过这几句点拨,使学生对这三句话在字面上有了形象上的理解。诚然,仅从字面理解这三句话还远远不够,还有待深研其深意。于是我又以以下这几句话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种秀丽诱人的景象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那么,你们喜欢画中人(景中人)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吗?学生回答:“喜欢!”我又问:“同学们,作者写这首词的年代,人们能过上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吗?”学生回答:“不能。” “那什么时候人们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同学们回答说:“国家解放了的时候!”“那么,哪个词能体现祖国解放呀!”这时同学交头接耳,不敢发言。我于是在黑板上的“须晴日”三个字的底各点一点,同学们喜形于色。紧接着我自问自答;当时祖国并没有解放,那时毛主席坚信祖国一定会解放,人民一定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几句,是毛主席用生动、形象、贴切的拟人手法,为我们展现一幅未来即将诞生新中国的景象,表达了毛主席对祖国未来的光明前景充满着坚定的信念。至此,结束全文的讲解,效果颇佳,师生皆大欢喜。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借助作品中的形象,启发、调动学生形象思维,起到了匪浅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今天听了一节课,课题是《童趣》,感触很深。上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因为课文不是特别的长,学生又是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同学们读的兴致盎然,朗朗书声回荡在教室里,让听课的老师也感染了情趣。老师让学生先自由的读,接着指名朗读,纠正错误后又齐读,又自由的朗读,四五遍读下来,学生们读的差不多了,老师就开始对照课文的注释一字一句的翻译课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有的学生刚刚还高高抬起的头慢慢的低下去
期刊
近年来,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还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落后,他们不愿意阅读,更别说认真作好课外阅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让量化敲开课外阅读的门  (1)增加课外阅读的量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质的飞跃,没有量的积聚是不行的。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课外
期刊
文言文在九年义务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课程标准虽只要求让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尤其是十一二岁的初一学生,读懂它实在不容易。这就要求教者必须想方设法领其入门。  方法一:以“读”导趣  初一学生没有文言语感,识字量不足,对许多文言文中的文字甚感生疏,且无停顿、断句等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常识。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文言文其难度可想而知。  要让其学好文言文,良方之一就是“读”字为先,古人不是亦有“书读百遍,其义自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适当地、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这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阅读,还要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
期刊
《愚公移山》教学已近尾声。我请学生说一下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学生聪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学生浩说:“愚公之所以敢去挖山,是因为有子子孙孙的前仆后继,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学生的分析正合教参,看来,前面的引导、讨论和分析是到位的、成功的。一切水到渠成,我正准备总结,一个不太响亮的声音传来:“我认为愚公实在是愚蠢至极。”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是奇,一个平时
期刊
怀揣提高语文素养的梦想来沧师培训,近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语文。同学说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爱,这些说法我确实听得太多了,而此的我还在寻找着答案。  啊,此时沧州已祛“秋老虎”的威力,变得凉爽宜人。今天清早,一夜的冷雨已歇。照例我们起得很早,因为还得练太极拳,以达融身自然,强身健体的目的。从宿舍到广场得路过电教楼前,我和方老师一起吮吸着秋天雨后特有的清新空气,轻快地向广场走去。  “呀,满地的
期刊
我刚接了六年级的班级,8月31日开学那天发现有个学生没来报到,还发现上学期这名孩子的期末成绩也没有。后来,从教导处得知,该生因逃学没来参加考试。更让人吃惊的是有老师说他从一年级时就经常逃学,作业也不交。9月1日中午,他父亲拖着他来报到了。只见他低着头,好像认识到自己错了。他父亲一直说他不听话,我没火上浇油,而是装出一副渴望他来的样子,并且劝慰他父亲今天他能来说明他想读书了,这是长大了懂事了的表现,
期刊
语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文性。语文课堂应该涌动真情,充溢美感,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堂语文课,教师应该饱含深情地把它教的情趣横溢,创造学习语文的艺术佳境,使学生置身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感人肺腑的真情、汩汩清泉的知识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喜悦,感受到艺术的享受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要美,要凝练、自然、和谐、生动、优美。  教学语言
期刊
接受美学认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实现作品功能潜力的主体,是促进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虽然夸大了阅读者的作用,却也道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在审美欣赏中,读者会根据自身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再评价。基于此认识,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期刊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每教一篇课文,都会遇到一个老问题——教什么。我认为,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教材,树立教学的立体观念,对教材做出科学的选择,才能科学的实施教学,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所谓语文教学的立体观念,就是教师在教一篇课文时所确定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中心,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  应该怎样树立教学的立体观念呢?我觉得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