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数学的兴趣教学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a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难题。
  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可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1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2 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3 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4 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4 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还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总复习中的题组教学法的成功尝试证明了它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效果较好的复习方法。它改进了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形式,用有针对性、有层次的"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求知的迫切心理,使复习在生动、活泼中进行,改进了传统的教师罗列梳理知识、学生教条的记忆,教师例题示范、学生套用模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核心,师生共同探讨,既使教师发挥了课堂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发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不足和问题,然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智能教学系统基本理论及Agent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多Agent技术开发网络智能教学平台的新思路,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具有适应性、智能性、实用性的基于多Agent的智能教学平台。  该平台力图通过各相关Agent和程序模块实现: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和能力,较好
期刊
【摘要】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新闻评论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仍属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的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新闻评论具有新闻价性。同时,在新闻评论实践中,新闻评论表现出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闻评论;新闻性;新形势;新要求  时下,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受众心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同的新
期刊
【摘要】教学方式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语文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教学内容和课堂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然后根据现状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启发式”“移情式”和“兴趣式”等三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启发;移情;兴趣  1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 重讲授,轻自主。  语文综合性、人文性的
期刊
1 基本资料    F,男,17岁,身高1.75米,中专二年级学生    2 个案建立缘由    2.1 F是在2007年第一学期转入我班的学生,因在校期间,经常无故旷课,头脑容易发热,多次违反校纪校规,转入我班之前曾因上网打游戏而多次旷课,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由于行为表现不好,直接导致了操行成绩的不及格,以上这些表现引起了我对他的特别关注。  2.2 案主的基本情况  家庭背景:父亲,43岁,初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回归英语教育的自然化阐述了英语教学加、减、乘、除四法则,以期达到学生在轻松惬意中实现学习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回归;加;减;乘;除  诚然,英语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已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农村英语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不如愿的现状呢?我的总结是要在教育教学中遵循“英语回归自然”的法则。我的“英语回归自然之加、减、乘、除法则”是:  1 加。加就是要给学生
期刊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科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探究学习中,教
期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作为语文课程实施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就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重要性尤其显得重要。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来凸现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呢?  一名善于思考的教师
期刊
汉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背离了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要加强口语训练。  1 培养讲汉语
期刊
人是情感的载体,人对客观世界、外在事物的认知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心理实践表明,在具有情感因素的场合中,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远远高于在非情感因素场合中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在特定场合中,借助一些教具,制造某种氛围,可促进人们对事物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到这个人为创设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来,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饱含浓烈感情的知识,而不
期刊